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周丹泉:仿古瓷器界的张大千

江子

周丹泉:仿古瓷器界的张大千

《青花帝国》

著者:江子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瓷器是泥与焰的交融,朴素而华美,冰清玉洁而又高贵动人。作者迷恋于瓷器的光影、形色、人格与历史,跟随者一朵青花回到了它的故乡景德镇,时而化身工匠、画师,时而变成皇帝、臣子;忽而穿越历史时空,走访了青花绽放的地方——皇宫与寺庙,草原与海洋。他以散文家的情怀、历史学家的考据、艺术家的眼光、诗人的语言,层层揭开了掩藏在青花背后的历史故事和芸芸众生——

景德镇的名字,缘何而来?

青花为何总称“元青花”?

从泥到坯,一件瓷器的诞生究竟要经过多少道工序?

从素到彩,一朵青花的绽放到底令多少人耗尽心血?

在景德镇历史上,谁的烧火功夫最强,谁的彩绘功力最深?谁的仿古瓷技艺能与书画界的张大千媲美,又有哪个画师堪比石涛八大?谁曾用诗词赞美青花,又是谁诗画双绝、独领风骚?

从宋至清,有哪些日理万机的皇帝为青花操碎了心?驻扎在景德镇的“瓷艺总监”——督陶官,究竟跪领过哪些苛刻的圣旨?

80年代江西高安出土的一批青花瓷器,与忽必烈的亲外甥伍良臣有何渊源?万历皇帝定陵地宫中的龙缸,为何是嘉靖时期所造?

郑和下西洋时究竟带了多少景德镇瓷器,这些瓷器面临了怎样的命运?

在温和的青花背后,潜藏着怎样一个暗流涌动的江湖?

……

周丹泉:仿古瓷器界的张大千

在书画临摹仿制方面,如果张大千称第二,想必没人敢称第一了。而在仿古瓷器方面,周丹泉堪比书画界的张大千。他是个能把玩笑开到瓷器里面的人,仿制的瓷器可以以假乱真。

在景德镇,说到周丹泉,人们都知道他是为数不多的爱用一把包浆锃亮的紫砂壶喝茶的人。这个来自有着“地上天堂”美称的苏州的男子,到景德镇不多的时间里,已经喜欢上了景德镇本地绿茶“浮梁仙芝”的清香。可他依然习惯用老家宜兴的紫泥做的、陪伴他多年的紫砂壶泡茶,也许他是以此寄托乡愁,而人们也可以借此隐约猜测他的籍贯。在景德镇人的眼里,周丹泉还是一个和颜悦色好脾气的人。他会随手逗弄远称不上熟悉的年轻母亲怀中的婴儿,随口哼上几句他称之为评弹的、与景德镇当地的曲调完全不同的委婉小调。在不忙碌的日子里,他爱持着那把颇有年岁的紫砂茶壶在街头晃悠,到处与人神吹海聊,说说上海城隍庙的小笼包子怎么好吃,杭州西湖边上的女子怎么好看,苏州宋锦又是如何精美,拙政园里的荷花盛开得如何娇艳。周丹泉甚至说得上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他一点也不老成持重,脸上鲜有与他身份相契合的严肃和高深的表情。他就是个老小孩,醉酒会发点小酒疯,冷不丁会对身边的人扮个鬼脸,讲个小笑话,遇到高兴的事一点不掩饰,还会舞之蹈之。人们会说,这个来自苏州的周丹泉,怎么这么有意思呀。

周丹泉:仿古瓷器界的张大千

周丹泉其实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在景德镇做瓷的高人。或者说,周丹泉是一个把玩笑开到瓷器里的人。他所从事的行当是仿古瓷。他模仿古人的作品,根本无须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印记。那可真是个嬉皮笑脸的事儿——他要给许多据说是孤品的古代陶瓷作品增添一个孪生兄弟,或者让别人怀疑那件真正的古代瓷器的真伪。他要故意混淆视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器皿伪托于前朝某位著名制瓷大师的名下,用的完全是这位大师作品的造型、着色,甚至裂纹、气韵如出一辙,以此赚取自己的财富和名声。他做的仿古瓷,往往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而其中又以定鼎、文王鼎和兽面戟耳彝等的仿制最为擅长。他让整个景德镇既趋之若鹜又防之唯恐未及。有钱的客商,都愿意出重金购买他的作品——那可都是一离开他的家门就可以当作古董以更高价出售的好东西。而收藏有真正的珍稀古瓷的人家,就对周丹泉的光临怀着警惕,唯恐自己家的宝贝被他看过后成批仿制,那件真正的古瓷就会因仿品众多而贬值。

周丹泉:仿古瓷器界的张大千

有一个关于周丹泉制作仿瓷的故事在景德镇广为流传,谁也不知真假。故事说周丹泉曾经从苏州坐船回景德镇,路过金陵的时候,顺便拜访他的朋友唐太常。期间,唐向他展示了一个据说是绝无仅有的古代白定炉鼎,借此炫耀他的收藏。半年之后,周丹泉从景德镇返回苏州,路过金陵时重去拜访唐太常,唬说唐的白定炉鼎并非孤品,他自己在景德镇的古玩市场上偶尔闲逛时就得了一个。唐连忙搬出自家的收藏与周丹泉所示进行比较,果然一模一样,连自己装定鼎的器皿,也能与之俨然合缝。唐大惊,连忙追问丹泉定鼎的来路。这个爱开玩笑的人,此时露出了孩童才有的恶作剧得逞后的坏笑,说自己携带的鼎,并不是古玩市场上的捡漏之物,完全出自自己的模仿秀,是半年前看到唐的定鼎之后回到景德镇的戏仿之作,不过是自己跟唐太常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而已。半年前,周丹泉看到唐太常的定鼎,就偷偷用手指量了尺寸,并暗中记下了鼎纹的样式。无比叹服的唐太常,旋即用重金四十金买下了周丹泉的那只假冒的定鼎,作为自己精心收藏的定鼎的副本供在自己的家神庙里。这个故事在景德镇传得神乎其神,表面上纹理清晰完全无懈可击,人物、姓名、地点和数字等细节一应俱全,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假的。有人向周丹泉验证故事的真实性,周丹泉不是笑而不答,就是对着紫砂壶抿上两口茶,对来者的问话听而不闻,嘴里哼上两句昆曲评弹踱步而去,让问话的人盯着他的背影发呆。有人不免怀疑:这是不是周丹泉依他熟稔的仿古瓷伎俩杜撰出来的一个仿真玩笑?而他自己,也不是一个真人,而是他依一位古代贤达的品格性情或者某件瓷器上的人物画像精心临摹出来的仿品?

…………

入冬了,明朝隆庆、万历年间鄱阳湖的水面依然浩渺。周丹泉站在船头,眼望着那因为寒冷而开始发硬的波展水面,嘴里衔着那把日日不离身的紫砂茶壶。风吹起他的衣袂,他的发须因此也乱成一团。船头波浪汹涌,周丹泉的表情却闲庭信步般轻松。周丹泉此行,是要去上海、苏州、金陵、杭州这些远比景德镇繁华阔达之地,兜售他的作品。那些假称洪窑、永窑、成窑甚至是景德窑的物什,那些以假乱真、不露一丝破绽的瓷器,此刻正在船舱里酣然入梦,它们将成为上海、苏州、金陵、杭州博古家争相购买的宝贝。

周丹泉:仿古瓷器界的张大千

每年初冬时节,由于天气变冷、窑温不好把握等原因,景德镇陶瓷业进入淡季。周丹泉会趁机离开景德镇,乘船沿着鄱阳湖水道进入长江,携带着自己仿制的瓷器前往江南繁华富庶之地。他会给每一件瓷器都编造出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有意让瓷器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这个爱开玩笑的人,会以古瓷藏家或者商人的身份,捉弄那些财大气粗又爱附庸风雅的暴发户,乃至那些自以为入行很深、目光如炬的博古行家。他要让那些在收藏界最负盛名的人、善于甄别鉴赏的行家,在他仿造的瓷器面前丧失分辨力,如获至宝般地把那些其实是刚出窑不久的瓷器以数百年前名家瓷器的价格买下。然后,他要去吃一吃上海城隍庙附近的小笼包,逛逛车水马龙、美人倾国的金陵城,到唐太常这位老朋友家中吹吹牛,买回些女人用的胭脂布匹、孩子吃的糖果点心,再赶回苏州,将剩下的大把银子在许久不见的妻子们面前打开,要亮瞎她们的眼睛!

这个叫周丹泉的,满口吴侬软语、满脸和颜悦色的人,这个景德镇甚至海内闻名却没有一点名人架子、爱开玩笑的男子,其实是一个无比狂妄的人。他敢于和时间开玩笑。数百年的时光,仿佛生死悬崖,而他在这陡峭的悬崖边上腾挪跳跃、如履平地,仿佛那白骨皑皑的悬崖,不过是他邻居家的菜园子。他敢于给时间这匹桀骜不驯的烈马钉上铁掌,让径直流向天际的汹涌河流拐弯缓行。这个精通模仿的人,是上苍也察不出破绽的人。或者说,如果上苍也是一名制瓷大师,说不定会聘请周丹泉做他的替身。而他做的仿古瓷,说不定就是今天的故宫也会以他戏仿之人为名收藏或展示,因为他的手艺几乎让时间的缝隙完美缝合。周丹泉因此赢得了景德镇世世代代陶瓷从业者的尊敬,他的瓷器被统称为“周窑”——在景德镇历史上,那是艺术造诣极高的大师才有的、最为尊贵的待遇,是他这个艺术狂徒以精妙创作换来的至高荣誉。

1、自从宋真宗赵恒将年号“景德”赐予离京师千里之外的昌南镇,这个南方小镇的历史就注定被改写。从此,景德镇开始了苦心孤诣的陶瓷艺术探索,在岁月长河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体系,缔造了一个庞大的“青花帝国”。

在这个青花帝国中,有日理万机的皇帝,有恪尽职守的督陶官、任劳任怨的工匠、个性张狂的画师、匠心独运的诗人、煊赫一时的藏家、远渡重洋的使者,还有团结乡亲、聚会议事的会馆等。一座景德镇,联系着古代与现代、庙堂与民间、东方与西方,成为沟通历史时空的纽带;一朵青花,勾勒出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艺术、宗教、外交,成为解开古典中国历史和命运的密码。

作者以小见大,从各个角度掀开了瓷都景德镇的层层面纱,也打开了通向中国历史隐秘角落的坦途。他努力糅合文学、历史、美学等多方面的元素,以揭示出美学映照下的古典中国的面貌。他更试图采取一种安静的低温的语调,呈现出青花帝国的光洁感。它是散文的,也是诗歌的。它是文学的,也是历史与艺术的。

2、江子,本名曾清生,男,1971年7月生于江西吉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南昌,供职于江西省作家协会。出版有《田园将芜——后乡村时代纪事》《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赣江以西》《在谶语中练习击球》等散文集。

推荐相关书目:

《赣江以西》,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田园将芜——后乡村时代纪事》,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年

《在谶语中练习击球》,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美)罗伯特·芬雷:《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海南出版社

王德安,《青花物语》 南京出版社,2014年

查看更多艺术资讯请下载中国美术报网APP

中国美术报网网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