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有這種思維的老闆,合夥制註定搞不成功!

有這種思維的老闆,合夥制註定搞不成功!

PPS平臺合夥制管理諮詢事業部

近兩個月來,有不少對平臺合夥制感興趣的企業界朋友主動找到公司諮詢合作事宜,我負責深度對接了其中的幾位,發現這幾位企業主朋友在企業經營管理的思想層面存在一些不利於實施平臺合夥制的思維模式,考慮到其中有一種特別具有共性,故單獨成文與大家分享。

有緣讀到本文的朋友,如果您恰巧也存在類似的思維模式,希望本文可以幫助您升級思想底座,以便更好的引入合夥制來完成公司人才戰略的轉型升級。

這種極其具有共性但又不利於實施合夥制的思維模式就是老闆思維。

這裡我提的“老闆思維”是相對於“企業家思維”而言的,我來解釋一下。

先說下老闆和企業家的區別

老闆一詞是怎麼來的呢?有兩重意思:

(1)老是拍板的人;

(2)老是板著臉的人。

注:(1)和(2)是並列關係。

經營管理一個團隊,小到個體戶,大到一家規模不錯的企業,時時刻刻都有許多決策需要制定,也就是說需要有人來拍板,而掌握最高拍板權力的人呢,就被稱為老闆,老是拍板。

其次,身為最高上司,對下屬不能總是嬉皮笑臉,有時候需要用板著臉的方式讓下屬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決策是嚴肅認真、一本正經的,同時也是用表情的剋制來樹立自己在下屬心中的威嚴形象,這時候最高上司老是板著臉的,是為老闆。

其實幾乎所有老闆都具有上述這樣的特徵。雖然企業家用廣義來說也是老闆,但企業家和老闆還是不一樣的,他們之間的核心區別如下:

企業家是一種比老闆境界更高的企業領導者,柳傳志說企業家應該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只有理想層次高的人才稱得上企業家。

企業家思維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企業家追求的不僅是自家企業的規模與效益,或者說追求的不再是自家企業的規模和效益,而是一種對超越自身企業之外的範圍更廣泛的擔當。

比如某種使命的擔當,或者某種社會責任的肩負,而這種擔當與肩負不是一句空頭口號,是企業家本人通過實際行動在身體力行的。

有這種思維的老闆,合夥制註定搞不成功!

比如馬雲,他的使命就是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此他近年來成為空中飛人。2016年一年,馬雲跑遍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不知疲倦地向各國推介eWTP 電子世界貿易平臺。他說自己2016年每個月有26天在路上,飛行時間超870小時,未來一年可能超1000小時。

要知道一年800多小時已經是一個職業飛行員的飛行里程。我國民航法規規定,飛行員每年的飛行時間不得超過1000小時,而且在任何連續7天內,飛行人員至少一次連續24小時的休息。

馬雲的飛行強度絲毫不亞於一個職業飛行員,可以說他把所有時間、精力幾乎都貢獻給使命,每天不是在準備出發,就是已經在路上。

這是一種能將自身需求拋諸腦後或遠超越自身需求,而一心為了達成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繁榮、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偉大擔當,這就是企業家的境界。

除了馬雲,還有雷軍、劉強東等,他們都是百億富豪,但他們每天還在勤奮拼搏的路上。雷軍一天開11個會,中午用餐時間只有三分鐘,劉強東一天工作16個小時,他們為的就是心中的理想和使命,一種因為有了自己的推動,國家會變得更強大,人民會生活更幸福的擔當,這就是

企業家的境界。

老闆思維

相比企業家,老闆更多關注的是自家生意的一畝三分地,說白了,也就是自身企業的利益,或者再縮小了說,是自己的利益。雖然企業確立了使命願景,也表示自己願意和員工分利益,但一旦真的觸碰到利益分配時,骨子裡在發揮指導作用的還是老闆思維。

比如當談到合夥制改革,在員工中樹立高收入合夥人的標杆以激勵更多人才湧進合夥人隊伍時,老闆思維在這時候就有了障礙,老闆不願意人才多分錢。因為他打心底裡還是認為我是老闆,企業是我的,利潤的最大受益人應該是我,員工是我僱來的,我按照市場價或者稍微高出市場價給員工開工資就行了。

而這正是在實施合夥制時需要轉變的思維模式。

有這種思維的老闆,合夥制註定搞不成功!

在前面的多篇關於合夥制的文章中,我講過,合夥制的要義是吸納人才成為合夥人,進而一起做大共同的事業,共擔風險,共享事業成就。

現在要推行合夥制是因為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人力資本的價值正在日益凸顯,各行各業現在都在運用合夥制搶人才,企業主如果還像過去那樣把自己和人才之間界定為僱主和僱員、或者僱主和職業經理人的關係,搶人才根本搶不過,必須轉變思維,跟上形勢,甚至在人才戰略上要有超前意識,企業才能贏得持續領先的機會。

除了分錢意識,是否具備從生意升級到事業,也就是是否具備打造平臺的意識,這也是老闆思維中阻礙合夥制能否順利實施的另一關鍵因素。

老闆思維VS企業家思維

老闆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通常是為自己的生意精打細算,而企業家則具備平臺意識,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這份事業該往哪個方向走,該如何走才能最大化有助於公司未來的發展,同時能夠成就人才,也就是說企業傢俱備利他思想。

合夥制,尤其是平臺合夥制,就是需要具備平臺意識,既然合夥了,那企業就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的,而是屬於全體合夥人的,而平臺則是為合夥人賦能的載體,承擔著戰略設計與研究、企業文化塑造、組織協調管控、人力資源、財務、行政、後勤等全方面的支持作用,而且平臺分為大平臺、中平臺、小平臺等,分層分級為不同階段、不同類別的合夥人賦能。

脫離了平臺,單純談合夥制,合夥人共同的事業夢想拿什麼承載?如果沒有共同的事業夢想,那又怎麼真正的合夥?以利相交,利盡則散。只有樹立共同的夢想,使命,願景,同時把利益分配機制確定好,合夥方能走的長遠。

平臺合夥制

平臺合夥制又稱為PPS平臺合夥制,是我的導師曾慶學博士在15年管理諮詢經驗基礎之上,結合近2年對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新時代的研究,總結出的一套完整的適合新時代企業的發展模式、管理與治理模式,及共創共擔共享的機制系統。

第一個P代表的是平臺-Platform,第二個P代表的是合夥人-Partner,第三個S代表的是系統/體制System,PPS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平臺合夥制。

股東,也就是老闆與經理人之間存在激勵不相容、責任不對等和信息不對稱等長期以來一直都無法完美解決的不足和矛盾,PPS平臺合夥制則將他們統一為一個共同的身份——合夥人,這樣就可以極大地激活人本的力量,形成資本與人本共創共擔共享而不是相互博弈的局面。

股東+經理人模式是傳統的火車模式,PPS平臺合夥制所採用的平臺+合夥人模式是動車模式,用平臺制升級傳統公司制,用合夥人制升級傳統合股制與經理人制,可以推動和確保企業跑出更快的發展速度。

有這種思維的老闆,合夥制註定搞不成功!

PPS平臺合夥制核心思想與架構

PPS平臺合夥制既不是單純的股權激勵模式,也不是單純的合夥人制度,它是平臺戰略/組織(平臺制企業)與多類型多層次的合夥人生態體系的完美結合,它對於企業的價值可以總結為一種共創共享共擔的機制、一種新時代事業發展機制和一種分佈式組織管理與治理機制。適用於任何企業的任何階段,尤其適合處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希望在新時代跑出高鐵甚至火箭速度的企業。

實施平臺合夥制,能夠實現像萬科董事長鬱亮說的,可以實現合夥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平臺提供事業與創業機會而不是工作崗位)、背靠背的信任,共同做大共同的事業、共享事業成就的目標。

從去年年底至今,導師一直在帶領團隊從事平臺合夥制的管理諮詢項目,至今頗有成果,本文正是來源於我在實踐中的所思所想,一如開頭那句話,希望有緣讀到本文的朋友,尤其是在用老闆思維經營企業的朋友,希望本文可以幫助您升級思想底座,以便更好的引入合夥制來完成公司人才戰略的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