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清明觀花一景

清明觀花一景

梁東方

清明時節,我著迷於戴著耳機聽著音樂,騎車在大地上漫遊的生活。覺著任何一種其他的狀態,甚至是寫作也不及如此度過生命中的時間更讓人愉悅,當然也更有價值。不過,今天這一天很不暖和,甚至有點冷,這樣的漫遊變得有了幾分凜冽。

然而,重新冷起來的春天才像春天本身。那些驟然熱到了夏天一樣的日子,已嫌太快,太快地就不再是春天。春天就應該是微涼的,甚至有時候還是冷的。冷在表皮的那種冷。

在這樣的冷裡,發現那種最早長毛毛的楊樹,會有一個楊樹毛毛都落光了,而楊樹葉子的小芽還遲遲沒有出來的短暫時期。這使它們反而像是完全沒有春天感受的遲鈍植被了。

它的遲鈍卻不代表著別的植物也一樣被按下暫停鍵,現在,遠遠就可以看見河堤外的高坡上有一片紅雲一樣的桃樹。

這片桃樹不是以結果為己任的桃園裡的桃樹,它們幾乎沒有任務,至多也就是充當桃園的籬笆的野桃樹。這種非功利狀態使它們得以保持樹木在大自然中不被人類打擾,不被疏離成株距行距一致、不被剪枝、不被施肥的原始狀態,原始的雜花生樹的狀態。這反而使得它們非常有原生的姿色,像是落在路邊的一片雲。

清明觀花一景

這片雲遠遠地就能讓人看見,很有畫面感,它們淡淡地又豐腴地鑲嵌在有缺陷的路邊,與枯枝為伍,與道路上偶爾駛過的車輛為伴。它們像是隻為了開花給人看,當然人們不看它們也會照常開花,它們開花實際上沒有目的,只是物候在自然秩序裡的一點點痕跡,是生命舒展自己的由衷的歌。

有意思的是,往往越是路邊野生的,非綠化部門栽種的樹與花越能顯出自然的季節之美來。它們的枝杈自然婆娑,樹冠帶著自然形成的圓潤,樹幹沒有刷白,沒有防蟲處理,不為了開花好看,也不以果實為目的,完全沒有目的,一切聽憑天意。就是這樣的野樹,反而會在自然的安排下與其他物候共同形成自然而然的美。

在春天裡,實際上是坐在花樹下靜觀的好時候。與發芽的樹與盛開的花並置,也許是我們謳歌這個季節的最好方式。但是這一片野桃樹卻不容你靠近,因為靠近桃樹周圍還有很多叢生的灌木和雜物,灌木枝丫橫斜,雜物懸空可疑,讓人下不去腳,也無法找到一個位置站到樹下,只能這樣站在路邊遙望。當然恰恰是這種遙望的距離,在拒絕人類站到它的花枝之下的同時,也保證了這些野桃樹上的花朵的完整性,保證了它們在整個花期裡都不被打擾。

於是便站在路邊張望了再張望,然後退後到遠一些的地方,發現那些沒有發芽的灌木,那些灰濛濛的雜物,這時候都成了這片粉色的雲的襯托,成了鑲嵌在彩雲邊緣上的恰當的淡薄墨色。大概距離二十米之外,正是觀看這片雲的好位置。

清明觀花一景

在自然環境裡找到一個好位置,一個未必是距離最近的好位置,一個往往因為人類的建築和道路切斷而需要找了又找的好位置,已經不易。而從這樣的位置上去欣賞這沒有目的地盛開的如雲的花,就更是碩果僅存的自然景緻了。

當然,在這個我們已經習慣了的大地上的一切都在被規劃和被安排的時代裡,也許明天,它就不存在了。在它還存在的現在,多看上一會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