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忙與閒,在於度,亦是做人的妙處

“忙”是古人發明的最好的一個詞了,心“亡”乃是忙,多麼形象而生動的解釋啊,心死了,就是什麼也不能想,也不會去想了,無論是愛的人,還是恨的人。 “忙”,一語中的,多麼準確,又是多麼令人心生無奈或恐懼啊。忙可以忘掉一切,忙可以麻痺心靈,甚至可以成為託詞,成為不願正視某人某事的藉口或理由。

但這似乎不能算是真正的“忙”。真正的忙,是全神貫注、全部身心、全力以赴投入某種工作或事業的真實狀態。尤其對一個想做成點事的人而言,忙,可能是一種無法迴避、也不能擺脫的一種生存方式,沒有人喜歡筋疲力盡、超負荷地工作,但是惟有如此,才可能創造常人所不能達到的奇蹟。

“忙”對應的是閒。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個詞,像木頭一樣關在門裡就是閒,仔細想想,也是一個“亡”人而已。古人真是有趣,把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狀態,竟用一個相同的解釋去警示世人。

看來,古人的哲學是意味深長的:忙其實也是閒,總是忙,別的事就不會去想了;閒終究也是忙,無事生非,可能就是最精典的概括吧。總忙不行,不忙不行,總閒不行,不閒也不行,人終究不能如死人一樣活著!

由此來說,無論“忙”,還是“閒”,都是人生的一種狀態,也是人生的兩種境界,“偷得浮生半日閒”,忙中偷閒是何等的愜意?”莫等閒,白了少年頭“,閒中有忙又是多麼的充實?或許,人的一生就是由忙和閒構成的,一張一弛,忙閒有度,自是人生的操守,也是做人的妙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