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鋼筋工程量怎麼算?來教你計算規則!

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

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

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淨高+頂層錨固長度 。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淨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佈置)

中間層 無變截面中間層變截面 頂層內牆頂層外牆。

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鋼筋工程量怎麼算?來教你計算規則!

牆身拉筋

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根數=牆淨面積/拉筋的佈置面積

注:牆淨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剪力牆牆柱

縱筋

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淨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剪力牆牆梁

連梁

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範圍內均佈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範圍內佈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中間層)

暗梁

主筋長度=暗梁淨長+錨固

箍筋

KZ鋼筋的構造連接

基礎層

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築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件中是按三根)。

中間層

柱縱筋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柱箍筋

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範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紮搭接,那麼搭接範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範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紮搭接,那麼搭接範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鋼筋工程量怎麼算?來教你計算規則!

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層淨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角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1.5Lae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淨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淨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製板和現澆板,這裡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分佈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受力筋

軟件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負筋及分佈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範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佈筋長度=負筋佈置範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佈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佈筋間距+1

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常見問題

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軟件中計算為11.9d?

我們軟件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

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裡D取的是規範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梁中出現兩種吊筋時如何處理?

在吊筋信息輸入框中用“/”將兩種不同的吊筋連接起來放到“吊筋輸入框中”如2B22/2B25。而後面的次梁寬度按照與吊筋一一對應的輸入進去如250/300(2B22對應250梁寬;2B25對應300梁寬)

當梁的中間支座兩側的鋼筋不同時,軟件是如何處理的?

當梁的中間支座兩側的鋼筋不同時,我們在軟件直接輸入當前跨右支座負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負筋的鋼筋。軟件計算的原則是支座兩側的鋼筋相同,則通過;不同則進行錨固;判斷原則是輸入格式相同則通過,不同則錨固。如右支座負筋為5B22,下一跨左支座負筋為5B22+2B20,則5根22的鋼筋通過支座,2根20錨固在支座。

梁變截面在軟件中是如何處理的?

在軟件中,梁的變截面情況分為兩種\\

\\當高差>1/6的梁高時,無論兩側的格式是否相同,兩側的鋼筋全部按錨固進行計算。彎折長度為15d+高差。

\\當高差<1/6的梁高時,按支座兩側的鋼筋不同的判斷條件進行處理。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發生變化,我們如何處理柱縱筋?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發生變化,柱縱筋的處理分兩種情況:

若柱縱筋採用電渣壓力焊,則按柱頂層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設置;

若柱縱筋採用綁紮搭接,例如1~2層為C45,3~10層為C35,則柱要分開來建立兩個構件:一個為C45,為3層,但3層只輸入構件截面尺寸及層高,目的是不讓2層作為頂層計算錨固;另一個構件建立1~10層,1~2層只輸入構件截面尺寸及層高,鋼筋信息自3層開始輸入,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每米高圓形柱螺旋鋼筋長度計算公式:L=N(P*P+(D-2b+do)^2*π^2)^0.5+兩個彎鉤長度

式中:

N=螺旋圈數,N=L/P(L為構件長即圓形柱長)

P=螺距

D=構件直徑

do=螺旋鋼筋的直徑

b=保護層厚度.

另外:

鋼筋理論質量=鋼筋計算長度*該鋼筋每米質量

鋼筋總耗質量=鋼筋理論質量*[1+鋼筋(鐵件)損耗率]

鋼筋理論質量計算捷徑:

鋼筋理論質量=鋼筋直徑的平方(以毫米為單位)*0.006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