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原來姓氏還有這些傳說

姓氏,是中華文明中一個極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對此,專家有專家的研究,民間又有民間的傳說。民間有關姓氏的故事想象豐富、生動有趣,今天我們就來說幾個……

原來姓氏還有這些傳說

“金”“叢”是一家

相傳金聖嘆一生清正,就因為民請命,落了個滿門抄斬、禍滅九族的罪。那天,金家老老少少都被綁到法場,說來也巧,劊子手正要開刀問斬,突然西北天邊颳起一陣大風,頓時飛沙走石、昏天黑地,所有人都睜不開眼睛。刀斧手在狂風中行刑,砍得鮮血四濺、屍首遍地。砍罷,等風停了,一清點人數,發現少了一個屍首,誰?金聖嘆的小孫子。 這小孫子叫金童,他趁亂逃出了法場,一路上又累又渴,正想停下來歇口氣,掉頭一看,只見不遠處有官兵追來。金童慌不擇路,見前面有一片竹林,那時正是秋季,一叢一叢的竹子密密麻麻,金童無處可藏,便一頭鑽進竹林中。官兵追來了,不見了金童的人影,便紛紛鑽進竹林,四下搜捕。 官兵們一處處搜,一叢叢找,最後只剩一小片竹林沒搜索,跑了欽犯,誰都吃罪不起,於是官兵們便準備去搜剩下的那片竹林。就在這時候,只見那片竹林中有許多喜鵲飛來飛去,官兵們見了,便斷定竹林中沒藏人,因為如果有人的話,早把喜鵲嚇走了。 待官兵走遠後,金童從那片竹林中走了出來。為了紀念那叢竹林和喜鵲的幫助,金童改姓為“叢”,改名為“喜”。就這樣,“叢”姓又有了新的一脈。

原來姓氏還有這些傳說

複姓“熊李”

有一個地方,住著幾十戶複姓“熊李”的人家。姓“熊”姓“李”本是兩姓,怎麼成了複姓呢? 當地民間有這麼一個傳說: 上古時候發洪水,幾十裡內人畜、房屋都沒了,只剩下一男一女沒淹死。男的姓熊,女的姓李,只因兩人是仇家,並有“熊李不聯姻”的祖訓,所以儘管兩人生活艱辛,男的不會做飯、洗衣,女的不善種田、砍柴,但依然互不往來。 可是,俗話說得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兩人都到了婚嫁的年齡,而方圓幾十裡再無一男半女。每到夜裡,熊男、李女各睡各的茅草屋,孤單冷清,長夜難眠。 十幾年後,他們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有一次,男的突然得了重病,四肢無力,臥床不起,不僅吃喝要人拿到床邊,而且拉撒也要人服侍,真是生不如死。女的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心裡想,再不去服侍他,他就死了,他一死,這一帶就只剩我一人了,那樣就更孤獨、更苦了。救他就是救自己,於是,女的鼓足勇氣,盡心盡力地照顧著男的,男的終於轉危為安。 男的病癒後,十分感激女的,那一天,他終於先開了口,說:“李女呀,我想,我們的事,還是讓上天做主吧!前面山上有一副石磨,我們倆把它同時推下山,要是它們滾下山後合在一起,這說明老天爺同意我們結成夫妻;要是合不到一起,那是我們的命,就只有認了。” 於是,兩人來到了山上,先燒香禱告,再將石磨推下了山。兩扇石磨滾下山後,竟然緊緊地相合在一起。兩人見天意如此,便結為了夫妻。 婚後,兩人你恩我愛,生下了一堆兒女。為了不讓熊、李二姓絕後,他們就讓兒女複姓“熊李”,使兩家香火延續不斷。

原來姓氏還有這些傳說

生姓汪,死姓胡

相傳早先汪、胡二姓是親戚,胡家的女兒叫胡菊香,嫁給汪家為妻。 菊香嫁到汪家不到兩年,就順利生了一個兒子。汪家添丁進口,自然高興萬分,給孩子起名叫寶兒,視為掌上明珠。寶兒剛滿週歲,菊香便抱著他回了孃家。 菊香回到孃家,父母、哥嫂都把她當客人相待。巧的是,嫂子也生了個兒子,名叫秋生,與寶兒同年同月同日生。 有一天,天快要黑了,菊香見一家人都在田畈裡忙活,還沒回來,就想幫助把圈裡的豬喂一喂。誰知她去拌豬食時,兩頭餓昏了的豬竟然推開欄門,衝了出來,一下撞翻了搖籃,熟睡中的寶兒立即從搖籃裡滾了出來,打幾個翻身後,就滾到了一旁的水塘裡。等菊香發現時,寶兒早已沒氣了。 寶兒死在胡家,怎麼對汪家交代?菊香哭得死去活來,倒是嫂子有心計,為人又賢惠,她想了個辦法:把秋生賠給汪家。秋生不僅與寶兒同時出生,而且長相、個頭都相似。眼下也只有這條路可走,胡家人在無奈之下,只得同意。 就這樣,胡家人來了個“狸貓換太子”。胡家換子一事,一直瞞了幾十年,一點風聲都沒走漏。

那一年,秋生命薄,竟然比他母親菊香先一步離開人世,就在這時怪事來了:秋生死後,他的牌位應該放到汪氏祠堂,但不管怎麼擺放,一鬆手就倒下來,一燒祭文,胡家人就頭痛。 見此情景,菊香猛然想起了當年的事,看來是胡家、汪家兩姓祖先都清楚頂替這件事,這事也到了該說明白的時候了。菊香當即召集汪氏後輩子孫,說明了事情的真相。 於是,汪家眾人重新將祭文、牌位和墓碑上的姓名改為“胡秋生”,說來也巧,這麼一改,一切都順當了。 從此,“生姓汪,死姓胡”的說法便流傳開了……

原來姓氏還有這些傳說

木 子 李

商朝的時候,商紂王荒淫無道,百姓怨聲載道。 有一個叫理徵的大臣,秉性忠良,決心為民請命,冒死進諫。可是殘暴的昏君哪裡聽得進這等逆耳忠言?一怒之下,紂王下旨將理徵拖出殿外斬首。理徵十分擔心妻兒的安危,受刑之前,他從衣袋裡摸出一個用泥土製作的桃子玩具,對一位信得過的臣子說:“我死而無憾,請你將此物速速交給我的妻兒,也算是作個念想。”說罷,他昂首受刑。 那個臣子接過桃子玩具,心領神會,當即派了一個心腹將桃子玩具送到了理徵的妻子手裡。理徵的妻子見到桃子,知道丈夫要她“逃”,她淚如泉湧,可又不能前去看丈夫最後一眼,不覺傷心至極。待來人一走,她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立即帶著不到七歲的兒子利貞逃離都城。 逃呀逃,一直逃到了一個叫“木子店”的地方,母子倆已是飢寒交迫,疲憊不堪。這時,理徵的妻子見前面有片樹林,結了許多果子,為了充飢,顧不了許多,摘了不少,吃了起來。 當時理徵的妻子不知道這果林是誰的,也不知道這果子叫什麼,後來她聽說這些果樹是一個叫“木子”的人栽的,她便將“木子”組成一個“李”字,讀什麼音呢?她馬上又想到丈夫叫“理徵”,便把它讀作“理”的同音,這也就是水果李子的名稱由來。 再後來,周武王即位,派人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忠良之後利貞,接到朝中,委以重任。利貞為了感謝當年李子的救命之恩,便以“李”為姓。

原來姓氏還有這些傳說

砸鍋“牛”

從前,有家姓牛的,老兩口帶著四個兒子過日子。草青草黃,不知不覺兒子們都長大成人了,可是沒錢娶媳婦。 一天,老頭子把四個兒子叫到跟前,說:“這日子快過不下去了,好在你們都長大了,我帶你們出去闖闖吧!” 爺兒五個收拾好行李,剛要離家,老頭子又來了個主意:“外面世界那麼大,萬一哪個走丟了,多年以後還能互相認識嗎?”四個兒子齊聲問道:“那怎麼辦呢?” 老頭子也不吭聲,進屋提出一口破鍋,“哐啷 ”一聲摔在院子當中,摔得四分五裂。 四個兒子不知道啥意思,正在納悶,忽聽老頭子吩咐道:“你們一人撿一塊鍋片,好好留在身邊,無論是你們,還是你們的子子孫孫,幾十年、幾百年,只要姓牛的相遇,拿出鍋片,一提‘砸鍋牛’,就是自家人了。” 直到現在,仍有姓牛的見了姓牛的,還少不了要問一聲是不是“砸鍋牛”。

原來姓氏還有這些傳說

沈家山為何無沈姓

明朝嘉靖年間,有個叫沈家山的地方,那裡有個放鴨的人,叫沈無禪。 有一天,沈無禪撿到一個破瓦缽,他把穀子放進缽裡餵鴨,鴨吃了半天,穀子還是滿滿一缽子。沈無禪又驚又喜,這破瓦缽竟然是聚寶盆哩!他立即把穀子倒掉,放了幾枚銅錢進去,果然一會兒又是滿滿一缽錢。就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放鴨人,平地一聲雷,成為百萬富翁,當地人叫他“沈百萬”。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傳十,十傳百,縣太爺聽說了聚寶盆的事,就想要來獻給當今皇上。他派出兵丁,前往沈家山奪寶。沈百萬不肯將聚寶盆拱手相送,於是縣太爺就下令兵丁動手。沈百萬一時氣不過,“哐啷”一聲,將瓦缽砸在石頭上,成了無數碎片。縣太爺惱羞成怒,下令兵丁將沈家老少斬盡殺絕,所有財產全部查抄,沒入官府。後來,縣太爺在清點名單時,發現少了一個“沈饒氏”。沈饒氏是沈百萬的小兒媳婦,前天回了孃家,這才倖免於難。縣太爺要斬草除根,立即派人追捕。這時候,沈饒氏正好回來了,她懷有身孕,兵丁見了她,大喝道:“狗賤人,你是沈饒氏嗎?為何要逃?” 沈饒氏哪見過這等場面?早嚇得渾身發抖,話也說不清楚了,伏地求饒:“姚(饒)哇,姚(饒)哇……”她把“饒”字都說成了“姚”。 當地地保可憐沈饒氏是個孕婦,便對縣太爺說:“啟稟大人,這個女人姓姚,不是沈饒氏。看她是個大肚子,就饒了她吧。” 縣太爺相信了地保的話,放了沈饒氏。 後來,沈饒氏生下一個兒子,為了保住沈家這唯一的一條根,既沒有隨父姓沈,也沒有隨母姓饒,而是姓了“姚”。所以,沈家山沒有姓沈的,只有姓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