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他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当地的雕塑名家,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1990年生人的蒋晟继承了父母的衣钵。“为佛造像”,2013年从上海艺术学院毕业以后,他回到家乡厦门创立了自己的佛造像工作室“蒋家班”。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实话,这次在厦门拜访蒋晟的过程和预想的不太一样。原以为会在古旧的工作间里,看着一群师傅用着传统工具精雕细琢。不料,看到的却是一间位于文创区里的宽敞工作间。如果不是架子上的佛头,没准儿真以为这里上班的都是朝九晚五的白领。

“很多人来应聘的都和你印象差不多,”蒋晟笑着说道。“但我们还是一家公司,和其他公司运营的制度是一样的。社会上对于手工作坊有些过于美化了,看到我们这样的运作,他们会有点懵。”

受母亲的影响,蒋晟大二那年皈依了佛门。他拜师学习佛造像,跟着师傅走遍了全国各地的石窟寺。虽然中国的佛造像拥有诸如南北朝、唐代这样的巅峰,蒋晟却认为现代人的造像不可能再去刻意模仿古代的经典。佛像也需要现代的形态。

而且,他看到很多寺庙里的新造佛像实在不敢恭维。创造属于当代的“蒋家班”佛像就这样成了他的小目标。

“有的佛像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好,但是因为需要供奉它,人们就要解释说这是一个好东西,”蒋晟说。“这样的做作其实没有必要。”

蒋晟想告诉大家:用现代人的思维也可以做出年轻人觉得很好看的佛像。

“这样,大家有什么烦恼。大家会想去寺庙解决,而不会有心理上的隔阂。”

很多人问蒋晟:蒋家班的风格究竟怎么概括?他却更愿意让人多看他的作品,因为这种风格除了形象上的创新,还几乎反应在他作品的每个细节,比如在材质和工艺上,蒋家班一定要用最好的。

比如,简约是蒋晟所造佛像很突出的一个特征。

“当时,释迦摩尼弘法是也是一个随性的状态,生活也很简单朴素,”他解释道。

所以,蒋晟的作品中去掉了佛像底座和火焰纹等华丽繁复的部门。用他的话说,这样可以恢复释迦摩尼作为人的状态。

“大众审美开始更易于 接受这样的新事物,”蒋晟回忆道:当他一开始进行这种佛造像的创新时,还是会有一些坚持传统的人士出来非议,但是现在这样的声音已经几乎不见。

蒋家班的风格不仅在于造像本身,还在于一种对待佛像的方式。

比如,现如今有很多人来私人订制蒋家班的作品。对于每一件作品,蒋晟都会贴上咒文,让人学会恭敬,防止有人从佛像上面跨过去。包装佛像的时候,他也会附上“佛像产品说明书”,教人如何供奉。

“我不愿意纯粹做一种艺术家的个人表达,而更想打造一种精品的品牌。”

在他看来,请佛像的人和制作佛像的人,其实就是甲乙方的关系。造像者负责根据要求加工,再适当提出意见。通过沟通,以求最终方案双方都能认可。这样,信徒可以得到自己理想的私人专属,也会因此更加珍惜。

相比很多拥有独门绝技的老匠人,蒋晟觉得对外协作比闭门钻研更重要。他时常带着自己的工具和外地的同行进行交流合作,而这样的开放互鉴也似乎是时代的必然。

然而,当私人订制的佛像越来越多,蒋晟也时常会陷入反思。

“当精美的佛像被私人藏家请走,虽然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从此它只为私人所有,很难说对于这个社会有多大的贡献。我会反思究竟造像的意义是什么?这也让我不断想做一些新的事情。”

所以,蒋晟开始参与到寺庙环境的设计中。让自己的作品更有意义、惠及更多人、弥补行业的空缺……蒋晟坚持自己的道路并不愁没有动力。

在蒋家班正在接手的一个上海的项目里,蒋晟负责寺庙大殿和药师殿的佛造像。但是,他同时设计出一种很“酷”的氛围。比如大殿里不装任何一盏灯,可是用金色作为主色调,只要点上一盏蜡烛,整个大殿便会亮堂起来。

“这和一般人们印象里的佛寺不太一样,年轻人就会很喜欢,不会觉得寺庙有距离感,”蒋晟觉得这样的环境设计和他的佛像也是一种契合。

蒋家班已经承接了六七个寺庙的项目。既然是公司运营,必然要牵扯到收益的问题。可是,蒋晟的这些项目基本都算得上是公益,只收成本。虽然可以有弘法的解释,但他觉得更因为现在这种尝试并没有成形,而这种公益也算得上是一种推广。

“我希望可以拿出一个让我自己满意的案例给大家看:佛寺可以是这样的。我希望今后被记住不是因为我个人的作品,而是因为蒋家班的态度。”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位“佛系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