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前言:西方文論從古希臘到中世紀,經歷了自人性到神性的轉向。

性文論或文藝神性論是西方文論的獨特之處,指西方學界神性視野下關於文學藝術的探討和闡述,其殊異之處是推崇上帝或神的藝術才能、文藝特性,全部文學藝術必須把上帝或神作為指歸。文藝神性論肇源於古希臘,代表人物是柏拉圖;發展於古羅馬,代表人物是斐洛和普羅提諾;繁榮於中世紀,以奧古斯丁、阿奎那為代表;衰落於文藝復興。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神性文論

一、西方文論轉向途中,許多人扮演了非常關鍵而重要的角色

1、斐洛、普羅提諾在西方文論轉向途中,扮演了非常關鍵而重要的角色,他們層層推進,步步進逼,先後將西方文論逐漸推向神性。最終將西方文論推至神性巔峰者,乃奧古斯丁。奧古斯丁在借鑑先人,尤其是普羅提諾文藝神性論的前提下,在文藝本質、文藝創作、文藝鑑賞、文藝功用、美的看法等層面,徹底將西方古代文論推向神性巔峰。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斐洛

不少學者都曾注意、論及到這一現象。孫津自形而上與形而下關係的角度談道:"希臘哲學基本是塵世的,幸福和美都是人的理性和力量可以達到的,儘管也有神秘主義;但是在基督教美學文論中,這一切都只有指靠上帝的恩賜了。"張秉真、章安祺、楊慧林自模仿論的角度指出古羅馬文藝理論"是從人學向神學過渡的橋樑。"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普羅提諾

2、王一川自知識型的視角出發,認為西方文論經歷了五次"轉向",其中,第一次轉向為希臘時代的人學轉向,再一次轉向為中世紀的神學轉向。"隨著基督教入主歐洲,人學中心被神學中心取代,整個'知識型'都奠基於唯一的上帝,任何知識系統都被認為由此發源,這導致了以基督教神學為支撐的視上帝為知識本原的中世紀文論的產生及其霸權地位。"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王一川

溫姆塞特.布魯克斯認為,自普羅提諾的新柏拉圖主義而始,一直到中古的文論屬於神性,"奧古斯丁的美學探討以神性為本,不以人類經驗為本,而後上升於神。"這與"古時散步學派的文學定義,類型,與技巧——最宜應用於喜劇的與諷刺的日常人生反映——及在亞里斯多德寫實主義裡它們的根源"形成鮮明對照。塔塔科維茲也指出:"古代美學思想的發展歷程以形而上學的宗教概念為終結。"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奧古斯丁

以上列位論家大都注意到了西方文論自古希臘人性到中世紀神性的轉向,以及普羅提諾在轉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由於此論題並非各家關注的話題,故鮮有人對此論題做必要的探討,加之原始資料翻譯不及時,幾乎都忽視了斐洛在轉向中關鍵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事實上,斐洛、普羅提諾在西方文論轉向途中,扮演了非常關鍵而重要的角色,他們層層推進,步步進逼,先後將西方文論逐漸推向神性。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普羅提諾

二、神性文論或文藝神性論之內涵

神性文論或文藝神性論為西方文論特有的現象,指西方學界從神性視野對文學藝術的探討和論述。文藝神性論的迥異之處是渲染神或上帝的藝術大能、文藝特質,文學藝術莫不把神或上帝奉為圭臬:藝術大師上帝既創造了宇宙萬象,又締造了種種藝術,乃藝術的創造者;彼岸藝術為此岸藝術的源泉;人們由此及彼,鑑賞上帝之作——天地萬物之際,莫不驚異於上帝的神思獨運,臣服於上帝的匠心安排;天堂美是塵世美的淵源,領悟天上美為審美之最。文藝神性論自有其價值和意義,於豐富藝術範疇,拓展審美視野方面,均有一定貢獻。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文藝神性論

西方文藝神性論經歷了一個由自發到自覺,復由成熟到衰落的發展歷程。它發端於古希臘,柏拉圖是其代表人物;形成於古羅馬,斐洛(Philo,約公元前25—公元50年)和普羅提諾(Plotinus,205-270)為代表人物;繁榮於中世紀,以奧古斯丁、阿奎那為代表;衰落於文藝復興。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柏拉圖

最終將西方文論推至神性巔峰者,乃奧古斯丁。波蘭美學家曾自美學的角度觸及了這一問題:"儘管奧古斯丁的美學具有獨立的基礎,但通過引入神性美的觀點,他卻使之具有了以神學為中心的特點。"瑞士的巴爾塔薩說過類似的話:"奧古斯丁成為基督教美學的永恆奠基人"。雖然二君談論的是奧古斯丁的神性美學或美學神性論,但擴展來看,也適用於奧古斯丁的文藝神性論。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奧古斯丁

三、奧古斯丁完成了西方文論的神性轉向

1、奧古斯丁在繼承前人,即古希臘以來文藝神性學說的基礎上,完成了西方文論的神性轉向。奧古斯丁神性美概念是對柏拉圖、普羅提諾絕對、超驗美的發展:"神性美概念的確立應歸於奧古斯丁和偽第俄尼修,首先應歸於奧古斯丁。柏拉圖和普羅提諾曾提出一種比可感美更完善的、絕對的、超驗的美的概念。他們確信可感美來自超驗美。奧古斯丁卻通過把美學和神學需要集合在一起,賦予這些觀點以新的含義。而他這些深奧、微妙而又充滿疑問的觀點,成為整個中世紀美學的基礎。"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奧古斯丁完成了西方文論的神性轉向

2、同時,"奧古斯丁的美學探討以神性為本,不以人類經驗為本,而後上升於神。"這雖然論述的是奧古斯丁美學的神性特質,但同樣也適用於奧古斯丁關於文學藝術之神性論述。奧古斯丁從文藝本質、文藝創作、文藝鑑賞、文藝功用、美的看法與認識上,把西方古代文論全方位推至神性頂點。

就文藝本質神性論來說,早在古希臘,史詩詩人荷馬、敘事詩人赫西俄德與早期抒情詩人就認為,神載歌載舞,通曉門門藝術,詩神、天神是詩歌之源,不僅締造了詩人,還賦予詩人吟唱藝術;畢達哥拉斯認為,人間音樂是對"天體音樂"的模仿;德謨克利特指出,神靈、神力是詩人創作的源泉;蘇格拉底承認,神賜詩人靈感;柏拉圖肯定,神乃藝術家,天上理式是塵世作品的最初藍本,神將靈感賜於詩人。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敘事詩人赫西俄德

亞里士多德則指出,人類產生和掌握技藝的雙手出於神意。到了斐洛推演為,上帝締造了文藝,神間藝術是人間藝術之源,天國藝術高於地上藝術,藝術歸順於哲學。繼而普羅提諾演變為,善(Good)為形式造就者,理智為形式、工匠和宇宙之淵源,理式為世界萬有成型的法則,靈魂握有戲劇、音樂、組合、原型等特性,塵世藝術源於天上藝術。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亞里士多德

3、到了奧古斯丁終成為,偉大藝術家上帝的大手筆是宇宙萬物,其中,人是上帝垂愛的傑作,天空是上帝的天然聖經,《聖經》是上帝之言、上帝之道。同時,上帝又是藝術源泉,天主造就一切藝術,並把藝術賜予人類。"你給工匠一個肉軀,一個指揮肢體的靈魂,你供給他所需的材料,你賦給他掌握技術的才能,使能從心所欲的從事製作,你賦給他肉體的官感,通過官感而把想像所得施之於物質"。人間藝術的主體(工匠)自身體到靈魂、到感覺,以及人間藝術所需材料、技術,無不由上帝提供。藝術來源於天主,天主造就了藝術。無論創作主體,還是創作方式,還是創作結果,上帝藝術都遠遠高於、優於、強於人間藝術,凡人藝術則遠遠低於、遜於、弱於上帝藝術。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聖經》

就文藝創作神性論來說,古希臘的敘事詩人荷馬、赫西俄德與抒情詩人就承認,神指引著詩人歌唱;蘇格拉底認為,神創造宇宙萬象,是先成竹於胸,後成竹於手,終成竹於眼的;柏拉圖認為,詩人、藝術家是根據歷史的摹本和影子創作的。到了斐洛發展為,上帝構思在先,賦形於後,同時依據四因來創造宇宙萬有,不止於此,上帝還繼續打磨、完善天地萬物,上帝還顯靈於人指揮人代他發言立論、處理事務。到了普羅提諾演變為,理智擔任製造師與工匠,同靈魂合作,共同創造藝術品,藝術按照形式打造美的作品。

4、到了奧古斯丁終成為藝術大師上帝揮就宇宙鉅作上帝以其言、以其道,自虛無中創造了天地大作,將各種形式賦予萬物;無需外在的物質材料,也不用其他工匠相助,上帝憑自己的全知全能獨立將天地大作一氣呵成;上帝造世和造時同舉並進,創造世界之始也就是創造時間之始,世界與時間一同創始;上帝不僅創造了地上之城,而且鑄就了天上之城

上帝不僅創造了天地鉅作,還在不斷地打磨、加工、潤色、提升、完善著自己的妙手至作、鴻篇鉅製

同時,上帝指揮著人間文藝創作《聖經》就是上帝授意摩西等先知的神聖典範至作,無論創作目的,還是創作內容,還是創作方式,莫不受到上帝的啟發、指示與點撥;希臘文聖經"七十士譯本"正是譯者們接受上帝旨意忠實翻譯的權威之作,無論內容的取捨,還是行文方式的轉換,均為上帝啟示、指揮、駕馭人間譯者的結果,而且譯文意思忠於原文,高度統一,風格、效果如出一人,這隻能歸功於上帝神工大能;

5、奧古斯丁也多次感謝自己的創作全賴上帝的保佑,他創作的每個環節乃至整個過程皆離不開上帝的指示、幫助和恩典,不止於此,奧古斯丁還將自己的感受、領悟分享於人,勸告別人無論講演,還是寫作,俱應懇求上帝的恩典,祈禱上帝的保佑,只有上帝的恩典與保佑,創作方能才思泉湧,神思飛揚,爐火純青。

自文藝鑑賞神性論而言,在古希臘,蘇格拉底認為,由神之可見作品而推想並讚賞偉大匠師——神的風采;柏拉圖認為,神力像磁石吸引個個鐵環一樣,神也賜靈感於誦詩人和賞詩人,誦詩人和賞詩人皆沉迷於神力之中。到了斐洛推演成,人從面前上帝之作、可見之物遙測、遐想不可見之造物主,歎賞上帝神性藝術之精妙、卓絕,佩服上帝的偉大、不朽。之後普羅提諾演繹成,人憑仗眼見的景物、耳聽的聲音去追思高高在上之造物主,為天堂美盛而競折腰,進而渴望且能夠融入其中,樂而忘返。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奧古斯丁

6、在此基礎上,奧古斯丁推演到,人憑據有形受造物的實在、善和美,能夠遙想、追思天主:"是你,主,創造了天地;你是美,因為它們是美麗的;你是善,因為它們是好的;你實在,因為它們實在"。就是說,人可以依據受造之物之美、善、實在,推知上帝、造物主的美、善、實在。因為,既然受造之物是美的、善的、實在的,那麼,它們所出自的造物主——上帝也必定是美、善、實在的。由此歎服、讚美、欽佩上帝神性藝術的卓絕、嫻熟、偉大、神奇。

同時,要從神性的角度欣賞、品味上帝之作:對《聖經》的解讀,不能僅僅滿足於字面的意思,而需透過字面意義來揭示其象徵意義、深刻寓意;對《聖經》之外上帝的其他作品,即天地萬物、自然之作,也須自神性,即上帝創造它們的本性來解讀、探析、闡釋。自神性解讀上帝作品,就是從基督教大公教立場來闡釋,一定與大公教信仰保持一致。

就文藝功用神性論來說,遠在古希臘,荷馬、赫西俄德等敘事詩人和抒情詩人就主張,

詩歌應該謳歌神的不朽業績,讚賞神的偉大完美;柏拉圖則大力倡導詩歌理應歌頌神的美德,堅決反對並禁止文藝醜化、歪曲神明。之後斐洛發展到,文藝必須感恩、讚頌上帝的至善、至美、至真、至大、至高,萬不可詆譭神明、侮辱神聖。

7、奧古斯丁將文藝的頌神頌聖功用推向頂點他要求一切文藝均應無條件地謳歌上帝的無量功德:文藝應歌頌上帝創世的偉大、卓絕、嫻熟,文藝應讚美上帝的真善美、博愛、公正、永恆等神聖品質,文藝應讚頌上帝之城的純潔、善良、神聖、和諧、幸福、永恆、安康;文藝應該盡其所能、想方設法讚美上帝,無論是上帝之作,月亮星星、江河湖泊、山川叢林、花草蟲魚、飛禽走獸,還是人們的演講、佈道,都應絕對歌頌上帝,甚至奧古斯丁主張利用、改造世俗的文藝文化讚美上帝,還主張大膽借鑑異教文藝文化服務天主

8、他還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方式——"懺悔"文體——來贊神頌聖"主,你是我的君王,我的天主,請容許我將幼時所獲得的有用知識為你服務,說話、書寫、閱讀、計算都為你服務。

"同時,奧古斯丁堅決反對、禁止文藝褻瀆神聖,認為文藝絕對不能歪曲醜化神靈:"荷馬編造這些故事,把神寫成無惡不作的人,使罪惡不成為罪惡,使人犯罪作惡,不以為仿效壞人,而自以為取法於天上神靈。"與此有關,文藝絕對不能汙染、侵害心靈。奧古斯丁深感自己早年誤入歧途、深受其害:"當時認為這些荒誕不經的文字,比起我閱讀書寫的知識,是更正經、更有價值的文學。"由此甚感愧疚,深覺懊悔:"我童年時愛這種荒誕不經的文字過於有用的知識,真是罪過。"

自美的神性論而言,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認為,美在數的和諧;赫拉克利特認為,神最具智慧、最美、最成熟;蘇格拉底認為,不僅美好事物來源於天神恩賜,人享受美好事物之感官也是天神所賜,事物由於分有至高美而擁有美,美在彼岸,美在來世;之後柏拉圖發展為,美在神間,事物的美在於分有美本身,神美於人;亞里士多德認為,神是永恆的美,宇宙萬物歸於美的形式。到了斐洛表現為,美與上帝密切有關,美在神聖的數字,美在天堂。到了普羅提諾發展為,美在神間,神間美是美的來源,凝神注目天堂美是審美至高喜樂。

在承繼前人的基礎上,奧古斯丁推演至,美在天主,天主賜予萬物美,事物的美來自絕對存在:"你是萬有的唯一真原,化育萬類的至美者,你的法則制度一切。""太陽、月亮;這些美麗的產品是你創造的"。天主高居於天國,因而,天主所居之天國,在奧古斯丁看來也很美:"在那裡,生命融合於古往今來萬有之源,無過去、無現在、無未來的真慧。真慧既是永恆,則其本體自無所始,自無所終,而是常在"

從人性到神性,西方文論沿革歷程的轉向中有何規律?

奧古斯丁:美在天主,天主賜予萬物美

結語:

天國美遠遠優於、高於塵世美,地上的美大大次於、低於天上的美,"此岸的美自有其動人之處,但與'天上的美好一比較,就顯得微不足道。'地上的美是次一級的美,且是犯罪之因。"可以說,美在天國,觀照天國美是審美至福。奧古斯丁描述了升騰於聖境途中的興奮激動:"我們印於心,誦於口,目擊神工之締造,一再升騰,達於靈境,又飛躍而進抵無盡無極的'膏壤'"。

同時,奧古斯丁又認為,美在理性。理性美高於感性美,感性美低於理性美。感性美只是理性美、神性美或上帝美的印痕,理性美才是美的本質、本原;感性美只是美的開啟,而理性美是美的歸宿;感性美短暫雜多,而理性美永恆純一。所以,審美主要是一種理性活動,無論從性質上,還是從權能上,還是從效果上,理性審美都強於、優於、高於感性審美,感性審美則遜於、弱於、低於理性審美。

理性審美實則神性審美,從上帝之神性審視、判斷、評價一切美。而神性、神智、神意並非人們的感官所能獲取,只能憑藉人的心靈、心智、理智來洞見與把握。奧古斯丁如此推重理性美、理性審美,目的是告誡人們離開感性美,走向神性美,告別地上之城,步入上帝之城,遠離人性而擁抱神性。

參考文獻:

孫津.西方文藝理論簡史

張秉真,章安祺,楊慧林.西方文藝理論史

王一川.西方文論的知識型及其轉向——兼談中國文論的現代性轉向.當代文壇

〔美〕衛姆塞特,布魯克斯.西洋文學批評史.顏元叔

〔波蘭〕沃拉德斯拉維•塔塔科維茲.古代美學.楊力

〔波蘭〕沃拉德斯拉維•塔塔科維茲.中世紀美學.禇朔維,李國武,聶建國,趙國運

〔瑞士〕巴爾塔薩.神學美學導論.曹衛東,刁承俊

〔古羅馬〕奧古斯丁.懺悔錄.周士良,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