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有外耳道癤和外耳道炎

有外耳道癤和外耳道炎


外耳道癤是外耳道毛囊的發炎,可侷限於一處或數處。有時外耳道皮膚或皮下組織有較廣泛的炎症,叫瀰漫性外耳道炎。此病多因挖耳損傷,藥物或潮溼的刺激,細菌、黴菌的感染引起。

常有較重的耳痛,張口和咀嚼時因下頜關節的壓力傳到外耳道,可使疼痛加重。以指壓耳屏或牽引耳廓亦可使疼痛加劇(急性中耳炎在牽引耳廓或壓耳屏時並不痛)。

檢查外耳道可發現突起的小癤,如已破裂,則有膿液 流出。有外耳道炎的,外耳道皮膚呈瀰漫性紅腫和壓痛,外耳道變小,並有膿性分泌物。耳周可能有腫脹和壓病。

外耳道癤早期可作熱敷或理療。癤腫初起時可塗用碘酒,亦可用1%酚甘油敷;癤腫成熟後可待其自潰或切並排膿。外耳道炎宜用30% 雙氧水清潔膿性分泌物,去除膿痂,選用適當的抗生素或硼痠軟膏。如發熱和疼痛較重,可用抗生素和止痛藥。

不要隨便挖耳。游泳後,若耳內有積水,可將頭側轉,使耳朝下,單足跳躍數次,將耳內積水倒出,以免發炎。若有耳垢宜加清除。並避免潮溼等刺激,可防止本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