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以創建促文明以文明促發展——皋蘭縣狠抓精神文明建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以創建促文明以文明促發展——皋蘭縣狠抓精神文明建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組織機關志願者服務隊開展縣城環境衛生整治活動

以創建促文明以文明促發展——皋蘭縣狠抓精神文明建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文藝匯演推動鄉村文化發展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近日,由中共皋蘭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教育局主辦,皋蘭三中、忠和中學承辦的“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經典誦讀比賽在皋蘭三中拉開帷幕。悠揚的古琴聲伴隨著朗誦者抑揚頓挫的吟唱,越發的韻味悠長、意境深遠,令現場觀眾陶醉其中。

去年以來,皋蘭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創建文明城市為抓手,引導推動全社會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以更加堅定的主流價值、更加高揚的道德旗幟、更加清朗的社會風氣,聚合起皋蘭兒女同心同德的強大精神力量。

●深入開展四大文明行動

皋蘭縣以培育文明旅遊觀念、提升遊客素質、改善旅遊形象為重點,在什川鎮舉行皋蘭縣2017年文明旅遊啟動儀式,組織志願者宣傳和普及遊客文明旅遊知識、開展文明交通義務執勤、保護母親河和古梨園行動,勸導遊客不文明行為。以培育文明交通理念為重點,每週雙休日在縣城郵局十字,開展文明交通志願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共有65個單位的200餘名志願者積極響應參加。以“爭做文明有禮皋蘭人”為載體,積極開展全縣幹部職工文明禮儀培訓,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引導市民與文明同行,營造良好的文明城市創建氛圍。強化機關以理念傳播、消費引導、社會監督為重點,設置文明餐桌提示牌,在全縣開展創建“文明餐桌”活動,共有5家餐館獲得市級文明餐桌食品安全示範店榮譽稱號。以宣傳自覺遵守網絡文明、倡導推行文明上網為重點,在博客、論壇、貼吧等媒體進行引導性網絡評論22次,轉發、跟帖2321條,為皋榆工委紀念館網上獻花2萬餘次。

●深入開展群眾性創建活動

皋蘭縣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忠和鎮開展“法制大講堂”、“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和群眾創建簽名活動,進一步提高群眾創建文明城市的參與度和知曉率;什川鎮機關幹部利用工作之餘開展了拔河、乒乓球等文體活動,助力文明創建;九合鎮開展“文明評比爭第一”活動,營造整潔、優美、衛生的機關環境,推動“創建文明城市”各項工作落實;團縣委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創建文明城青年勇爭先”創城行動,三川口小學、東灣小學等多所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和“垃圾不落地,皋蘭更美麗”實踐活動;在皋蘭電影院舉行“歡樂萬家幸福蘭州”創建文明城市群眾文藝大展演活動;組織全縣各單位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支持,我參與,我奉獻”主題演講比賽;在城南、城北、城中、三川口社區舉辦“愛我家園·創建文明城市”有獎答卷宣傳活動,通過“讀一讀”“選一選”“抄一抄”“答一答”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文明素質,營造良好的創城氛圍,活動期間共發放宣傳品10000餘份。

●志願服務凝聚公益正能量

皋蘭縣不斷壯大志願服務隊伍,網上註冊登記志願者6929人,註冊志願服務團隊97個,在人流相對集中的車站、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設置“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在醫院、銀行、通信等窗口單位設立“學雷鋒志願服務崗”,組織志願者開展文明引導志願服務活動。推進志願者星級認定製度,首次評選確定星級志願者181名。啟動了以“幸福皋蘭、與愛同行”為主題的2017年“學雷鋒志願服務月”系列活動,徵集“雷鋒日記”書法作品16幅,聯繫愛心企業向敬老院捐贈常用藥品,組織志願者為孤寡老人送上文藝演出,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清理小廣告、擦洗隔離欄,倡導青年志願者義務獻血。大力開展關愛山川河流志願服務活動,組織200餘名青年志願者在東山森林公園義務植樹3000棵;梨花節期間組織300餘名志願者在什川景區撿拾垃圾,開展“保護母親河,創建文明城”志願服務活動,讓遊客在欣賞秀美風光的同時,展示皋蘭文明形象和優質服務。

●大力推動鄉村文化繁榮發展

全縣建成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非遺館、美術館等5大場館,在此基礎上,縣上自籌資金,投資2600多萬元,建成集數字影院、非遺展廳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館。爭取資金600多萬元,新建皋蘭書院。先後投資600多萬元,對6個鎮文化站進行改造升級,為6個鎮建設仿古式展演基地各一處。按照全省精準脫貧鄉村舞臺建設“四個一”的標準(建有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多功能文化活動室、標準化展演舞臺),在全縣57個行政村“鄉村舞臺”建設達標的基礎上,先後爭取省市各類文化資金,改造了水阜鎮老鸛村等30處農村展演舞臺,完善了石洞鎮文山村等5個行政村文化示範點;提升了石洞鎮魏家莊等7個行政村文化大院,莊子坪太平鼓文化廣場等25個行政村文化廣場,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基本建成。

蘭州鼓子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皋蘭已有130多年的傳唱歷史,為了讓這一傳統的民間曲藝形式繼續流傳併發揚光大,皋蘭縣把蘭州鼓子列入三張縣域文化“名片”之一,精心打造和推廣。先後成立8個鼓子協會,建立了200多人的蘭州鼓子藝人檔案,挖掘整理蘭州鼓子詞143首、鼓子曲目82首,引導300多名民間鼓子藝人活躍在縣內外各類文化舞臺,同時開設鼓子培訓班,在中小學生中傳承這項瑰寶藝術,古老悠揚的鼓子又開始重新唱了起來。目前,全縣共有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4項,非遺傳承人23人。同時,以“一村一品”群眾性文化精品創建工程為基礎和主要形式,先後發展成立了群眾性文體協會82個,覆蓋了全縣57個行政村及3個社區,並堅持把文化扶貧作為推進“精神扶貧”的重要抓手,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注重文化投入,大力推進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堅持扶志扶智扶趣,創作編排了小品《懶漢脫貧》、快板書《精準扶貧歌》、蘭州鼓子《精準扶貧暖人心》等一批貼近群眾實際生活的文藝作品,向群眾傳遞致富經,在全社會傳播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攻堅克難的創業精神,增強了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決心。

●道德群星引領文明風尚

一座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才是宜居之地、魅力之城;一座用道德力量鑄造起來的城市,才是文明之都、德善之城;生活在這樣一座文化積澱厚重、道德氛圍濃厚、文明新風勁吹的城市,人們才能充分感受到幸福、體會到快樂……

皋蘭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內“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對外“傳播好聲音、推樹好典型”,大張旗鼓地宣傳群眾身邊看得見、信得過、學得到的“草根英雄”和基層湧現出來的“凡人善舉”,大力弘揚道德模範身上集中反映的敬業奉獻、助人為樂、孝老愛親、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和時代精神,進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水平,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皋蘭凝聚強大的精神動力。

如果說,人性是種子,民風是土壤,那麼政策就是陽光和雨露,讓“善”的種子得以長成參天大樹。去年8月,美德少年郭雪峰發微信朋友圈為重病母親求助,在得知情況後,縣委、縣政府在第一時間為我們的美德少年送去1萬元的慰問金,並鼓勵她“要積極樂觀的面對困難,戰勝困難,黨和政府就是你們的靠山”。

2018年首批“蘭州好人”評選結果現已揭曉,皋蘭縣低調“救人哥”劉生遠榜上有名。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模範就是一個標杆。這些先進典型,是皋蘭縣14萬幹部群眾的優秀代表,他們的事蹟可信、可親、可敬、可學,彰顯了道德的力量,激發了全社會的思想認同、情感共鳴和效仿意願,讓好人好事層出不窮,讓善行義舉蔚然成風。

今年,皋蘭縣將繼續大力挖掘凡人善舉,選樹平民英雄,將身邊好人評選活動作為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載體,將好人評選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年度考核之中,年初與各鎮、各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以推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持久有效開展。進一步加大基層推薦力度,通過村(社區)、鄉鎮、縣區三級逐步推薦出候選人,通過深入瞭解候選人事蹟是否真實、群眾認可度是否高、是否在當地具有影響力,確保評選出的好人經得起實踐和群眾的檢驗。為讓“好人有好報”的思想成為現實,皋蘭縣委、縣政府出臺了《皋蘭縣道德模範評選表彰管理辦法》、《皋蘭縣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獎勵辦法》等規範性文件,建成了道德模範及身邊好人評選的長效機制,使工作推進和落實更加有章可循。

●公民文明習慣不斷促進養成

皋蘭縣以培育文明交通理念為重點,組織違反交規的司機在每週五做一天文明交通志願者,以親身經歷宣傳文明交通規範,疏導行人倡導文明禮讓,勸阻行人橫穿馬路、非機動車闖紅燈、越線及駕駛員向車窗外亂扔廢棄物等交通違法行為,在春節、元宵期間開展春運便民活動,在縣客車站設立志願服務點,為乘客提供出行諮詢、運送行李、照顧老幼等服務,組織志願者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宣傳,在全縣人員密集場所、主要街道等地進行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共發放“文明交通”倡議書2000餘份,有力推動“平安出行,做文明有禮皋蘭人”活動的深入開展。強化機關以理念傳播、消費引導、社會監督為重點,設置文明餐桌提示牌,在全縣開展創建“文明餐桌”活動。以宣傳自覺遵守網絡文明、倡導推行文明上網為重點,在博客、論壇、貼吧等媒體進行引導性網絡評論12次,轉發、跟帖1121條。開展“迎新春、鬧元宵”文藝演出和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活動現場共送出春聯16000餘副,農業實用技術書籍1000冊、科技圖書1500餘冊,科技光盤1000張,法律宣傳資料1500餘份,普法宣傳檯曆800餘個。開展“做文明有禮皋蘭人”主題實踐活動,積極營造輿論氛圍,廣泛普及禮儀知識,大力破除不文明陋習,著力培養講文明、重禮儀的良好社會風尚,切實提升個人素養,讓文明真正成為一種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深入實施文明鄉風工程

皋蘭縣把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作為推進鄉風文明的重要內容,逐步解決農村鋪張浪費、人情攀比、大操大辦、薄養厚葬、封建迷信、賭博敗家等陋習,大力開展宣傳引導,提倡勤勞節儉美德,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推動鄉風民風美起來。到2018年6月,省級文明村健全紅白理事會、完善村規民約,發揮示範作用。到2018年10月,市級文明村健全紅白理事會、規範村規民約。到2019年,全縣所有行政村建立紅白理事會,制訂村規民約,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規範辦事,結婚彩禮、婚喪喜慶費用等明顯下降,農村陳規陋習蔓延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實現鄉風文明工作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協調發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理事的社會風尚初步形成;全縣縣級以上文明村達90%,市級及以上文明村達40%。重點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轉化為農民的情感認識和行為習慣,吸收城市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和精神風貌。通過家教而形成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徵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族成員自豪感的源泉。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培育勤勉、誠樸的生活態度,為建立優良民風厚植底蘊。

(董永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