02.03 頂上去!為滄州父老守住這道“生命防線”


作為滄州市疫情防控定點醫院,滄州市人民醫院腫瘤院區收治了部分確診患者。目前,第一批參與救治的部分醫護人員已經完成交接,離開隔離病房,到指定賓館接受醫學隔離觀察。2月1日,記者通過電話與部分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取得聯繫,瞭解了這些天來發生在他們身邊驚心動魄的故事。

頂上去!為滄州父老守住這道“生命防線”

“一旦疫情襲擊滄州,哪一位站出來與我並肩作戰?”

1月24日,大年三十,當天下午17時40分,滄州市人民醫院接到緊急通知:需立即準備呼吸重症病房,接收縣裡轉來的重症患者!滄州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徐鋒臨危受命,組建呼吸重症科,並從各相關科室抽調“精兵強將”。他告訴記者,接到指令後,他主動配合相關部門科室,按照呼吸重症病房的標準緊急改造病房,進行管理流程再造,確保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減少感染的可能。“病房改造一環緊著一環,逐個點進行細化,僅僅兩個小時,我們就沿著病區走了兩萬多步。”到晚上23時,病房完全按照標準準備就緒。

在還沒正式接到就診指令前,徐鋒曾在微信群裡發出號召:一旦疫情襲擊滄州,哪一位站出來與我並肩作戰?他的提議很快得到眾多醫護人員的響應:只要有需要,我們隨時準備“戰鬥”!徐鋒告訴記者,他們連微信群也改名為“奪‘冠’醫護工作群”,“ 既表明我們希望戰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信心,也堅定大家敢打必勝的決心”。

醫院接收的首例就診病患,需要從縣級醫院轉診過來。車怎麼去?如何切斷傳染?這些都是問題。“保證醫護人員安全,不是紙上談兵的事,經過反覆考慮,我們決定用負壓擔架和負壓救護車接病人。”徐鋒說,特殊時期,隨車的醫務人員還得肩負起抬擔架的任務,為了模擬搬運場景,他主動躺在負壓擔架裡,一次次的訓練、摸索,最終保證了轉院的順利進行。

就在這段時間,院區還收治了一例重症患者。“剛剛轉院過來時,情況十分危急,患者隨時會有生命危險。不進行氣管插管治療,這名病人病症難以緩解,但插管也面臨巨大風險,一旦失手病人隨時失去生命。”經過整整一晚的搶救,終於將這名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雖然救治工作依舊忙碌,但徐鋒每晚都會通過視頻與團隊探討下一步的診療方案。徐鋒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們不僅要當‘白衣天使’,更要當好‘白衣戰士’,不僅要千方百計保證患者救治,還要結合滄州地區的特性和規律,爭取能給其他地區的診療提供經驗和幫助。”

頂上去!為滄州父老守住這道“生命防線”

“確保把每一個細節都想到”

雖然已工作十幾個年頭,並從事120急救中心管理工作4年,可參與這場“戰爭”,滄州市人民醫院醫務人員李寶卻絲毫不敢鬆懈。他說:“得知承擔轉運確診患者時,我們沒有絲毫的猶豫,只是一遍遍地梳理流程:怎樣做好轉運、怎樣做好防護、怎樣保證患者安全、怎樣做好消殺、怎樣做好隔離觀察……確保把每一個細節都想到,讓患者安安全全的轉診。”

即便每一遍流程都在心裡走了無數遍,可當第一名確診患者轉運至醫院時,李寶內心還是多少有些緊張。“事關重大,不擔心、不害怕是假的。因為到現在為止我們對這種病毒還沒完全瞭解。好在經過周密安排和多次演練,實現成功轉運。”當凌晨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辦公室,李寶梳理這兩天的工作細節時才發現,自己只吃了一頓飯。

“隨著病人的收治,所有的醫務人員全部進入高負荷運轉狀態,每天從早晨五六點鐘起床,一直到晚上兩三點鐘閤眼,中午和晚上忘了吃飯是常有的事。”徐鋒說,不僅轉運工作加班加點,病房裡的醫務人員更是辛苦,換班時常常是全身溼透,甚至有人嘔吐或是暈倒,可再苦再難,沒有一個人退縮。

“從農曆臘月二十九到現在,我一天也沒有回家,時刻準備著及時處理突發狀況。”李寶說,每每回想起首位病人的轉運,總是心裡暖暖的。“沒有人記得那是大年三十,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也沒能吃上一頓團圓飯,可沒有一個人叫苦,這就是我們醫務人員的擔當與胸懷。”

頂上去!為滄州父老守住這道“生命防線”

“在病人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就得頂上去”

護士長張迎是大年三十下午兩點接到召回緊急電話,隨後直接進入了呼吸重症疾病科病房。她告訴記者,當時在外地讀書的孩子放假回家沒幾天,還有點不捨得讓走,問媽媽:“不去不行嗎?”當聽到媽媽說“這個時候媽媽必須去”時,懂事的孩子馬上轉變了態度:“那行,我給你包好餃子,等你晚上回來吃!”沒想到9天了,張迎依然沒有回家。

大年初一下午兩點多種,早該下夜班的護士王濤依然沒有回到家,家人的電話打了一個又一個,一直沒人接聽。急壞了的家人將電話打進了王濤所在的科室,這才知道,王濤緊急調進了呼吸重症疾病科病房,加入到護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隊伍中。“事情緊急,根本沒來及跟家人交代,最放心不下的是還在住院治療的9個月大的兒子。”

雖然醫院早做準備,但在護理的工作流程等方面毫無經驗可借鑑。即便如此,8名護理人員不講條件、不退縮,一頭扎進了病房。直到大年初一早上4點,各項工作流程全部完備,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3級防護,大家戴著N95的口罩,喘氣不順暢,再戴上護目鏡、面屏、手套等防護裝備,做起護理工作特別耗費體力。即便4個小時一換崗,衣服也總被汗水浸透。”說起在這裡的工作,張迎啞著嗓子說:“勞動高、強度大,鼻樑因為戴護目鏡時間長都磨紅了、磨破了,手也被汗泡得發白。”儘管僅僅進去3天時間,張迎的嗓子就啞了,可她沒有一句怨言。

“怕嗎?”當記者問起張迎,她說:“無所謂怕不怕,職責所在,在病人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就得頂上去。”

頂上去!為滄州父老守住這道“生命防線”

“隔離病房,但不能隔離人心”

48歲的嶽麗雖然沒有進入隔離病房,但作為醫院服務協調組的組長,卻是病房與外界不可或缺的“橋樑”。“24小時值守,為的就是保障病人和一線醫護人員的物資需求。”嶽麗說,送進去的是清潔物資,運送到外面的汙染物要經過嚴格消毒、滅菌流程。雖然他們只有6個人,但是背後卻是全院甚至更多人對“前線”的支持。

從洗漱用具、飲食、水果等物品,到雜誌、報紙、收音機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只要病房內提出要求,嶽麗和同事們就想方設法去解決。“兩個病區,分散在兩個樓,有人專門負責接收需求信息,所需要的物資涉及衛生材料科、檢驗科、護理部、人事科、總務科等多個部門。”嶽麗說,有人負責傳遞生活物品的採買,有人負責標本等物品轉運……大家都盡最大努力把這個樞紐銜接好。“隔離病房,但不能隔離人心。”這些天,她感受最深的是,全院是個大家庭,每個人都在為抗疫奮鬥著。

“防護用品一度緊缺,護目鏡雖可以經消毒液浸泡後重復使用,但鬆緊帶怕腐蝕,浸泡後就失去了彈力,護目鏡難以與面部貼合。”嶽麗說,大年初二,得知這一情況,醫院總務科負責同志跑了很多地方才買到寬的鬆緊帶,而洗滌組的人則主動接下了換鬆緊帶的任務,護目鏡週轉了起來了。“雖然事兒不大,但卻解決了大問題,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在遇到問題時都是主動去想辦法,讓人覺得很‘溫暖’。”

這個春節,註定是不平凡的。面對疫情,滄州市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全力以赴,為滄州父老守住“生命防線”。第一批“逆行英雄”的名字是:徐鋒、陳軍、鄧愛兵、宋健、張迎、馬擎、李菁、王濤、趙豐富、劉鳳偉、範美茹、苟學靜。記者截稿前瞭解到,目前第二批“逆行英雄”已經完成對接,開始了他們在隔離病房內的“戰鬥”。

頂上去!為滄州父老守住這道“生命防線”

(通訊員楊惠麟 燕都融媒體記者李家偉 圖片由滄州市人民醫院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