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薛法根:做老師,不能把書本上、教參上的話簡單地搬到你的課堂裡

薛法根:做老師,不能把書本上、教參上的話簡單地搬到你的課堂裡

薛法根:做老師,不能把書本上、教參上的話簡單地搬到你的課堂裡

全文長 25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 分鐘

薛法根:做老師,不能把書本上、教參上的話簡單地搬到你的課堂裡

精彩導讀

開口說話是一件挺容易的事。但要會說話,會說自己的話,會說讓人信服的話,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或許有的人學了一輩子,也沒能學會說話。

01

開口說話是一件挺容易的事。但要會說話,會說自己的話,會說讓人信服的話,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或許有的人學了一輩子,也沒能學會說話。

小時候,見了陌生人,我就羞澀得不敢說話。過年時,去舅舅家做客,我總是跟在媽媽身後,見了舅舅、舅媽,也是臉紅耳赤,張不開嘴。直到進了師範學校,我才知道說話居然是老師的看家本事。想想也是,我的老師不就是靠一張嘴巴、一支粉筆講課嗎?在講臺上說的當然不能是自己的家鄉話。但我對平舌音、翹舌音一向分不清,“四是四,十是十……”這樣的繞口令,繞得我恨不得把舌頭拉出來揍一頓。好在師範學校裡那位姓程的女老師常常會突然出現在我們身後,督促我們:“同學,請說普通話!”慢慢地,我終於學會了普通話。

時過境遷,如今的孩子剛進小學的大門,普通話已經說得有模有樣了,甚至能指出我咬字不清的毛病。那是我濃重的家鄉話留下的痕跡,不管我怎麼努力,都很難改掉。其實,我壓根不想去改。無論走得多遠,無論走得多累,那種熟悉的鄉音,總會讓我感到溫暖,感到親近。以至牽住了我奔向城市的腳步,將我的教育夢想留在了這片稻花香裡、機杼聲中。

會說自己的家鄉話,你就有了自己的“根”,也便藏起了那枚叫做“鄉愁”的郵票。

薛法根:做老師,不能把書本上、教參上的話簡單地搬到你的課堂裡

02

普通話也好,家鄉話也罷,重要的是你說的都是真心話。有的人一說假話,就心虛臉紅;也有的人常常把假話當成真話說,說久了,連自己都分不清真假。其實,可憐的不是那些被騙的人,而是那些說謊者。常言道,一個謊言需要一百個謊言去遮掩。說謊的人,不得不編造出更多的假話,活得真累!說真話,你就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聲,這才是最舒心的日子!過這樣的日子,會讓你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至少年輕五歲。有位老師聽完我的課,稱我“薛老男孩”,這是迄今為止對我最好的褒獎。如果換成“薛老男人”,那就是我的教育悲劇了。

我給自己劃了一條說話的底線——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有人問,說真話還有錯?為什麼真話不全說呢?一次,我給一位青年教師評課,肯定了她的成功之處,又直言不諱地指出她所上《石頭書》的不足——她誤將文中的科學常識當成教學內容,語文課幾乎上成了科學課。起初她很淡定,後來慢慢地低下了頭,再也沒有抬起來。事後,我很自責,儘管我說的是真心話,但無意中讓這位老師很受傷。說真話也要看場合,千萬不能忽視別人的感受。

真話不全說,不等於不敢說真話。有些真話,儘管聽的人覺著不舒服,但你還是要說,這是一種做人的責任和勇氣。有一次聽賈志敏老師上語文課,有幾個孩子朗讀時帶著讀書腔。賈老師評價說:“讀得不自然,很一般!”或者“讀得不錯,不錯就是馬馬虎虎。”有時乾脆說:“不好!”乍一聽,覺著有些刺耳;仔細想想,才明白這樣真實的評價,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在愛的名義下,放任孩子的缺點和錯誤,以致讓他們迷失自己。

把別人當成自己,你的真話就有了溫度;把別人當成別人,你的真話就是衡量對與錯、好與壞的刻度。說真話的人,往往是心地善良的人,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一個好老師的心,一定是柔軟的,也一定是善良的。

至於假話,你覺得難以出口,又不想說真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莫言”,沉默是金!

薛法根:做老師,不能把書本上、教參上的話簡單地搬到你的課堂裡

03

說自己的話,就是不重複別人的話。別人的話也許很有道理,讓你受益匪淺,但究竟是別人的思想。你說了一萬遍,也只是重複了一萬遍,不會變成你自己的話。做老師的,不能把書本上、教參上,或者從別人那裡聽來的話,簡單地搬到你的課堂裡,煞有介事地說給學生們聽。要知道,在信息化時代,我們的學生或許比你更早看到、聽到過這些有道理的話,甚至比你知道的還要多。唯有你自己獨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見解,才會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才會喚醒那些傾聽的耳朵。當學生在你的課堂上心不在焉的時候,你先要檢討的是自己。不讀書,不思考,你就會變得平庸而無趣,到時候只能人云亦云,重複別人說過無數次的話。

難得和管建剛老師在一起交談,每次都能從他的嘴裡聽到讓我感覺新鮮的話。我既高興又著急,因為你覺得別人的話新鮮了,說明自己已經落伍了。對教育現象的深刻辨析,對教學實踐的高度凝練,才會讓人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句子,說出只有你才能說出來的話語。吳忠豪先生提倡語文本體性教學,很多老師不甚明瞭,我打了一個比方:“所謂本體性的教學內容,就是你做的那盤菜的主料,那些非本體性的內容,就是炒那盤菜時添加的佐料。”這就意味著只吃主料,有營養,但很難吃;添上佐料一翻炒,就色香味俱全。如果只有佐料,只是空歡喜一場,還是會餓肚子。把別人難以理解的道理,用自己的話通俗易懂地說出來,是理解得通透的表現。

我引用語用學的關聯理論闡釋組塊教學的基本原理,彭鋼先生聽完了對我說:“你說的不像你,不像你的課。”我頓覺醍醐灌頂,用別人的理論框子來裝自己鮮活的實踐,似有削足適履之嫌。理論如鹽,只有化到了實踐的水裡,才會有滋有味。自己說的話要像自己做的事,更要像自己這個人。

薛法根:做老師,不能把書本上、教參上的話簡單地搬到你的課堂裡

04

對教育,對語文教學,我們每個人都有話說。有的人在報刊雜誌上公開說,有的人在私底下悄悄說,還有的人在自己的書裡對自己說,至於別人看不看,看了之後會怎麼說,也不太在意。我尚未脫俗,所以很在意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也很在意別人看了或聽了之後的感受。儘管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對教育、對語文教學仍有說不完的困惑。有些話說完之後,我常常會後悔,生怕誤導了教師或者學生。所以,我只敢在教育報刊說些片言隻語,以遮掩我的淺陋。

我向來覺得出書是一件很莊重、很偉大的事。一本好書字字珠璣,可以讓人百看不厭、終身受益。如果那本書別人只看一眼封皮就束之高閣,大概就沒有什麼價值,還是不出的好,以免浪費了別人的金錢,也浪費了別人的時間。

這次整理出版了理論、課例和隨筆三本專集,我真的有些惶恐:所說的這些話,會不會浪費讀者的金錢和時間呢?

說自己的話,特別是在一本書裡自說自話,不僅需要思想,更需要一種說話的勇氣。感謝給予我說話勇氣的朋友們!

薛法根,現任江蘇省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程開甲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1988年從教以來,致力於小學語文組塊教學研究,成為蘇派教學的代表人物。先後獲評為全國模範教師、2007年度全國小語年度人物、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首屆名教師。本文為源創圖書《薛法根教育文叢》的序《說自己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