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渭南民間故事(傳說)」之六:斬斷嶺的傳說║ 趙發民

「渭南民間故事(傳說)」之六:斬斷嶺的傳說║ 趙發民

渭南長壽塬上有個名鎮叫橋南,橋南有一處地名叫斷嶺。有幾個村(地)名分別叫天留、平和、孫河、剡(在渭南塬上,該字與染同音)家以及蠍子塬。

你可知道它們的來歷嗎?

據說,北宋年間,多少年來,關中地區一直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可是,有一年,關中大旱,顆粒不收,災民遍地,四處逃荒,餓殍遍野,民不聊生,一片荒涼悽慘景象。

此事傳到了朝廷。皇上命丞相包文正微服私訪,查看災情,賑災濟民。

包拯接命後,先來到渭北,看到的景象確實如此。地上的莊稼只有一拃多高且已枯死。土地乾裂的像張開的娃口。災民們個個面黃肌瘦,骨瘦如柴。便令當地官員打開糧倉,救濟災民。民眾長跪感激。包拯一一扶起,盡心撫慰。

事畢,遠望南山,只見雲霧繚繞,青山翠碧。心想:如此神山,豈能枉過。便帶縣官、隨從一干人上塬去了。

上到塬上,只見麥浪翻滾,金黃一片,一派豐收景象,心中大為不解,便問及當地百姓。

百姓曰:“大人你有所不知,額致達(渭南方言—我這裡的意思)叫長壽塬,靠山十里陰,見雲就是雨,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常說的‘華陰華縣水澆田,不如渭南長壽塬’就指的是我們這裡。”

包拯一聽,覺得此言不虛,這裡真是風水寶地,心中暗自竊喜,便自言自語,天下竟有這麼好的地方。我回去後,一定稟報皇上。

正想著,抬頭西望,但見被祥雲籠罩著的玄象山上紫氣升騰,一片仙氣,更覺不解,隨又問當地百姓。

「渭南民間故事(傳說)」之六:斬斷嶺的傳說║ 趙發民

百姓又曰:“長壽塬確是風水寶地,這裡是出官的地方,最東邊的那個山叫塔山,塬上人講,‘塔山掉塊磚,塬上出個官。要問能出多少官?三石六鬥七十二升糜子顆,有多少糜子顆就出多少官。’西邊的那個山叫鳳凰山,歷史上已經出了三個皇后,這裡還有一條龍脈,當地人叫分水嶺。有卦師算到,不出幾年,這裡將會出一個皇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包拯一聽,頓時慌了神、亂了心。心想這還了得!現在是宋室江山,這不是要改朝換代麼?那還了得。立即回朝,稟報皇上。皇上一聽,龍顏大怒,賜包拯“尚方寶劍”一把,命包拯率百工立即斬斷此龍脈,確保宋室江山萬古長青。

包拯領命,立即率當地工匠、民工、兵士百十號人,整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挖到一根像樹根一樣的東西,命卦師占卜,卦師如此這般折騰一番,確認這就是龍根。

包拯命令手下人用“尚方寶劍”去斬龍脈。

一劍下去,龍根被砍開一尺多長的口子,頓時,血流如注,噴射而出。天空也頓時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大雨如注,龍脈上的血隨著雨水流到河裡,河水也成了紅色。

包拯一看這陣勢,知道這是天意,萬不可違,便令手下停工。

雖然斬斷了龍脈,但分水嶺卻沒有被斬斷,中間留下了巨大的豁口。從此,分水嶺便被叫做了“斷嶺”。

「渭南民間故事(傳說)」之六:斬斷嶺的傳說║ 趙發民

說來也怪,山洪衝出了山澗,許多村莊被毀了,但山底下的田劉村卻安然無恙,洪水從村的兩邊流走了。群眾覺得這是天意,村子是老天故意留下的,從此便叫“天留村”了;龍脈上的血隨著雨水流到孫家灣,血流成河,從此,孫家灣便被叫成了“孫河村(血流成河的意思)”;平和村的周邊原來到處都是深坑。經過這場大雨,這些坑都被泥水“和”平了,因此叫做“平和村”;血水從平河村流到剡家村那個地方,流到哪,染到哪,到處都被染成紅色。該村從此便叫“剡村了”。

「渭南民間故事(傳說)」之六:斬斷嶺的傳說║ 趙發民

龍脈上的血流到堦子村的東南方停了下來,止住了。原本平平的一塊地被血泥堆成了一個獨立的土塬,當地人叫“蠍子(血至)塬”。

這就是在長壽塬上流傳很久的“斬斷嶺”的故事。

2018年9月29日

深谷空幽,原名趙發民,陝西渭南臨渭區人。60後文學愛好者,臨渭區作協會員,《汗滴化雨伴筆耕》、《渭南文壇》特約作者。近年來創作散文、遊記、評論、人物傳記及小說等40餘萬字。作品散見於《陝西廣播電視報》《渭南日報》《渭南經濟》《三賢文苑》《汗滴化雨伴筆耕》《蝶語蘭心》《優文網》等多種平臺。

主編:劉莉萍 副主編:陳劍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