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章丘民家故事:“青野”“黑峪”村名傳記

相傳,清代雍正年間以前,文祖鎮青野村和黑峪並無村名,有巴漏河相隔,“河東莊”、“河西莊”便是兩村稱呼。乾隆年間,河東莊出了個馬秀才,本想走仕途,卻連不及第,自恨懷才不遇,經常以酒解憂。

這年七月的一日,馬秀才去河西莊寫喜聯多貪幾杯,回家走到西河岸,竟在樹下酣睡起來。酒醒來已天到酉時,他正要起身,卻見北邊順和崖來了一行人馬。走在前邊的人鄉紳打扮,稱為“龍莊爺”,另一位是管家打扮,叼著只大煙袋。跟在女人身邊的那人,臉皮白淨無鬍鬚,說話“八哥”聲。行至兩村間的河段,那“八哥”催馬趕上了前邊兩位,說:“龍莊爺,太太累了,要休息一會。”龍莊爺點頭應允,眾人紛紛下馬歇息。。

那龍莊爺環顧四周的風景後,臉上帶出狡稽的笑意,對叼著大煙袋的人說:“大管家,此處風景不錯,敢不敢吟景對聯?”大管家磕磕大煙袋,說:“好,正想解解乏氣呢。”龍莊爺望著西側山峰,吟道:山高;大管家對上:河低。龍莊爺說:溝深;大管家又對:岸峭。龍莊爺望著已到山尖的太陽說:落日早;大管家則隨口又對上:來月遲。龍莊爺說:“大管家你輸了,我是‘山高溝深’而引起‘落日早’啊。”大管家則說:“龍莊爺,這‘河低岸峭’處,晚上自然‘來月遲’呀。”龍莊爺搖搖頭,連聲說太勉強了。突然,龍莊爺用手一指深山溝,說:黑峪;大管家略一思索,用菸袋一點長滿荊棘草木的岸崖說:青崖。龍莊爺卻哈哈大笑起來,“大管家啊,我是因‘山高溝深落日早’而引出‘黑峪’,你那下聯能引出‘青崖’來麼?”大管家“啊啊”了兩聲,雙手一拱,連聲說:“輸的痛快、輸的痛快!”

馬秀才躲在樹下,將這兩人的對聯聽得一清二楚,心中暗暗叫絕。與其相比,才知自己不是考取功名的材料。於是,他便找個大戶人家教起書來。

又過了一段時間,馬秀才聽人們風言風語相傳,說乾隆皇帝微服私訪,曾從錦屏山下走過。他一下聯想起七月河邊遇到的“龍莊爺”和“大煙袋”。他一拍大腿,哎!那不正是乾隆皇帝和紀大學士嗎!那個“八哥”不就是太監嗎!他悔恨自已沒從樹下走出,觀一下萬歲龍顏。馬秀才將奇遇和鄉親們說起,人們個個驚歎不已,便把“青崖”和“黑峪”作為村名開始叫起來。

在文祖一代的方言中,青崖的“崖”字與田野的“野”字讀音有些混淆,後來,人們漸漸的把“青崖”村名誤傳為“青野”,沿稱至今。更巧合的是“青崖 ”與“黑峪”兩個村名,竟又成了對偶句。

以上所說,只是一段傳說故事,但章丘縣誌上的黑峪村名,卻有因“山高溝深落日早”而得名“黑峪”之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