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歐盟要嚴打跨國巨頭避稅12國投反對票,愛爾蘭最該“偷著樂”

記者 | 潘金花

為了向蘋果、臉書、谷歌等大型跨國公司討回每年高達700億美元的稅款,歐盟理事會在28日針對一項要求跨國公司披露利潤及繳稅額的指令進行了投票,但結果令人“咋舌”:包括愛爾蘭在內的12個成員國表示反對。

據《衛報》28日報道,該指令原本旨在打擊大型跨國公司的避稅行為,它要求年營業額在7.5億歐元以上的公司必須按國別公開繳稅報告。這也是三年前歐盟委員會向歐盟理事會與歐洲議會所提交的一個方案。

根據聯合國大學世界發展經濟學研究所(UNU-WIDER)2017年的一項報告,全球每年共因為避稅行為損失了約5000億美元的收入,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南亞等地以及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受損最為嚴重。

歐洲議會2015年的一項研究則顯示,每年,大型跨國公司通過將利潤從英國、法國、德國等高稅負國家轉移至盧森堡、愛爾蘭、馬耳他等零稅負或低稅負管轄區,也給歐盟國家帶來了高達500億至700億歐元的企業稅損失。

以英國為例,據《衛報》27日報道,今年9月亞馬遜公司就被指責只在英國交了“一丁點”的稅。根據亞馬遜提交的報告,該公司去年在英國的銷售額為109億英鎊,但利潤卻僅記為7540萬英鎊,而亞馬遜英國服務(Amazon UK Services)也僅繳納了1400萬英鎊的企業稅。

據瞭解,之所以會“對不上賬目”,是因為亞馬遜在英國的所有銷售額其實都是從盧森堡的一家分支公司走賬的,亞馬遜英國服務只作為盧森堡公司的一個配送服務提供商,因此僅負擔營業支出和員工薪金等方面的稅款。

對此,亞馬遜方面的解釋是,該公司在去年的營業過程中已直接向英國繳納了2.2億英鎊的稅款,包括員工的國民保險、營業稅、企業稅、印花稅等。

英國方面顯然無法被這樣的解釋說服,而且根據英國智庫Tax Watch的統計,佔英國“便宜”的還不止亞馬遜一家。經估算,2017年,蘋果、谷歌、臉書、思科、微軟這五家科技巨頭在英國的避稅規模可達10億英鎊。

因此,英國一直都很支持歐盟對跨國公司的避稅行為重拳出擊,只不過由於即將舉行大選,英國在28日的投票中並未表態。

但對於歐盟的“避稅天堂”來說,28日所表決的指令顯然代表著另一層意義。

在其餘27個成員國中,愛爾蘭、盧森堡、馬耳他、塞浦路斯、拉脫維亞、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奧地利、捷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均投了反對票。瑞典也出於對指令可能削弱該國高透明度的擔憂表示反對,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表示支持,德國則選擇棄權。

對於這一結果,歐盟理事會表示,由於缺乏足夠的支持,主席國(現為芬蘭)將繼續調整和優化相關提議。根據《歐洲聯盟運作條約》,若指令獲得通過,則將具有約束力,每一成員國都必須達到所訂立的目標,但成員國政府可自行選擇形式和方法。

在歐洲眾多“避稅天堂”之中,愛爾蘭可以說暫時“鬆了口氣”。據《衛報》報道,目前愛爾蘭給科技巨頭開出的企業稅率低至6.25%,僅為英國(19%)的三分之一。

在28日投票當天,愛爾蘭財政顧問委員會(IFAC)已發出警告說,目前該國經濟對跨國企業存在極大依賴,有一半企業稅集中在十家跨國巨頭上,而企業稅佔該國稅收的比重達五分之一。去年,愛爾蘭的企業稅收入為104億歐元,佔總稅收的18.7%,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IFAC表示,在這104億歐元的稅收入中,有20億至60億歐元屬於不可控的“超量(excess)”,由於對企業稅存在極大依賴,該國將極易受到全球稅務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此前提出的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公約。

目前,OECD正在向臉書、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施壓,要求其在運營國按實際情況繳納稅款。歐盟也正計劃對科技巨頭開徵“數字稅”,法國則已在今年8月率先通過了相關法律草案,將向30餘家全球數字業務營業收入不低於7.5億歐元,且在法國營業收入超過2500萬歐元的互聯網企業徵收相當於其在法國營業額3%的數字稅。

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28日說,該國將對國際上圍繞企業稅的討論“持開放態度”。但在分析人士看來,愛爾蘭及其他歐洲“避稅天堂”如今無疑是在“飲鴆止渴”。

“讓人憤怒的是,我們的成員國又將大企業的利益擺在了公民利益之上,”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的高級政策幹事埃琳娜·蓋塔(Elena Gaita)說,“我們能看到,歐盟國家的公眾都對星巴克、亞馬遜等跨國企業感到不滿,這些企業都在隱瞞其在運營國繳納的稅款,一些成員國卻關上了公眾瞭解這些信息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