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初中女孩不願參加班級活動:我來學校是讀書的,不是來幹活的

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有待加強,從許多的新聞上面也可以看到,有些“玻璃心”的孩子就只是因為幾句同學之間的爭吵、幾句老師的責怪,或者一次沒有考好之類就產生不好的情緒,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家長平時過度的保護與溺愛。

初中女孩不願參加班級活動:我來學校是讀書的,不是來幹活的

傅倩是個剛上初中的女孩子,她是家中的獨生女兒,從小開始就備受呵護,是全家人心中的寶。他們家認為女兒要富養,因此從孩子出生之後起,母親就辭職回了家,成為了全職太太。對於自己的小女兒,她媽媽羅育琳疼到了心坎裡,她為了不讓孩子受挫折,養成一種有自信的性格,便將孩子的路一直都安排得好好地,孩子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讀書。

傅倩的成績從小就非常好,從小學時開始就被親戚叫做“神童”,聽得久了之後,她就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完全不能聽壞話,只要一聽壞話就能哭很久,誰只要說了一句重一點的話,她馬上就崩潰了,而且任別人如何哄都哄不好。因為這一點,她媽媽相當敏感,總是拜託自己的親朋好友,讓他們在孩子面前多些誇獎,少些苛責,說是批評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初中女孩不願參加班級活動:我來學校是讀書的,不是來幹活的

由於已經養成的這種只以自己為中心的性格,使得孩子對於外界的一切都不感興趣,而且她除了讀書之外也什麼都不會,也從來不參加班級活動。前天,學校有團體活動,她既不參加,也不配合。因為平時非常自信,所以羞於啟齒說自己不會,於是便說了一句:“我來學校是讀書的,不是來幹活的。”

看到她頂嘴,老師便批評了她幾句,沒想到孩子因此而有了想法,成績出現了很大的下滑,老師看到孩子的情況不對,便找孩子談話,結果就因為這件事情讓孩子不願意再上學,天天躲在家中哭泣不止。

初中女孩不願參加班級活動:我來學校是讀書的,不是來幹活的

看到自己的女兒在學校遭受了如此待遇,她媽媽氣沖沖地去找老師理論,老師說:“是因為你家孩子聽不得批評,我們對於學校所有的學生都是一視同仁地進行教育的,目的是讓他們健康成長。孩子不僅需要有個性,我們還要通過學習與教育讓他們擁有一種社會屬性,這就是共性。現在您的孩子極度缺乏這方面的東西。不管她的學習成績多麼好,將來都是要走向社會的,社會里面的人形形色色,不會都像家人一樣永遠順著她,要是現在一點點的挫折都承受不起的話,那將來如何讓她獨立走向社會呢?”老師的這番話讓媽媽無話可說。

初中女孩不願參加班級活動:我來學校是讀書的,不是來幹活的

過度地包辦、干預孩子的一切,以及為了怕外界傷害到他們,總是會自覺地為其擋掉一切的風雨,試圖打造一個愛的真空,只要孩子躲在這個堡壘裡面,就會感到全然的安全與溫暖其實是相當危險的。這樣長大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相當脆弱,只要是一點點的傷害都有可能會摧毀他們。而社會不可能像自己的家庭,他們不會因為你接受不了批評就一味地遷就你,假如你自己不夠堅強獨立,最後受傷害的只可能是你自己。因此父母們儘量不要讓孩子養成一顆“玻璃心”,你現在的愛在他們上大之後都會變成致命的傷害。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們,我們會不定時推送育兒知識,將有更多的育兒知識與您分享!(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