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老街裡的香火

給大家分享一篇朋友的文章,我覺得寫得很好,供大家閱讀。

“燃一炷香,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虔誠祈禱……

現在的安仁古鎮遊人來往如梭,小吃街上店家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新修的建築越來越西化,餐館的裝飾也是西洋特色的彩色玻璃。而有一些離主街並不算太遠的街巷卻是靜悄悄的,如江河中的一片孤舟。沒有了商業的繁華熱鬧,道路兩旁古色古香的建築倒是更能讓人真正的感受到它的古韻氣息。

老街裡的香火

此次安仁古鎮之行,我們有幸能拜訪一戶人家,傾聽他們的故事,瞭解他們的信仰,感受歷史的變遷。在小店門口,我們說明了來意,主人家倒是並不意外,小店的地方不大卻是小有名氣,此前已不知有多少慕名而來的人。一家普普通通的小麵館,走進去卻是別有洞天。走過食客所坐的地方再左轉,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一位上了年紀的婦人正在清理雜物。待明白了我們一行人的目的後,就熱情的領我們到裡間去了,微微上揚的語調透露出她對於自家城隍廟的愛與驕傲。

老街裡的香火

厚重的大門後面是一個色調昏暗的屋子,陽光經過屋頂磚瓦的空隙透進來,給年代久遠的木樑帶來些許的生機。如同一個艾發衰容的老人因為小孩子打鬧的歡聲笑語而露出了一絲天真的笑容。年代感撲面而來,我們不由得在心中又增加了幾分對這個地方的尊重與敬畏。老闆此刻也是走了進來,略微興奮地向我們介紹這頂上的木樑是於康熙二十二年修建的,木質的橫樑上整整齊齊、密密麻麻的刻著捐贈者的名字。主人家似乎極為在意那橫樑上的字能否被人們看見,重複了好幾遍這木樑的年份,並多次詢問我們是否真的看見了樑上的文字。我想,這應該是他對於歷史的執著,不願意它被埋沒於時間的砂礫中。主人家接著拿出兩片樓頂的古瓦展示在我們面前,瓦片的邊角長著青苔,雖已是個舊物了,上面的紋路和刻畫的字跡仍然清晰可見。屋內正對大門的中間位置有一座小小的廟,中間立著幾個菩薩。這幾尊菩薩靜靜的在這間昏暗的屋子裡保佑著人們的安康。菩薩像前有一個燒香的地方,蒲團前香爐裡面堆滿了的香灰顯示著這兒的香火鼎盛。空氣中漂浮的香灰粉塵在陽光下閃耀著點點白光,城隍菩薩渾身籠罩著一層柔和的光芒,顯得有些神聖神。

老街裡的香火

主人家對城隍菩薩很是信服,與我們講述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他們曾在外居住過一段時間,某日做飯時,無論怎樣都生不燃火。然而在主婦心想一會飯做好了就給菩薩送一點去之後,火就立馬生了起來。這個故事無疑使這家人對菩薩的敬畏之心又增加了幾分。他們尊奉城隍菩薩,並以此為信仰燃香供奉,安居在古鎮的一條僻靜的街巷,與外來者一道供奉著菩薩的香火,初一十五擺上宴席,與菩薩同樂。不絕的香火為這個小鎮營造了一種古樸祥和的氣氛,外邊是人來人往的街道,裡邊是寧靜的小廟宇。踩在這片土地上,站在這間廟宇中,我曾試想,在這間廟宇剛剛建起來的康熙年間,是不是有人曾跪在這裡虔誠祈禱?是不是有人曾在這用十足的誠意插上一炷香?是不是有人曾在這裡讓神靈撫慰自己無助的靈魂?

老街裡的香火

信奉菩薩,並不能和封建迷信一概而論。雖然菩薩並沒有通天的本領,不能夠保佑每一個人平安喜樂,但在某一種程度上,信仰能夠在關鍵時刻幫助一個無助孤獨的人找到力量,也能夠約束一個人的日常行為,教導人們要與人為善。就像信奉菩薩的人相信,你做的任何事情,菩薩都知道,他會用一雙慧眼看著你的一舉一動。因此信仰可以起到教育人們不要做違背道德和良知的事情的作用。

老街裡的香火

然而,主人家也提到了他們的擔憂。其一,這間廟本身保存得並不完善,已經年久失修,又因為周圍地理條件的限制,不能大肆開發。因此,廟宇的保存問題成了他們憂心的一個問題;其二,他們坦言,隨著年紀的漸長,很多事已經力不從心了。而年輕人也對信奉菩薩不甚關心,甚至將其與封建迷信混為一談,主人家不由得對這件廟宇的將來感到些許的擔憂。隨著時間的推移,廟宇越來越陳舊,會不會有一天這康熙二十二年造的橫樑會與這座廟,與廟裡的菩薩一道埋在黃土之下呢?還是會修繕一新,成為後人一個心靈的慰籍之地?沒有人知道。

昏暗的屋子,靜悄悄的,香還在燃,香灰還在空氣中漂浮,城隍菩薩還在靜靜地觀著世間百態。雙手合十,跪於蒲團之上,虔誠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