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在渭南的中心廣場,常年活躍著一支支由退休老幹部和戲迷組成的秦腔自樂班,他們讓中華傳統的戲曲文化得到廣泛的傳承和弘揚。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只要不下雨,經常都可以在廣場看到他們的影子,尤其是早晨和傍晚,週末更是熱鬧!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沒有舞臺,沒有服裝,也沒有燈光和道具。圍個圈就是一個班子,聚成堆就是一個流派,無數個圈和堆構成了民間秦腔的世界。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沒人組織,沒人領導,全憑對秦腔的一腔熱情聚集在一起,自備樂器,自娛自樂!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這種由群眾自發組織而成的自樂班,在露天廣場裡幾個人一堆,自彈自唱,天作幕布地為臺,無拘無束,唱戲的投入,聽戲的也投入,不論苦憂,只要在這裡吐一口長氣,來幾聲叫板,立馬通體舒泰,神采飛揚!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有的自樂班人很多,只是拉板胡、二胡的就有六七個,他們打板時非常投入,渾身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他們的身子隨著音樂的節奏悠閒的晃著,他們唱的也聲情並茂,動作也非常嫻熟,真不比專業演員差。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雖然不比專業演員,但是他們很高興,對他們來說,唱唱秦腔可能就是很幸福的事情!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人少的圈子,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他們也是非常認真,全然被秦腔那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雖然掌聲寥寥無幾,但並不表示觀眾不喜歡,而是太欣賞了。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演唱者有男有女,多為中老年人。他們根據節拍的快慢緩急,循序漸進地演唱著古老的故事。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城裡的大劇院,有專唱秦腔的,且名角大腕雲集。但市民們並不常去光顧,他們更喜歡到廣場去聽“自樂班”。幾個人湊到一起,不需舞臺燈光,伴著鏗鏘鑼鼓幾件簡單的樂器便可演繹人間悲歡,在渭南各個廣場上走一圈,這樣的自樂班隨處可見。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活躍於渭南中心廣場的秦腔自樂班不僅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並且也是渭南美麗的一條風景線!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一曲曲經典唱段,吸引路人駐足觀看,也為廣大戲迷朋友搭建了很好的展示平臺。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演唱者唱罷後退下來,就變成了觀眾。聽別人演唱時,觀眾還要對演唱者的唱功、唱腔等提出意見及建議,以便對方下次唱得更好!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週末的時候更是熱鬧,人更多,安裝好音響設備後,操著二胡、板胡、揚琴、大鑼、小鑼等的配樂師傅坐在廣場石階上,“咣”的一聲隨著鑼鼓傢什敲響,演員開始輪流登臺表演,聲浪喧囂的鑼鼓聲傳到四周,瞬間引來上百名觀眾,鏗鏘有力、嘹亮高亢的秦腔唱了起來,悠遠的韻律在廣場上瀰漫。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或激越、悲壯、深沉,或歡快、明朗、清亮的腔調飄蕩在空氣中,縈繞著整個渭南城,唱出了渭南厚重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在渭南的中心廣場聽秦腔、吼秦腔成了許多地地道道渭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樂事。濃郁的秦聲秦韻從這裡穿越千年歷史,在現代而喧囂的都市中延續著。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從陽剛的男士到嬌弱的女子,無論是老大爺還是老太太,都可以在露天下一展身手,古老的“大秦之聲”秦腔通過自樂班這種形式在群眾中深深地傳播著。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在渭南,正是有了這群人,秦腔才會不被遺忘,才不會受到冷落,而正是有了數以千計萬計的戲迷和秦腔專業人員,秦腔才會發揚和廣大起來!

景昭君(網名:佑芙兒),渭南市攝影家協會會員,網教影視後期講師,自由攝影人,文學愛好者。熱愛影視後期、音樂藝術、人文紀實攝影,喜歡用平凡的視角去記錄普通人的生活,用質樸的文字去透視心靈的陽光!

渭南中心廣場上的自樂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