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流感》感染後世界的兩種局面~混亂或者有序


《流感》感染後世界的兩種局面~混亂或者有序

是因為今年的疫情才看的這部電影,讓我對疫情防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50%感染率,感染者36小時後死亡,沒有潛伏期,20萬人感染......電影用誇張的手法刺激觀影者的神經,大量咳嗽和吐沫橫飛的鏡頭病毒的傳播更加的真實形象,尤其是反覆出現的吐血和死亡讓觀影者更直觀的面對這種恐怖。

這部電影用百分之九十的篇幅展現感染過程和錯誤方法導致的惡劣後果,讓觀眾看得心驚膽戰。

疫情初期,到底要有多強的防範意識?

觀眾知道流感的嚴重性,但是電影裡的人物並不可能馬上知道,任何病毒在沒有造成死亡和大量的傳染時,人們都存在僥倖心理,就算是專業的醫護人員也一樣。

所以當醫院接受到第一例病人,除了直接接觸病人的醫務人員戴口罩,院長都沒有戴口罩;面對專家提出的封城要求,議員也只是認為和以前的流感一樣,沒必要大驚小怪。

這是人的本性。

其實普通百姓和電影裡面的議員沒有任何不同,面對封城會表現出來的不在乎,是大多數人的心中所想,在指責別人的時候請先問問自己,如果你不是觀眾,不是擁有了上帝視角,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怎麼樣?

讓人類重視的方法只有一個——死亡。在自己的生命面臨危險時才會真正的害怕和恐懼,才不惜一切的去對待,古往今來,一直如此。

《流感》感染後世界的兩種局面~混亂或者有序

如果你或者家人感染你怎麼辦?

大多數的傳染都是因為感染者沒有強烈的防範意識,在感染後還是正常的像往日一樣到處活動,但是電影裡面為了增加衝突,給人們出了這樣一個讓人痛苦的選擇題。

電影裡面的人物都選擇了非理性的逃離感染區和保護家人,看似愚蠢,但是不可否認,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人存在。為了家人,自私的認為隱瞞病情就能保護自己和家人,就能等到藥物的出現從而治癒,而與外界隔離或者和其他感染者在一起就會死亡。

作為觀眾我們當然知道這樣其實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會因此讓家人向外界傳播病毒,使得情況更加嚴重,但是為什麼導演這麼拍?因為這是我們內心的,不敢表達出來的一面,導演是在幫觀眾釋放出這種負面思想,讓觀眾批判這種歌錯誤行為,從而更加的理性對待。

對待感染區,什麼方法才是有效的?

電影裡故意描述錯誤的方法讓觀眾憤怒,關閉網絡,不守信用的推遲放行,不提供足夠的物資保障,甚至是武力鎮壓......其實這在近代都已經不會發生了,導演故意的安排就是要讓觀眾們知道這樣的後果——暴亂。

對待感染區最有效的辦法也就很明確的知道了,那就是——有序。

“營嘯”相信有部分讀者聽過,因為人多擁擠,居住空間小且封閉,就算是以往有秩序群體,也會產生很大的精神壓力。而任何一個不理性的行為甚至是做夢時的一聲喊叫,都會像是一個小小的火星引爆了一個炸藥桶,會讓所有人瞬間感染上這種情緒,失去理智後開始自相殘殺,這是比病毒更可怕的事情。

如何防止感染區的“營嘯”?那就是信息的公開,物資的保證,讓民眾感受到被重視和不被放棄,這樣才能緩解感染區民眾的緊張氣氛,讓民眾保持冷靜和理性。電影的最後,當所有人都自覺的開始維護秩序,放下心中的自私自利,才能真正把病毒控制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才能讓政府開張有效合理的救治工作。

《流感》感染後世界的兩種局面~混亂或者有序

不合理的情節,確是合格的電影

這部電影很多人吐槽說導演過於黑化和刻意的放大錯誤,但是如果這些都是故意的呢?因為導演知道,相比較直接告訴你正確的是什麼,不如讓你看到做錯選擇的後果,死亡才會讓人們對病毒產生敬畏之心。就像小時候講故事,那些有大灰狼的故事永遠會讓我們記憶深刻,甚至伴隨一生。所有的正派角色,必須有反派來襯托,而反派越是強大,觀眾越是感到興奮和記憶深刻。

很多人覺得電影已經很誇張了,但是導演其實還是有所保留的,比如電影中出現集裝箱的老鼠,它們都有可能攜帶了病毒,為什麼動物傳播這條線沒有往下拍?因為後果真的是滅國之災,不敢拍了。

所以請不要忽視任何疫情,普通百姓雖然不能幫忙,但是可以安靜的待在家裡,不出門不聚餐,待在家裡,讓政府有限的力量能更多的投入到需要幫助感染區,這是對他們的幫助,也是對我們自己生命的負責。

如果你身邊有不願意戴口罩的人,有還在外出聚會的人,有抱怨無法出門旅遊的人,請讓他們看看這部電影,也許比你的說教要好一萬倍。

最後,希望這次疫情趕緊過去,希望那些奮戰在一線的各類工作人員平安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