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深刻把握改革開放的重大時代價值和深遠歷史意義

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編者按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當我們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回頭看看走過的足跡、創造的輝煌,重要的不僅是為已經取得的成就歡慶和自豪,更要把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貫通起來,用權威觀點引領官兵對改革開放的再認識、再理解,從而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軍事篇”的理解和把握,強化“四個意識”、堅定“三個維護”,不斷激發廣大官兵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熱情。從今天起,本版開始刊發相關理論文章,供讀者學習參考。

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幾個定位,明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時代價值和深遠歷史意義。我們要深刻領悟、全面把握這些科學論斷,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改革開放促進了黨和人民思想上的大解放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思想上的任何解放,都不可能超越時空和歷史階段而存在,都是人類一定歷史階段的認識昇華,都要受到當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方面發展水平的制約,都是立足於這些時代條件的實踐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麼程度。”改革開放本身是黨和人民在走過一段封閉僵化老路之後的一次偉大變革,同時又在為不斷實現思想大解放創造了新的實踐基礎和時代條件。

習主席深刻指出:“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同時也是黨和人民不斷打破思想枷鎖、推進思想解放的歷史進程。改革開放實踐的深化和思想上的解放相生相成、互促互進,形成“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盪、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的時代洪流。改革開放實踐的深化推動時代條件的發展,為思想的解放和理論的創新提供基礎條件;思想的解放和理論的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科學指導,推動實踐的進一步深化。如此良性循環和遞進昇華,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續推進的恢宏篇章。40年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深植根於中國改革發展的大地,使馬克思主義這棵常青樹在時代的高度不斷生長新的理論碩果,使黨的理論高地矗立起一座又一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高峰。

改革開放沒有窮期,思想解放永無止境。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實踐和新的時代條件,為進一步豐富發展黨的理論創造了新的契機。我們要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基礎上推進新時代的思想大解放,把堅持實踐第一性與不斷總結昇華實踐經驗統一起來,把堅持人民主體性與不斷凝聚薈萃群眾智慧力量統一起來,把堅持歷史進步性與不斷借鑑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統一起來,不斷豐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煥發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改革開放驅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

我們黨強調,“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個動力,根源於改革開放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巨大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掌握先進科技和管理方式的人對生產力起著核心作用。改革開放通過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同時也使作為歷史主體的人民迸發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力,從而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就是黨和人民用改革開放驅動強國復興的生動教科書。40年來,黨和人民全面突破既有思維定勢、利益格局,聚力革除沉痾積弊、陳規陋習,敢啃硬骨頭、勇闖火焰山,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總體來看,黨和人民推動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新時代黨和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習主席指出:“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具體到今天的中國而言,就是要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國家由大向強的“關鍵一躍”還面臨不少壓力和阻力,制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我們要繼續通過深化改革開放釋放動力和活力、化解壓力和阻力,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推動我國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改革開放贏得了中國道路和制度的比較優勢

我們的改革開放,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改弦易轍,而是在黨的領導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毋庸置疑,社會主義制度是比資本主義制度更先進的制度,但誕生還不到一百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與“成年時期”的資本主義制度贏得比較優勢,必須也只能不斷改革。通過改革革除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其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彰顯特有的制度優勢。

40年來,我們黨在領導和推動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既毫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同時又不把我們的社會主義等同於老祖宗設想的從發達資本主義過渡而來的社會主義,而是走自己的路,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40年來,黨和人民上下求索、銳意進取,既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既“摸著石頭過河”又加強頂層設計,特別是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堅定不移向著這個總目標勇毅篤行,我們不僅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而且形成了一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

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的一些具體制度機制還有薄弱環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要把堅定製度自信與不斷深化改革統一起來,“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都要堅持黨的領導,確保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時又看到制度優勢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通過改革創新推進制度體系的完善和發展。要把堅持獨立自主與吸納人類文明統一起來,把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治國理政的根本,堅決抵制西方三權分立、多黨輪流執政那一套,同時又以海納百川的氣度廣泛吸收借鑑當代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用以實現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的自我改進和自我完善。

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夢與世界夢的交相輝映

中國的改革開放,既是中國自身的第二次革命,又是中國融入世界的戰略之舉,搭建起中國和世界對接的橋樑,推進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的相融相通。我們通過改革開放,吸納百家優長、兼集八方精義,使中國夢更加出彩;我們也通過改革開放,讓“中國特色”驚豔世界,把“中國紅利”回饋世界,使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惠及世界人民。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的40年,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40年,是中國夢和世界夢相互成就的40年。40年來,我們堅持以寬廣眼界觀察世界、以主動姿態面對世界、以積極態度學習瞭解世界,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有益成果,並結合我國實際加以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地充實、豐富、提高自己。同時,我們秉持“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的理念,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我們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化發展進入新階段,西方發達國家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有所抬頭,“逆全球化”寒流湧動。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人類面臨著新的重大抉擇。習主席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深刻洞察人類前途命運,指出“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倡議。我們要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以世界眼光互通有無、博採眾長,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打破阻礙人類交往的文化壁壘和精神隔閡,堅定不移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交流,讓各種文明和諧共存,同放異彩。

(執筆:劉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