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成長路上的荊棘——小兒腦癱

每個孩子都像夜空中的繁星,

如果沒有云層的遮擋,

每一個都是那麼璀璨奪目。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優生優育也成了重中之重。隨之而來的,一個晴天霹靂的名詞“腦癱”也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吃瓜群眾不禁要發問了:這是一種什麼病?哪些原因會導致幼兒患病?……稍安勿躁,這就為大夥解讀被稱為“兒童成長路上的不治之症”——腦癱。

成長路上的荊棘——小兒腦癱

腦癱

又名小兒腦性癱瘓,指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以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及姿勢異常。腦癱本身是綜合徵,綜合表現複雜多樣,腦癱患者大腦結構損傷可能比較廣泛,也可能比較侷限:有的合併發生運動功能障礙、姿勢異常;有的合併智力低下;有的合併心理障礙;有的有語言障礙;有的共濟失調;有些表現為自閉症孤獨症。聽了這些,是不是覺得字字扎心?

大夥先別急,作為家長,首先需要密切關注的是孩子在不同月齡檢查是否有如下表現來識別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出生後不會吮吸,或者吮吸無力?自發運動少,全身鬆軟,呈無力狀態?全身發硬?好打挺?雙下肢強直伸展?異常姿勢?比如上肢內收?

3—5個月,不能做到雙手在眼前反覆玩弄

7個月:不會坐,雙下肢呈屈曲狀,膝關節不能伸直

8個月:不會爬,下肢沒有伸屈交替運動

1歲:表情異樣,出現內握拳,拿東西只會用一隻手。

總之的總之,一旦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以上情況,就需要提高警惕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大多數患者會達到理想的狀態。

成長路上的荊棘——小兒腦癱

接下來,從專業的臨床分型角度來說,腦癱大概分為四種類型:

痙攣型:肌張力增高,肢體活動受限,被動的運動阻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

手足徐動型:肌張力變化不定,運動意願和運動結果不一致,常常有構音障礙。

共濟失調型:平衡功能差,肌張力低,協調性差,伴有眼球震顫。

其他類型:弛緩型以肌張力低下為主,強剛型表現運動阻力增高,鉛管樣強直,震顫型以肌肉出現靜止震顫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