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两代《野猪林》

 《野猪林》的故事,最早演于昆曲的《宝剑记》和《灵宝刀》,京剧第一个排出《野猪林》的是李少春之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演于第二本《水泊梁山》中(第一本《水泊梁山》是《九纹龙》)。李桂春自饰林冲,赵如泉饰鲁智深。为了迎合观众看连台本戏的胃口,在野猪林一场出现野猪——鲁智深预藏林中,把一只卧睡的野猪误认为石,坐而小憩,惊醒野猪,趵起而扑,人兽相斗——虽是一场精彩的舞蹈,但却想入非非了。

 一九二九年左右,杨小楼看到郝寿臣创造了《桃花村》里的鲁智深的扮相,袒胸露腹,别致可喜,动意排演《野猪林》,自饰林冲,由郝配演鲁智深。剧本是吴幻荪写的,分为两本演出——头本《野猪林》,二本《山神庙》。

两代《野猪林》

郝寿臣之鲁智深扮相 

 杨小楼的扮相,前半部是扎巾、褶子,“公堂”是甩发、箭衣,“发配”是罪衣罪裙。郝寿臣的扮相,是从一位上海居士名叫申子云的照相启发而来。申体肥胖,笃信佛教,有意模仿寺院里的弥勒佛的塑像,拍摄了一张袒胸露腹的和尚相片。时郝体亦丰腴,仿其意而戏剧化了。郝于扮相,非常讲究,丝毫不苟,为了一双僧鞋,曾数易其制。所以他最初的一张鲁智深戏像,因为僧鞋尚未做好,还是穿着靴子照的。 

 杨小楼最精彩的表演,是“发配”一场的甩发功夫。在【二黄散板】的间隙锣鼓中,他舞动又长又厚的甩发,抡、抽、甩、抄,表现林冲不甘欺凌而又钳手于铐难于用武的愤怒心情。迟月亭、傅小山演的董超、薛霸顺着他的甩发技巧,翻“毛儿”,走“抢背”,紧凑火炽而又秩然有序。尤为难能的是:杨小楼用传统的“疙瘩步”,乍乍地走,表现出林冲被董、薛二差用滚水烫伤两脚的忍痛之行,并不是一般袭用的蹒跚老步。而在舞动甩发、百脉贲张之际,脚步毫不变易,通场如此。

两代《野猪林》


两代《野猪林》

杨小楼之《野猪林》 

 杨小楼很想在“菜园”一场增添一套舞剑,岁月蹉跎,迄未实现。他的志愿,终于得到李少春的完成。

 一九四六年,李少春动意改编《野猪林》,就商于我。我建议把《野猪林》和《山神庙》连贯成一个晚会,少春非常同意。在改编时,他刻意以求的是林娘子、陆谦、高俅、高衙内、董超、薛霸的“戏”,他认为这些人物与林冲的矛盾发展、感情交流,不在鲁智深之下,次而至于菜园子里的四个泼皮、白虎堂上的八个牢子、山神庙前的八个打手,他都尽量充实。所以演出后的评论:不只李“林”袁“鲁”继杨郝而光大发扬,全体人物也辉映得花团锦簇。一九四九年在容纳四千余人的天蟾舞台,连演六十天,每场座无虚席,赢得了“满堂双弥月”的奇迹。 

 李少春的林冲,除完成了杨先生“菜园舞剑”的遗志之外,在“白虎堂”又增加了犀利的对白、麒派的【导板】;在“长亭”又增加了唱段和做表;在“发配”一场又增加了戴手铐翻“吊毛”的技巧,并改唱北派京拨子,利用锣鼓,显示了甩发功夫。

两代《野猪林》

李少春、袁世海之《野猪林》

 但是他没有继承杨先生用甩发抄、兜董超、薛霸走“毛儿”、“抢背”的绝技。主要是当时剧团里没有固定的武丑角色,孤掌难鸣。同时也因为他要求于董超、薛霸的是“戏”而不是“技”。在“山神庙”一场,他创造了甩衣夺枪、环战八奴的开打,也比杨先生的武打多。这套开打的设计,是他和他兄弟幼春,煞费苦心地用棋子变换舞台开打的部位,共同研究出来的。

(《翁偶虹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