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硝酸甘油得坐著吃”,這些用藥常識你知道嗎?

“硝酸甘油得坐著吃”,這些用藥常識你知道嗎?

科學合理用藥攸關人民生命健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佈了“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闡述安全用藥科學方法,提高公眾用藥水平和健康素養。“硝酸甘油得坐着吃”,这些用药常识你知道吗?

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

家庭藥箱常整理,安全儲藥很重要

藥名相近藥效遠,服藥需要看分明

兒童發燒需降溫,合理使用退燒藥

多藥共用須謹慎,提高用藥依從性

改善骨質疏鬆症,不能僅依靠補鈣

服華法林需監測,抗血栓要遵醫囑

科學應對心絞痛,硝酸甘油要用對

規律服用降壓藥,生活方式做輔助

長期服藥要複診,根據病情來調整

改善骨質疏鬆症,不能僅依靠補鈣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主要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和繼發性骨質疏鬆兩大類。

女性絕經期後出現的骨質疏鬆、老年男性出現的骨質疏鬆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由某些疾病或誘因(如藥物)引起的骨質疏鬆則屬於繼發性骨質疏鬆。

查骨密度確定是骨質疏鬆後,還需要查一些骨轉換的指標,比如血鈣、尿鈣、血磷、鹼性磷酸酶等,通過這些檢查結果可以找出骨質疏鬆的病因,進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鈣營養不良引起的骨質疏鬆,補充鈣劑會有一定效果。而原發性骨質疏鬆,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盲目補鈣沒什麼作用。

人的一生當中,骨鈣含量呈現一條向上凸起的曲線,一般在35歲左右達到最大值,醫學上稱為骨峰值。

峰值骨量越高,到老年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時間越推遲,程度也越輕。想要獲得最佳骨量峰值,青少年時期就應該保障鈣質合理攝入,為中老年的骨骼健康打下基礎。

但也不能過量補鈣,

這反而會使血液中血鈣含量過高,導致高鈣血癥,甚至會引起腎結石等併發症,危害身體健康。

服華法林需監測,抗血栓要遵醫囑

華法林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廣的口服抗凝藥,臨床上常用於降低患者血液的凝固力以預防併發症(例如中風)的發生。

1 長期口服華法林須定期監測,根據指標調整劑量,監測指標主要是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由於服用華法林需5-7日後療效才穩定,因此一般兩週內要每週測兩次INR,調整合適後,可以改為每月測一次。

2 多種藥物會與華法林產生相互作用,服用華法林的患者如需要服用其他藥物,應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進行,切勿擅自加藥。就診時要向醫生說明自己正在使用抗凝藥物及使用劑量,以便做出適當安排。

3 維生素K會降低華法林的療效,不可隨意服用此類藥物。另外,日常很多食物也富含維生素K,如菠菜、甘藍、蛋黃、豬肝、綠茶等。為避免影響療效,要保持穩定的飲食習慣。

服用

華法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出血,患者應注意觀察自己有無異常出血情況,如刷牙出血較平時多、不正常的瘀痕、大便帶血或呈黑色。

若有不正常的出血或病症,應及時就診。

科學應對心絞痛,硝酸甘油要用對

硝酸甘油是很多心臟病患者的救命藥,其作用機理是通過鬆弛血管平滑肌達到擴張血管效果,緩解心絞痛,同時它還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缺血區血液灌注的效果。

由於硝酸甘油具有起效快、療效肯定、使用方便、經濟等優點,至今仍是防治心絞痛最常用的藥物之一。

“事不過三”

應用硝酸甘油應遵循“事不過三”的原則。硝酸甘油應採用舌下含服的方式,每次一片,不要用水送服。如不見效,應隔5分鐘再舌下含服一次,最多連續應用3次。

若心絞痛仍然無法得到緩解,請勿再加大藥量,需立即前往醫院就診,並告知醫生患者已經服用硝酸甘油的劑量和情況。

含服硝酸甘油時,儘量採用坐姿。站立用藥可能出現大腦供血不足的情況,引起低血壓,嚴重時發生暈厥;躺著用藥會因迴心血量增加而加重心臟負擔,影響藥效。

硝酸甘油的有效期為3年,但是該藥理化性質不穩定,還有揮發性,應存放在不超過20度的陰涼處,用棕色瓶子避光密封保存。

冠心病患者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時,不要貼身存放,體溫會促進藥物的揮發。

如果硝酸甘油已經打開使用,可能會在3-6個月內失效,應及時更換藥物。

規律服用降壓藥,生活方式做輔助

高血壓不僅是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還會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腎臟疾患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由於部分高血壓患者並無明顯的臨床症狀,對病症重視程度不足,因此,高血壓又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

選擇最適合、最有效、最耐受的藥物

高血壓需終身用藥,降壓治療時需遵循緩慢、平穩的原則。

患者要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因病情變化需要調整用藥種類或劑量時,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進行,不能根據自覺症狀來隨意增減劑量或更換藥物,以免導致血壓波動。

忽高忽低的血壓,反而會增加卒中、心肌梗死、腎損害等風險,使病情加重。

高血壓病人發生併發症的原因除了血壓升高外,還有其他許多因素,如吸菸、酗酒、體重超重、血糖升高、血脂異常、缺乏運動等。因此,既要選擇適當的藥物,還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長期服藥要複診,根據病情來調整

隨著公眾對合理用藥、安全用藥認識的提高,患者在服藥依從性方面普遍改善。

規律服用藥物可以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長期服用仍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或是療效欠佳的情況。

有些患者自以為有經驗,長期只吃藥不復診,可能會造成無法評價療效,評估不良反應。

與藥物相關的定期複查通常包括血常規、凝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脂、離子等檢驗。

例如,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通常會服用他汀類藥物。他汀通過抑制肝臟的酶,從而減少產生更多的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因此,長期服用他汀,可能會造成肝功能異常。這種副作用容易在服用的第一個月出現,所以第一個月要複查肝功能。如無異常,則逐步調整為6-12個月複查1次。

長期服藥的患者應遵醫囑定期複查,不僅能夠觀察藥物的療效,還能及時規避一定的不良反應。

服藥期間若感到身體不適,應及時向醫生溝通反饋情況,避免出現嚴重後果。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曾詩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