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最广泛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为我国佛教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国内很多地方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四大名山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相传这四座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我们最后说九华山。

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地藏王菩萨道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于唐天宝年间改名九华山。清朝乾隆年间,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九华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别在神光岭、百岁宫、双溪寺。神光岭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九华山佛教至明初获得显著的发展,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州,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众多。有龙溪、缥溪、舒溪、曹溪、濂溪、澜溪、九子溪等,源于九华山各峰之间,逶迤秀丽,闪现于绿树丛中。龙溪上有五龙瀑,飞泻龙池,喷雪跳玉,极为壮观。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 玉四处乱弹。舒溪三瀑相连,注入上、中、下雪潭,断崖飞帘,如卷雪浪。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者,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十王峰

十王峰位于天台峰南侧,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 第一高峰,由花岗岩构成。峰上植被繁茂,有杉木林、黄山松,并有珍稀动物猕猴、穿山甲、鹰嘴龟、娃娃鱼等。

天台峰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天台峰又名”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九华山第三高峰。峰顶有天台峰天台禅寺,东南有一山脊,由裸露的花岗岩构成,呈黛色。传说金地藏当年向闵公借地,在该峰一展袈裟,袈裟随风飘飞,竟遍覆九十九峰。

莲台峰

莲台峰位于罗汉墩东北,海拔1218米。五大磐石高叠成峰,峰腰悬石错列,架空成洞,洞空旷,有”四门”可以进入。曾有僧人栖居,大厅、禅堂可容百人。

罗汉峰

罗汉峰位于天台峰西北,海拔1280米。由于组成其山体的花岗岩十分密致、坚硬,抗风化、流水冲蚀能力强,故形成浑圆顶状的山峰。峰西有罗汉墩,是山脊上展开的一大片空旷地,遗有古庙基。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天柱峰

天柱峰位于青峭湾西北,海拔1004米。清代《九华山志》载:“天柱峰耸拔千仞,如柱倚天,此华东(指九华山东部)第一峰也。”周边群峰环拱,南侧有峰名”响石崂”,据说每当雨天即发出奇妙的响声;西临双峰;南对大古峰;东北为翠峰滴翠;西北屏立五老峰;西南为列仙峰,峰顶多人形奇石。

芙蓉峰

芙蓉峰又名九华山西峰,莲花峰,海拔900米,芙蓉峰北起九华之首,上、中、下三座莲花峰,连绵拔起,石色青紫,状如莲花。清人汪管诗云:“群峰可自五丁开,剖就芙蓉可乱栽。常怪九华山上客,纷纷不为看山来。”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插霄峰

插霄峰即东崖,又名东峰,海拔817米,九华山名峰之一。该峰峻峭高耸,两侧悬崖孤削,横截九华街东。花潭涧和龙溪夹峰奔流,汇于龙池。西南为化城盆地,东北为闵园峡谷。每当云雾从龙池涌起,触该峰则分成两股云团分别涌向九华街和闵园谷地。

天台寺

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化城寺

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邻东崖,西接神光领岭,四面环绕如城,为四进院落式建筑。肉身宝殿肉身宝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称“老爷顶”,位于九华街西神光岭头,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

祗园寺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祗园寺位于九华山东崖西麓的迎仙桥东,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祗园、东崖、百岁、甘露)之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祗树庵”。

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半山腰,与祗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始建于清朝康熙六年。

观音峰上院

观音峰上院原名圆通庵,为安徽省重点寺院,建于清代,座落在海拔1100米高的一块岩体上,三层楼宇,民居风格,前傍古道,后接悬崖,东西均为绝壁。

天池庵

天池庵位于九华街化城寺东,为清康熙年间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同治年间住持僧湛修募款扩建。

佛教四大名山之铁九华

最后,宋代诗人苏辙的五言古诗

《过九华山》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萧然九仙人,缥缈淩云烟。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松根得茯苓,状若千岁鼋。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相逢欲借问,已在长松端。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