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梵林文化-龙门大佛 旷古神工

梵林文化-龙门大佛 旷古神工

东都洛阳,伊河如镜,又如玉带,波光潋滟,岸边杨柳依依。河畔两山对峙,如蜂窝般密布于两山崖壁上的石窟佛龛,蔚为壮观。

梵林文化-龙门大佛 旷古神工

盛唐,伊水东山一处不时传来“叮叮当当”凿击山石的声音,山下人头攒动,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完成着一个很大的工程,:有的挥动铁锤凿着山石,有的挑筐运走石块,有的拿绳尺丈量长宽……

有一位稍上了年纪的老僧,静静地站在佛容依稀渐露的山崖前,目光坚毅而深远,神情清静而慈悲。

他,就是工程的总设计者、监造者,古代称为检校僧的善导大师。此时,他正在监造史上绝无仅有的旷古神工——龙门卢舍那大佛。弛名中外的龙门大佛,是善导大师留给后人的伟大杰作。

梵林文化-龙门大佛 旷古神工

唐高宗咸亨四年(672年),唐高宗发心在龙门修福造佛,皇后武则天以其脂粉钱二万贯作为资助。

梵林文化-龙门大佛 旷古神工

由于善导大师的佛教艺术造诣早已名扬海内,上达天听,于是皇帝下诏命他为检校僧,负责主持监造。

梵林文化-龙门大佛 旷古神工

大佛前后耗时三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梵林文化-龙门大佛 旷古神工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临下,使仰视者崇敬之心油然而生,佛陀的睿智与慈悲触目可及,佛的博大胸怀与悲愍之心展现无遗。

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大佛端坐于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而清晰流畅。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般修长而舒展,目光寂静而含蓄,恬淡凝神,雍容睿智,气宇不凡,嘴边微露笑意,显示出内心的平和与安祥。其严整周密的几何尺度将佛陀的面相刻画得庄严肃穆,佛陀的博大胸怀与慈悲无尽,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唐朝以丰满为美,今人以瘦削为美。古今中外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往往会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而难以得到人们普遍的欣赏与认同,此方人以为精美绝伦,另一方人却觉得平庸无奇,索然无味。然而,这一尊卢舍那大佛,似乎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每一方人、每一时代的人,都在一睹的当下不约而同地惊叹他的庄严精妙、磅礴气势,仿佛大佛所打动的,是人类内心的最深处。在内心深处,每一方的人、每一时的人都是一样的。人们不觉会异口同声地说:“这尊大佛,就是特别为我而雕凿的!”

梵林文化-龙门大佛 旷古神工

只有深体佛心而又具有登峰造极艺术造诣的善导大师,才能将佛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如此真实地展现在这个世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