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大理,保山,德宏等滇西茶區

大理,保山,德宏等滇西茶區

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散佈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

前221年,秦朝開始經營西南,在西南地區建立行政機構,自此開始中央王朝對大理的統治;漢時(前109年),漢武帝出兵擊敗了“昆明之屬”各部落,並在大理地區設置了葉榆縣,開闢了中國南方絲路,使得大理成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絲路”中轉站。

三國時期,雲南、貴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稱為南中,歸屬蜀國。後,孟獲叛亂,諸葛亮妙計七擒之,平定叛亂,並在大理地區重建雲南郡。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臨滄、思茅北部。由於高海拔等原因,區內僅在最南部的南澗等地有茶葉生產。但此地是雲南重要的緊壓茶加工地。位於洱海西畔的下關茶廠是與勐海廠齊名的普洱茶工廠企業,以其長期承擔邊銷茶加工及沱茶出口而享有盛名。大理州主產茶葉地區有南澗、雲龍、永平等縣,,2010年大理州南澗縣創建標準化茶園2500畝,主要分為無量山東片區和無量山西片區兩大片區,公郎鎮的羅伯克-黑龍潭和無量山鎮的德安兩大片區為核心區。其中在羅伯克-黑龍潭創建1500畝有機茶標準示範園。“十一五”期間為全州提供無性系良種苗近5千萬株,具有年提供生產800萬株無性系良種苗能力,到2010年茶園良種面積達7。6萬畝。

保山地區是雲南省開發極早,也是一個沉澱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邊疆多民族地區,以今保山市中心的怒江中游流域,約8000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從考學上證明,在戰國中期以前,“衰牢夷”已形成了具有統治機制的部落聯盟,繼而又建立“哀牢國”,一個興盛一進的奴隸制國家。

保山市於漢朝時稱“永昌郡”,明朝先後置金齒軍民指近使司,永昌軍民府“保山”,於今使用名稱即首見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設保山縣為“府附郭”之時。保山是著名的“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也是在中國境內的最後一段,古代有著頻繁的商貿活動;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也是滇西戰役的主戰場,著名的“滇頃公路”即由此通過,更加突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保山市地處高黎貢山,怒江南段,怒江、瀾滄江從此經過,轄保山、騰衝、龍陵、施甸、昌寧五市縣。是滇西南茶區中地域最北,海拔最高的地區,昌寧縣漭水鎮共裕、河尾、明德等村有連片茶園。2010年保山地區茶園總面積達到57.21萬畝。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於雲南西部,東鄰保山市,其餘三面與緬甸接壤。區內群山屬高黎貢山餘脈,河流屬伊落瓦底江水系。轄潞西、盈江、梁河、隴川、瑞麗五市縣。 “德宏”是傣語的音譯,“德”為下面,"宏"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公元前424年後,傣族先民在今瑞麗江河谷建立勐果佔壁王國(傣語稱勐卯弄),建雷允城,遺址尚存。約公元前四世紀,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條國際陸路交通線“西南絲路”開通,中印貿易便已開始,德宏即為西南絲路的必經之地。公元前122年,張騫出使西域探尋到的“滇越乘象國”,即指今德宏和緬甸的部分地區。公元前109年,漢武帝開西南夷,德宏為益州郡哀牢地。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茶區主要出產滇綠、滇紅、普洱茶等。潞西市,梁河縣是主要產茶區,現有茶園總面積達到27.2萬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