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由国棉五厂老厂房改建而成的青岛纺织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家纺织主题动线博物馆和纺织遗址公园。在园区的绿地中,有一棵树冠直径接近两米的金桂树,这棵金桂不但见证了青岛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青岛的湛山寺筹建于1931年夏,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东铁路稽查局长陈飞青和佛学家周叔迦等倡议,得到当时的青岛市长胡若愚、沈鸿烈及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庭、青岛市佛学会会长王湘汀的支持和赞助,委托时任哈尔滨极乐寺住持倓虚法师于1932年来青岛主持兴建的。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第一期工程 1934年4月开工,兴建了三圣殿、僧寮及围墙、放生池,同年9月落成,12月8日举行了开光仪式。1935年续建了讲经堂、方丈寮、执事寮、厨房、库房、茶房、浴室等。所需资金全部是募捐所得。第二期工程1937年动工,兴建了大雄宝殿和旧东院(后改为男居士念佛堂),1938年竣工。所需资金全部由王湘汀捐赠。第三期工程1937年动工,兴建了藏经楼及药师塔,1938年落成。资金由周志辅、周志俊(原青岛华新纱厂经理,建国后曾任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兄妹捐赠。第四期工程1941年动工,兴建了天王殿和新东院(后改为女居士念佛堂),1943年竣工。资金由张伯祥、崔岱东捐赠。第五期工程1944年动工,兴建了山门及台阶,1945年竣工,所需资金由林耕宇捐赠。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说起湛山寺的规划与建设,与青岛华新纱厂有着很深的渊源。

发起倡议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周学熙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周叔迦

青岛华新纱厂创办人周学熙是中国近代名门望族。其父周馥曾任两广、山东巡抚。1919年创办青岛华新纱厂,成为岛城最大的民族企业家。周夫人是虔诚的佛教徒,每日念佛颂经,因青岛没有佛寺,颇感不便。遂授意其侄儿周叔迦会同当地社会名流,发起建设佛院庙宇的倡议,并出资支持。

金桂祈福

青岛华新纱厂开工初期,青岛只有“内外棉”一家日本纱厂,市场平分秋色;至1924年日本纺织厂已扩充到六家,对华新形成包围阵势。日商凭借势力,竞相压价倾销。导致华新纱厂1925年亏损32万元之钜。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华新花园旧影

为扭转秃局,华新纱厂提出“六大改革措施”,改善管理,提高待遇。周老夫人从安庆请来法师,为华新纱厂祈祷。并移植九华山金桂树种于华新公园。

金桂树原产于亚热带。属木犀科,是我国名贵树种之一,金秋时节,花香四溢,芬芳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据说闻此花香者能有好运。法师预言道:“越十年华新纱厂必成大业。若言中,请周家在青岛修建寺庙,以博佛学。”

时来运转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此后,金桂花开日盛,华新运势渐旺,与日商竞争“以一九”,始终立于不败之地。1935年桂花怒放,青岛华新纱厂一举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日占时期拍摄的“湛山观光”广告

建塔盖庙

1937年湛山寺第三期工程开工,华新纱厂出巨资承建了“标志性工程”七级罗汉药师塔和藏经楼的建设项目。为表彰青岛华新纱厂对社会的贡献,青岛市长沈鸿烈为华新纱厂题字“经纶裕国”。一语双关,褒奖了华新纱厂对纺织业和宗教文化建设的成就。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民国时期湛山寺前老照片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沈鸿烈为青岛华新纱厂提字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沈鸿烈题字珍藏在青岛纺织博物馆

百年余香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故事中讲述了金桂与祈福的关系,八十多年来青岛民间也留传有“闻金桂花香,点湛山香火”的习俗。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寺内人流如织,祈求平安团圆。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金桂祈福,华新纱厂与“湛山寺”的历史渊源

2014年,这棵金桂树从原国棉九厂内移植到纺织博物馆,续写着曾经的那段百年历程与传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