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當官時飽受謾罵的他被選為大學校長

如果臺灣地區也有“211”,這所90歲的高校應該是島上排名第一。

相信各位猜到了,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說的是臺灣大學。

最近這段時間,海峽西岸的名校紛紛在換校長;海峽東岸這所名校,也迎來新掌門人。

1月5日,臺灣大學官網公佈新校長遴選結果,當天,臺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對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投票,管中閔教授當選。

如果說是“風波”之後接棒,恐怕不為過。

在管校長履新之前,臺大校長已空缺六個月,原校長楊泮池此前因教授論文造假醜聞而卸任;而管校長在迴歸高校之前,也被捲入另外一種“風波”數年。

而今,可否風正一帆懸,值得觀察。

當官時飽受謾罵的他被選為大學校長

△臺大網站上的校長遴選專區

激烈不輸選舉的校長遴選制

管校長,這個“管”姓並不多見。

許多人看到名字會想起春秋時期的管仲。政知君翻了翻資料,管姓源於姬姓,屬於以國名為氏。這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數千年來,管姓子孫風流雲散,有搬遷到山東的,也有到江蘇、河南和安徽的。

出生於1956年8月15日的管中閔祖籍正是安徽安慶。

他從小在臺灣長大,曾獲臺灣文化大學經濟學學士、加州大學戴維斯校區經濟學碩士、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管中閔在美國伊裡諾伊大學香檳校區開始了教學生涯,任經濟學系助理教授。1994年,他放棄獲終身副教授的機會舉家回臺,在臺大經濟系任教。目前是臺灣研究機構“中研院”院士、“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臺大財務金融系和經濟學系雙聘教授。

可以說,這是許許多多大學校長的相似經歷,管中閔當選當然不只靠這個。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在臺灣大學官網發佈的新聞稿看到,校長遴選委員會從去年8月1日公開徵求人選,當年10月中旬從9名被推薦人中選出8人參與角逐,最後選出校長。

這是臺灣大學從1992年首開先河,朝著高校去行政化的方向發展而來的校長遴選制度,現在臺灣許多高校也如是操作。

通常遴選最初,由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公佈候選名單。候選人要經過面試、治校理念說明會等多個環節。

而管中閔參與的此次遴選,再度修改了2013年新修訂的校長遴選制度,不僅加入了校務會議“推薦投票”的門坎,還加入了治校理念說明會環節,候選人須在40分鐘內說明自己的治校理念,並將在校方網站上公開,供大家瀏覽點擊。臺大學生會特別舉辦了一場“校長,給問嗎?”座談會,邀8位候選人齊聚,與學生面對面,更提前辦理了“學生意向投票”。從候選人的架勢來看,完全是一場小型選戰,激烈程度不輸正經選舉。

當官時飽受謾罵的他被選為大學校長

△臺大網站鏈接的候選人治校理念簡報視頻(右一為管中閔)

一名遴選委員表示,管中閔兩輪投票票數都很高,外界一致看好的“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卻在第一輪就被刷掉,臺大電資學院院長陳銘憲則進入第二輪投票。隨後,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針對校務會議推薦的五名候選人進行二輪投票,管中閔勝出。

從遴選委員透露的情況看,管中閔在閉門面談階段和公開治校理念時,表現強勢、流暢、有自信。由此看來,管中閔的勝選很大程度歸功他在治校理念發表會、訪談和麵試中的優秀表現。

當校長鬚有自行募捐的能力

除此之外,遴選委員認為,未來的臺大校長要有自行募款的能力,而管中閔正是“臺大這個階段需要的人選”,這也是管中閔出線的重要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臺大是一所公立大學,每年有政府撥款,為何還要強調校長的募款能力?

這是因為近年來臺灣各高校教育撥款年年降低,即使是臺灣排名第一的臺大,都減少了相當比例的辦學經費。與此同時,臺灣大學排名近年在國際上不斷下滑。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近日公佈的2018年最新大學排名,臺大排名連續第5年下跌,從去年的195名滑落至198名,成為14年來最低。臺灣其他高校排名更是持續下滑。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臺大教務長郭鴻基2016年向媒體透露,臺大每年僅能分配到臺幣約170億元的經費,且其中大半是教職員薪水、水電費等開支,真正用於辦學少之又少。他指出,這是臺大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世界大學排名榜中連年下滑的原因所在。

“鄰近臺灣的中國內地、韓國、新加坡等都在進步,連過去未積極投入高教的澳門、香港,現在也是砸錢發展,”他說,中國大陸清華大學與臺灣大學都約摸有170億元的政府補助,但卻是臺幣和人民幣之差,因此他希望臺灣政府增加對高校的經費補助。

在這種形勢下,臺大管理層對募款的重視便不足為奇。臺大以前就有以校長名義發出的募款問候信,呼籲校友捐款支持母校。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知名高校,臺大在接受社會資助方面無疑是有優勢的。比如2007年,臺大連續接收到富商郭臺銘兩筆鉅額捐款,數額分別是150億元和2億元新臺幣,用於資助該校的抗癌研究。

被刪年終獎稱“爺們沒在怕”

當選臺大校長的管中閔深知肩上的重大責任。

遴選獲勝後,管中閔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為了踐行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信念,即日起不參加任何政黨、黨派活動。”

這個宣示對管中閔來說實屬不易,因為,他原本正是局中人。

當官時飽受謾罵的他被選為大學校長

△“管爺”管中閔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馬英九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期間,管中閔曾受邀擔任臺“經建會主委”“國發會主委”等職務,常常針砭時政,隨口說出一句話就會成為新聞標題,甚至是流行語。

2013年底,管中閔在面對“立委”欲刪其年終獎金時稱,“爺們沒在怕”,被臺灣媒體稱之為“管爺”。曾有鄉民問他喜不喜歡這稱呼,真性情的管爺直說:“不壞!”

這位時不時登上頭條的“管爺”路人緣還不錯。據報道,有一次,他去上廣播節目,在搭電梯時被民眾認了出來,電梯門關上前兩秒鐘,門外民眾突然喊了句“管爺加油”!他低聲回了句“謝謝”。

但在當“主委”期間,因推不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多項重大財政政策,還要在“立法院”飽受羞辱,管中閔最終請辭。他曾被鄉民問“從政後不後悔”?管中閔表示,說不後悔是騙人的,落差太大,有陣子心情很差,甚至不看網絡、電視。他說,自己從前在學校,學生對老師很尊敬,至少不會有人公開罵你,但進入政務單位,甚至會被用不堪的字眼謾罵,落差相當大,就像從雲端掉到地獄,很落寞。

親近管的人士曾向媒體透露,管中閔原是樂觀、有理想的人,自接任“主委”以來,壓力大,晚上常睡不好,離開“總算是解脫了”。

公職生涯結束後,管中閔繼續到臺大教書,用他的話說是“繼續為臺灣盡一份心力”。

現在,他將為臺大盡更多心力。他在社交媒體感謝各界支持時說,“我相信,這次遴選所選擇的,並不是我個人,而是臺大與臺灣高教必須變革的起點。”

資料丨中時電子報 東南網 澎湃新聞 臺灣《中國時報》

校對 | 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