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北大方正原董事長魏新:改制前20億淨資產的評估是用於銀行融資

北大方正原董事長魏新:改制前20億淨資產的評估是用於銀行融資

最近北大方正暴出20億債務違約,管理層指是原來的管理層魏新等人把方正集團搞成這個樣子。早在今年6月北大資產就起訴北大原董事長魏新、CEO李友、餘麗還有成都市華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康隆國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招潤管理有限公司,請求判令關於轉讓方正集團合計65%股權的三分《權益轉讓協議》無效。《經濟觀察網》曾報道,北大資產起訴的主要理由為三點:其一,方正集團改制所依據的財務文件存在造假;其二,在股權受讓主題上,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其三,拿方正集團自己的錢,買方正集團。要求將將方正集團100%股權歸還北大資產所有。


北大方正原董事長魏新:改制前20億淨資產的評估是用於銀行融資

魏新對此並不認同,他最近接受了一次專訪,說明這個起訴函有問題。是把責任推給老管理層。虎賁財經從一位媒體同行手中拿到了錄音,現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特別聲明魏新先生關於方正當年改制的看法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本公號對方正集團改制一事不持有立場,刊發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靜待相關部門的權威結果。

改制前20億淨資產評估僅用於銀行融資

魏新

方正當年為什麼要改制?

當年我是北大教育學院的常務副院長,閔維方書記當時是常務副校長,他同時也是方正的董事長。方正當時很亂,經營狀況很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任命我作北京大學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的副主任,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方正內部的職務,就是香港方正控股的執行董事。因為學校派我去監管,我又是校辦產業管理副主任,所以說在方正我是代表學校的身份。

大約是在2001年底2002年初的時候,當時主管方正集團財務的副總經理魯永令,還有當時王選計算機研究所的書記劉秋雲,兩個人火急火燎的跑到我辦公室,跟我說,“魏老師不得了,出大問題了。方正集團資不抵債了。淨資產已經是負的8000萬了。需要趕快通知閔校長,請他趕快召開方正集團董事會,研究這個嚴峻的問題。”於是我邊通知校領導邊去查報表。我一看報表,發現少算了一塊房產,當時方正在香港有兩層樓,這個房產他們沒有算進來,這個房產價值大概有一個多億,這算下來也就是有8000萬的資產。不是負的8000萬,是正的8000萬。

改制的時候的確同時存在兩份評估報告,一份是1.5億,一份是20個億,這就是北大資產告我們的理由之一。當時所謂20億的報表早就有,給銀行的報表一直都是20億,因為從銀行貸款就是將近20個億,如果給銀行的報表是負8000萬,就不可能貸到款。每次給銀行的報表大概都是20幾個億。大家都知道,當時的企業基本都是三本賬:一本給稅務的,往小做;一本給銀行的。往大做;還有一份真實的留給自己看。

2001年到2002年方正都資不抵債了,到2003年改制,僅僅一年的時間,淨資產就變成20億是不可能的,20億的報表是沒有基本往來賬支持的。當時的淨資產就是8000萬。

方正改制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方正經營很困難。改制方案經北大批准,也經王選老師同意,學校定下來北大留35%的股權,引進的戰略投資者購買35%的股權,剩下30%的股權給核心員工。當時王選老師定的員工購買價格是1:1,我就做了個方案。董事會成員是王選老師分配的,剩下的其他人讓張學龍、張兆東、肖建國他們三個出個方案報給我,然後我報給王老師,他定完之後再去往下執行,就這麼做的。最後戰略投資者的購買價格是 1:6,應該是付三個多億。但方案定了,員工沒人買。當時別說員工,連董事也沒有一個人掏錢,都不買。


這樣改制就進行不下去了。沒辦法,我後來就找王選老師商量,隨後我給王老師寫了一封信,在信上就說明了最後的解決方案:允許員工把自己參與改制的股權配額賣掉一半。比如說給你分了200萬股,你可以先拿出100萬股的配額賣掉,價格是3塊錢一股。100萬股的配額,就有300萬的收益,付200萬給學校,就可以把剩下100萬的股權買回來。這樣200萬股權,其中100萬給了出資300萬的人,員工自己留100萬的股權,還有100萬的現金。這個方案一出來,所有人都同意。但王老師強調我作為主要負責人,我的股份配額不能賣。

那誰來掏錢買呢?我當時跟王老師商量就是找李友。為什麼要找李友?因為35%的股權6塊錢的價格他都買了,3塊錢的股權他沒有理由不要。我跟李友說:“你相信可以做好,我也相信可以做好,6塊錢一股你都買了,現在這些員工股3塊錢一股,你買了肯定是賺的。”李友就同意了。當時我也沒錢買,王選老師跟我說:“沒錢我支持你負債,借錢去幹這事。”這樣改制才得以順利進行。如果當時是20億的淨資產,當1.5億賣,就算一般的員工不清楚這樣可以有收益,董事會、高管、財務的人都很清楚那是很划算的啊,可是沒有一個人掏錢,說明大家都知道方正的實際情況,都不看好方正的發展。

改製為什麼選李友?


當時(2001年)方正科技遭長虹舉牌,李友團隊當時有大約10%的方正科技股票,而方正集團只有5%,後來是李友團隊支持了方正集團,才讓方正保住了方正科技的控制權。李友到了方正科技後把之前的一堆爛賬一點一點都做好了,年底到集團開會彙報,王選老師對他的評價比較高。後來正好趕上改制,大家在商量都找誰來參與改制,因為有了李友之前在方正科技的表現,他們才有機會參與了後面的改制,買了方正35%的股權。當時是我找李友談的,一共談了四點:首先,我跟他說,做事先要有利於國家;第二,要把公司做好,如果咱能做好,國有資產才能保值、增值;第三,公司做好了,員工才有好處,工資待遇才能提升;最後才考慮咱們股東,公司做好了,咱們也不吃虧。我說只要有這4條怎麼都行。

李友問當時方正大概什麼狀況?我說不是太好,但是再不好也是大平臺,而且評完之後淨資產就是1.49億。但是我也跟他說了:“員工購買的價格是1:1,你不可能以這個價格買,你得按6倍的價格買,畢竟方正還有品牌價值。6倍的價格,你要能接受的話,我們就這麼定下來。”最後的結果就是李友按6倍價格購買,員工是按1:1的價格買的。

後來由於北大給方正擔保比例問題,35%的股權交由北大資產代持。雖然實際上北大隻有35%的股權,但董事會7個席位中,北大一直有擁有5個,保證了對方正的控制權。至於華鼎和康隆身份的問題,其實當時所有的報告裡頭都說得很清楚,這兩家公司其實是作為戰略合作者的代表公司籤的股權轉讓協議。因為這兩家公司在所有戰略合作者的公司裡,沒有什麼歷史賬務和債務,是比較乾淨的,適合作為一個持股平臺,所以讓這兩家公司做的持股。

按照協議,華鼎和康隆先支付了30%的股權轉讓款。當時方正由於經營困難,剩餘的股權轉讓款就借給方正集團用於經營,這些也都有給北大的報告。

對方正目前的狀況怎麼看?

因為正大集團和北京大學的關係非常好,早在80年代,北大的留學生中心是正大捐的,今年6月份的時候引進了正大重組方正,正大委託銀河瑞鑫、德勤對方正集團做了盡職調查,然後是珠海華髮。正大的報告說14年之前方正集團是運營良好,肯定了我們原來做的工作。但是從15年以來一塌糊塗,即使這樣,正大還是願意出錢收購。

但由於方正還存在股東爭議,所以正大受北大委託,找李友談。李友向北大資產提出願意將2005年交給北大資產代持的35%股權捐贈給北大,條件就是招潤可以正常行使股東權利。但北大資產一位高管說:“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捐贈。因為改制都有問題,股權根本就不是你的,招潤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