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讀英烈事蹟 談勵志感想丨當代“白求恩式的好軍醫”——張 筍

讀英烈事蹟 談勵志感想丨當代“白求恩式的好軍醫”——張 筍

張筍,女,漢族,河北省辛集市人,1972年1月出生,1993年畢業於河北醫學院,同年9月考入西安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96年9月參軍入伍,成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一名軍醫,1997年12月入黨,2001年12月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2006年9月就讀於河北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2006年12月—2007年8月,赴利比里亞維和,2009年6月,參加“和平天使—2009”中國.加蓬人道主義醫療聯合救援行動。2014年6月4日因腦部膠質瘤於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病逝,年僅42歲。

读英烈事迹 谈励志感想丨当代“白求恩式的好军医”——张 笋

張筍病逝前系原北京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入伍18年來,張筍始終以白求恩精神作為職業操守的最高追求,視使命重於生命,愛患者勝於自己,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軍人和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她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聯合國和平榮譽一級勳章、中國醫師獎,曾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原北京軍區“巾幗建功先進女軍人”,河北省“白求恩式醫藥衛生工作者”、“三八紅旗手標兵”,河北十大新聞人物、石家莊市感動省城十大人物,受到過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2014年“感動中國”十大新聞人物票選第4名,獲5331224票(張筍家庭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1

天資聰穎 自立堅強

英模故事伴隨成長

張筍1972年1月20日出生於河北省辛集市一個軍人家庭。她出生時早產,僅有不到3斤,包括父母在內的許多人對她能否成活失去信心,在姥姥的強烈堅持和精心呵護下,竟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父親張旭耀參軍後在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大隊萬壽山中隊任消防員,多年的軍旅生涯使他養成了“聽黨指揮,熱愛祖國,獻身國防、紀律嚴明”等優良作風。母親穆杏品是辛集市中裡廂公社衛生院的一名醫生,為人熱心善良,對待患者如同親人,對待工作精益求精,在鄉親間有著極好的口碑。夫妻二人兩地分居,忙於自己的事業,所以,幼年的張筍主要是跟著姥姥姥爺長大。

姥爺穆穎是當地有名的“文化人”,號稱辛集市“四大才子”之一。他早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儒學教養深厚,先後在縣委宣傳部、石家莊日報工作,曾擔任公社黨委書記,菸草局副局長等職。為人正直,從政清廉,沒沾過公家一分錢便宜。他常常教育子女,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清白做人,乾淨做事。

爸爸說:“幹什麼要有幹什麼的樣。”媽媽說:“吃虧讓人,積極向上。”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張筍幼年便深受良好家風家教的薰陶。

張筍從小天資聰穎,乖巧懂事。在她四五歲時和爸爸在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爸爸有時工作忙要去開會,出門前讓小張筍一個人在家學習寫數字“1、2、3、4……”,開會回來只見她坐在小凳子上還在認真地寫,已經寫滿好幾頁。大人讓她背誦《毛主席語錄》,總是張口就來,一字不差,贏得大家不住地誇讚。1978年,年僅6歲上就入讀中裡廂村小學,直接上了二年級。

幼年的張筍還非常地自立和堅強,這可能是爸爸媽媽有意或無意間培養出的她的另一個性格特點。年僅4歲時,家人將她一個人送上長途汽車,她就敢去北京找爸爸。上小學後因為媽媽工作繁忙,她就學著自己洗衣服和做飯。還在小學時,有一次只有她和弟弟在家,她在做飯切紅薯時不小心切破了手,鮮血淋漓,弟弟嚇得大哭,要跑著去地裡叫大人,張筍怕大人擔心堅決不讓弟弟去。她咬牙忍著劇痛自己找來一塊布條將傷口裹住,繼續炒菜做飯。

張筍自幼就非常崇拜爸爸媽媽和姥爺。作為軍人的爸爸從小到大給她講過許多英模故事,這些英模人物的英雄壯舉,陪伴她成長,激勵她成才。1982年她進入天宮營中學讀初中後,在教材上學習了毛主席《紀念白求恩》一文,從此,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在她少年的心田裡播下了種子,“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名女兵,讓自己的青春在軍營裡閃光。”“要做一個新時代的白求恩”的夢想開始生根發芽。

1985年,張筍升入辛集市舊城中學讀高中。在學校,她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助人為樂,品學兼優,深得老師和同學喜歡。

1988年,年僅16歲的張筍參加高考取得了辛集市舊城中學應屆生最高分的優異成績。第一志願,她毫無猶豫地報考了軍校,但因軍校女生招生指標有限,遺憾地與軍營擦肩而過。最後被地方醫科大學——河北醫學院錄取。

2

從軍報國 獻身國防

“我要盡力報答黨恩”

大學生活為張筍揭開了人生新的一頁。在河北醫學院大學五年,她遵循“明德博學行方智園”的校訓,求知若渴,精勤不倦。1993年又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西安醫科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師從唐敬師教授,她的師爺是我國著名的神經生理專家侯宗廉先生,是從美國歸國的第一批醫學博士。

讀研期間,她從導師那裡學到的不僅是尖端的專業知識,更有科研工作者必備的品質——耐心、嚴謹、客觀、尊重事實。張筍在這裡迅速成長,3年時間發表4篇SCI國際性論文,成為唐敬師教授最得意的門生之一。

1996年,張筍以優異成績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擺在她面前的有前景廣闊的多種選擇:惜才愛才的導師特許她攻讀博士;母校挽留她留校任教;多所地方大醫院也以優厚待遇邀請她加盟……

但這時,她聽到了一個更令她振奮的消息:部隊招收大學生光榮入伍!“太好了!去參軍!”多年的夙願近在眼前,張筍毅然選擇了投筆從戎,獻身國防醫學事業。經過層層考核,張筍被特招進入北京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成為一名軍醫。“我記得很清楚,張筍是第一個報名的,她的素質很全面,成績很突出。我們就想要這樣的學生。”當時去西安考察學生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馮連元后來回憶說。

當年在山西大同市陸軍28集團軍軍部駐地,張筍曾在北京軍區入伍大學生訓練大隊射擊成績第一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是一所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由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親手創建並以他名字命名的軍隊醫院,是白求恩精神的發祥地。走進軍營,走進和平醫院,一種神聖感在張筍心中升騰。參觀醫院的白求恩紀念館,融入醫院的學習生活,她對“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極端負責、極端熱忱”,醫院的每個角落都滲透著白求恩精神的靈魂;“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做白求恩式的好醫生,全院人員都在為此不懈奮鬥。這樣的環境,怎能不催人奮進?從此,她以自己的精神導師白求恩為榜樣,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為軍地患者送去健康,沐浴著白求恩精神不斷走向一個又一個輝煌。

同年,張筍與同鄉、大學同學馬克強結婚。

2000年,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寶貝女兒出生。

2001底,張筍被組織選派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進行為期3年的博士後研究。這裡是白求恩曾經學習過的地方,在這裡張筍既學習先進醫術,也接受了思想的洗禮。校園裡有一尊白求恩塑像,她每天走過這裡都要抬頭仰望,心中充滿著敬仰和力量。她在日記中寫道:“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不惜犧牲生命。支撐她的力量就是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她還專程驅車100多公里到白求恩的故鄉,拜謁紀念這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在留言簿上鄭重地寫下:“我是白求恩的中國戰友!”

2003年,國內爆發非典疫情。張筍得知醫院組建醫療小分隊的消息後,3次通過郵件向黨組織遞交《請戰書》,請求回國抗擊疫情。2004年,張筍完成學業,導師極力挽留她留下來給她做助手,一些知名醫院盛情向她拋出橄欖枝,她身邊一些熟悉的留學人員也紛紛勸她留在國外發展。面對考驗,張筍首先想到的是黨的利益和組織的需要。她說:“醫學無國界,醫生有國籍。黨給了我一切,我的根在中國,祖國需要我。”

從軍行醫的18年,是張筍追逐共產主義理想、與白求恩同行的18年,是她精忠報國、一心向黨的18年。2013年6月13日,正在進行腦部膠質瘤手術後化療期間的張筍向組織遞交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說:“我知道自己的生命無多,自感奉獻太少,社會各界的饋贈太多,為此,我想捐出1.1萬元錢作為特殊黨費,一半捐給看不起病的貧困患者,一半捐給考入大學的優秀貧困生……”7月17日,她將“特殊黨費”分別捐贈給了兩名貧困學子和3位家境貧寒的患者,表達了自己對黨一心一意的忠貞信念。她說:“黨組織出錢培養了我,出錢給我治病,給予我的太多了,我也要盡力報答黨恩,回饋社會。”

2014年5月28日,張筍生命危急,她在入院後的第一件事,是在河北省紅十字會志願捐贈登記表上簽字,志願捐出雙腎和肝臟。這是早在2013年12月,她向黨組織遞交的《思想彙報》:在生命走到盡頭時捐獻有用的器官,為醫學為患者做最後的貢獻!2014年6月4日,她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願望——器官捐獻。她的肝臟和雙腎將分別捐給3名急需救治的患者,讓他們重獲新生!

3

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

維和戰場播撒大愛

建功沙場,是軍人最大的榮光。張筍曾在日記中寫道:“我是一名醫生,更是一名軍人,只要祖國需要,我會義無反顧奔赴沙場。”2016年底,醫院奉命組建赴利比里亞維和醫療分隊。張筍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維和一線是距離戰爭最近的地方,錯過了走向戰場的機會,也許就會錯過一輩子。12月,作為中國第5批赴利比里亞維和醫療分隊的骨幹隊員,遠赴利比里亞參加維和。

在戰亂未息、氣候炎熱、疾病肆虐的利比里亞,張筍以過硬的作風、負責的態度和精湛的醫術,和戰友們為多個國家的維和官兵和軍事觀察員解除病痛。她多次跟隨醫療小組深入原始村落調查疫情,診治患者。一次,在距離部隊駐地15公里一個叫麥芽村的地方發生嚴重疫情:當地許多老人、兒童腳趾潰爛,蛆蟲蠕動,被當地人稱之為“怪病”。這個疫情防控任務最後交給了中國醫療分隊。醫療分隊抽組專家成立救治小組,因為張筍是內科醫生,一開始沒有考慮她。但張筍以自己外語口語好、便於與當地民眾交流為由,說服隊領導,如願加入了救治小組。當晚,她撥通了加拿大導師的越洋電話,諮詢求助,最終揭開了怪病之謎,確認是潛蚤病。隨後,張筍和救治小組成員先後6次到麥芽村,白天診療病情、防疫消殺,常常汗流滿面、浸透衣衫,晚上分析疫情,準備宣教資料,常常通宵達旦。1個多月後,疫情得到了遏制,30多名患者全部康復。贏得了當地民眾和聯利團的高度評價。

2007年4月12日凌晨3點半(當地時間),維和駐地一家當地醫院電話求救:請求為一名重症宮外孕患者實施急診手術。凌晨出診,極不安全。張筍說:“這是人家對中國軍醫的信任,讓我去吧!只要能救回病人的命,就是冒點險也值得。”半小時後,張筍帶領3名醫護人員趕到醫院,並且帶頭輸血進行搶救,及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4月15日,這個醫院又有一名孕婦分娩時間過長,造成胎兒缺氧,大人孩子隨時有生命危險,張筍再一次冒著風險與外科醫生前往幫助接生,成功為孕婦進行了剖腹產。為表達對中國軍人的感謝,孕婦家人當場為孩子取名“中利”。利比里亞總統得知中國軍醫獻血救民的事蹟後,專門向中國維和醫療分隊表達謝意。

維和期間,張筍和戰友們共接診患者8400餘人次,治療護理各類烈性傳染病患者1000餘人,無一死亡,醫護人員無一感染,創造了中國維和歷史上的多項第一。張筍也因此獲得聯合國和平榮譽一級勳章。

2009年6月,張筍再次遠征,參加了“和平天使—2009”中國•加蓬人道主義醫療聯合救援行動。她和隊員們零距離接觸艾滋病、埃博拉病等惡性傳染病,救治當地群眾,開展衛生宣教,受到了加蓬總統的高度讚譽,從而被稱為“來自中國的白求恩”。

4

對技術精益求精

讓160餘位疑難雜症患者擺脫病痛

對工作精益求精是白求恩留下來的精神財富,這也是張筍入伍以來一直追求的工作標準。這種精神體現在她對神經病學科的刻苦鑽研和對患者的極端負責上。

神經病學科出現疑難病種的幾率大,一些疾病查不清機理原因、找不到病例文獻依據,只能邊探索邊治療。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儘早讓每一名患者康復,張筍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不斷探索醫學的盲區,攀登學術科研高峰。

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張筍是大家公認的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醫生,她還堅持週末出診,因為她認為週末病人多、鍛鍊最大。她白天正常出診、查房,晚上加班學習業務,查閱資料,研究病例,掌握醫學前沿知識,瞭解最新信息。她的愛人馬克強說,有了孩子以後,她都是每天晚上9點上床哄孩子睡著以後,再穿上衣服起來繼續看書學習,常常12點以後才休息。即使在做完手術化療期間,張筍還堅持上“疑難雜症網”,補回因手術耽誤的學習內容。18年來,她先後在《神經生理》、《神經科學》等國際知名神經學科雜誌上發表SCI論文8篇,2次受邀在世界神經科學大會上作主題發言,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8項,成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是河北省在該領域最年輕的青年專家。同時還擔任河北省神經免疫學會常務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學會河北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癲癇學會河北分會委員等學術職務。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神經內科有位女醫生很神奇,別人看不好的病,她手到病除!”

在石家莊市及周邊地區,找她看過病的人這麼說,沒找她看過病的人聽別人這麼傳。

老百姓傳說中的“神奇醫生”就是張筍。

2010年秋天,“怪病”打亂了衡水市農民王冬菊原本平靜的生活。她的四肢突然出現持續性抖動、腦袋不由自主地晃動。到多家醫院求治,醫生的診斷都是腦血栓後遺症,住院治療也不見好轉。

在別人推薦下,王冬菊和家人抱著一絲希望來到和平醫院找到了張筍。

仔細檢查後,張筍發現患者沒有高血壓,也沒有糖尿病,不像是腦血栓後遺症,判斷很可能是帕金森病。隨後的輔助檢查結果證實了她的判斷。

病因找到,對應治療隨即跟進。一週後,患者症狀明顯減輕。一個療程後,王冬菊辦理了出院手續。之後,她不僅能自己端碗吃飯,還能騎自行車代步。於是,她逢人便說:“是和平醫院張筍主任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像王冬菊一樣,許多患者都把張筍當做生命的希望,慕名而來,滿意而歸。

患者李淑玲因為劇烈頭痛並伴隨持續性嘔吐,去幾家醫院檢查都檢查不出病因,後來經人介紹來到和平醫院找到張筍就醫。張筍憑藉豐富的專業知識很快確診其得的是顱靜脈竇血栓,隨後為其成功手術,解除了她的痛苦。

“如果不是張主任醫術高超,診斷準確,我不敢想象結果會咋樣!”出院後李淑玲多次對人說起。

從醫18年來,張筍以精湛的醫術先後幫助160多名疑難雜症患者擺脫了痛苦。

5

對人民對病人極端熱忱

53個紅手印見證高尚醫德

在張筍的筆記本上,工工整整地抄錄著白求恩大夫的一句話:“醫生只有一個責任,就是使我們的病人快樂,幫助他們恢復健康,恢復快樂。”同樣的,在她的案頭還壓著一張字條:“作為醫生,技術很重要,但良心更重要。”

這是張筍用來提醒和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軍醫肩負著黨員、軍人和醫生的多重身份,每天和病人打交道,人民群眾可以從每個軍醫身上看到黨的形象,軍隊的形象。”多年的從醫經歷,讓張筍不斷提醒和告誡自己,要作為黨增光的得分手。

從醫18年來,張筍沒收過一次紅包,沒受過一次投訴,沒出現過一次差錯,在醫院和患者中留下了“隨叫隨到”、“微笑天使”的美名。

在她眼裡,病人沒有身份地位、貧富差距的不同。只要是病人,她都同等熱情對待,精心治療。2012年12月的一天,張筍剛要下班,120送來一位滿身汙垢的流浪老人,說話含糊不清,走路搖晃,初診為偏癱。有人建議送救助站,張筍說:“作為醫生,救死扶傷是天職, 對病人付出多少愛,但至少要有一些同情心。”她自己掏出1000塊錢,為患者墊付了住院押金。患者病情稍好,她和護士一起幫老人擦身子、剪頭髮、刮鬍子,換上乾淨的內衣內褲。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經常拉在尿在床上,一天要換號幾條床單,張筍像家人一樣幫老人擦身體、撤床單、換被褥。老人住院治療期間,她天天到床頭看望……

張筍心裡時刻裝著病人,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生活很不容易,我們治療病人,就等於要將他們一個個地背過河去。”張筍經常這樣告訴科裡的同事。來自河北農村的5歲小女孩林芳,患了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雙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她的父母不識字,不清楚就醫流程,甚至連電梯都不會用,張筍就抱著小林芳跑上跑下,做了五六個檢查,接著又聯繫病房,辦理住院手續,再親自做手術,並且手術後又守了孩子整整一夜。新疆的患者李金花被別的醫院告知最多能活1年,經人介紹找到張筍,由於口音太重給問診帶來很大麻煩,張筍就把問題一一寫在紙上,一邊說一邊比畫,一次問診就花費了半天時間,不厭其煩。經張筍治癒後,李金花多年來各項生命體徵平穩。提及自己看病經歷,李金花激動地說:“我得了這種病是不幸的,幸運的是我碰到了張筍這樣的好醫生!”

送禮不要,紅包不收,請吃不到,這是張筍給自己立下的鐵規矩。護士長崔欣說:“有時病人丟下紅包就走,她就讓我去退還,或者交給住院處抵押住院費。”

2012年6月24日,厄運毫無徵兆地突然襲來,足足兩分鐘,張筍說不出話來,這是一個極度危險的信號。

2012年12月4日,她被北京301醫院確診為腦膠質瘤。

得知病情,親友、同事們驚呆了。張筍卻堅強地照常上班、坐診、查房,巡視患者。

面對絕症,她說:“我從來不畏懼死亡,但我渴望生命,因為我的病人需要我!”預定2013年2月20日做手術,17日、18日,她仍然正常上班;19日上午,她才有條不紊地開始交接工作,向同事交代自己分管的23個病人;手術後的第7天,手術線剛拆,她就讓丈夫去辦出院,因為她不能看著自己佔著一間病房,而有的患者在走廊裡搭床;放化療期間,她戴上假髮照常堅持為病人診療。面對領導同事的勸說,她說:“我的時間可能不多了,趁腦子還管用,身子還能動,再多治療幾個病人。”

病魔侵蝕了她語言能力,卻奪不走她天性中的善良溫暖,奪不走她對患者深沉的愛,奪不走她對國家和人民軍隊的無限忠誠,奪不走她對社會始終如一的責任擔當。

聽聞張筍身患絕症,張筍救治過的一個患者的家屬河北無極縣農民王茂林坐不住了,2013年7月3日,他多方聯繫張筍曾經救治過的省內各地的50多名患者和家屬,一起頂著38℃的高溫,來到了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來看望他們心中的好醫生張筍。這些患者分別來自無極、辛集、冀州、保定等地,他們還帶來了專門寫給醫院領導的《倡議書》。《倡議書》中他們寫道:“在我們心中,張醫生是個好人、好醫生,不僅醫術好,醫德更好,從不為己……”,他們呼籲:“我們都希望張醫生在貴院的大力救治和關心下,早日恢復健康。不僅僅是我們需要這樣的好醫生,社會更需要這樣的好醫生。”《倡議書》上密密麻麻籤滿了53個人的名字,按有53個鮮紅的手印,還有每個人的聯繫方式。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53個鮮紅的手印,就像53枚金燦燦的勳章,映照著張筍視患如親的博愛情懷。

張筍視患如親的博愛情懷與她的善良天性是一脈相承的:丈夫馬克強記得,1991年冬天的一天,張筍還在河北醫學院上學時,他們兩人去街上遛彎,看到寒風中南方的一對年輕夫婦在街上擺混沌攤,無暇照顧幼小的女嬰,就把孩子放在攤邊的嬰兒車裡。張筍對馬克強說:“小孩子太可苦了,這麼小就要出來受罪!”說罷,偷偷地拿出10元錢放在了嬰兒車上。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時,每次當地組織募捐活動,張筍都踴躍參加,十元、二十元(加元)地捐。

張筍患病的消息傳開後,人們紛紛到醫院看望她。有的給她送來治療疾病的偏方,有的送來了新鮮的玉米、雞蛋、蜂蜜。退休幹部張志激動地說:“老百姓心中有桿秤,關鍵時候稱出了一名好醫生的分量!”

6

如筍人生 永留大愛

自2013年7月張筍的先進事蹟經省內外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原北京軍區聯勤部、原北京軍區先後做出《關於開展向張筍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河北省衛生廳聯合做出《關於在全省衛生系統開展向張筍同志學習的決定》。

2013年10月22日,“張筍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河北會堂隆重舉行,400餘名觀眾現場聆聽感動。

2013年底,中央9家媒體集中宣傳了張筍同志的事蹟。

2014年4月6日,原北京軍區通令給張筍同志記一等功。

2014年6月4日18時14分,當代“白求恩式的好軍醫”張筍同志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年僅42歲。

6月5日,在和平醫院佈置的靈堂裡,社會各界人士共計3000餘人懷著沉痛的心情弔唁、緬懷好醫生張筍。

6月6日,張筍的戰友、同事、老師、同學,被張筍救治過的患者、患者家屬以及眾多素昧平生的市民,自發聚集在和平醫院花園路的兩側,夾道送別這位可敬可愛的白衣天使。

總後衛生部發來唁電,對張筍同志的不幸逝世深表悲痛。

“張筍,安息吧!你到了天堂一定要好好休息。你是為病人累倒的,心裡只想著別人,在生命的盡頭,還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了病人,就是沒想過自己。每年的6月4日,我們的老百姓都會為你祈禱、祝福!願你在天堂好好的……”追悼會上,患者代表趙美茹發言時幾度哽咽。

和平醫院政委倪劍飛在悼詞中說:“張筍同志是一個信念堅定的人……是一個醫德高尚的人……是一個醫術精湛的人……是一個忠誠使命的人……是一個有益人民的人……張筍同志的生命雖然短暫,但精神永存。”

2015年1月4日,原北京軍區政委劉福連上將在出席2014年“新一代革命軍人”頒獎晚會上評價張筍時說:“張筍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她的精神永恆,軍區官兵將永遠記住這位白衣戰士!”

張筍同志的骨灰現安放於河北省雙鳳山英烈紀念園。

2014年2月,在張筍住院期間,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韓衛國(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司令員、上將)將軍曾專程來到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看望慰問了張筍,轉達原北京軍區黨委的問候。他說,張筍是一名有著深情大愛的“白求恩式的好軍醫”,她深愛軍隊、深愛祖國、深愛病人、深愛英雄、深愛職業、深愛人民、深愛官兵、深愛家人、深愛生命、深愛崗位,體現出張筍同志對黨的忠誠、對民的熱愛、對兵的深情、對家的愛意、對崗位的不捨。同時,張筍不僅是一名好醫生,還是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好媳婦、好黨員、好老師、好軍人、好乾部、好學生。張筍是新時期的白求恩傳人,要在北京軍區醫療系統深入開展向張筍學習的活動,把白求恩精神繼承和發揚下去。

張筍生前曾說,她最大的願望是退休後參加無國界醫生組織,去幫助世界各地需要醫療援助的人。

一生要像白求恩那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就是張筍,一個人民的好軍醫、一個共產黨員短暫而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她的如筍一生,永留大愛在人間。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供稿 本報記者 孫會芳 整理

“讀英烈事蹟 談勵志感想”中小學生有獎徵文活動,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投稿時,請註明城市、學校、班級、姓名,並留下聯繫電話。

读英烈事迹 谈励志感想丨当代“白求恩式的好军医”——张 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