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蒙娜麗莎》都見過,但你知道她背後的故事嗎

達芬奇名作《蒙娜麗莎》(Monna Lisa)又稱《焦孔達》(la Joconde),是西方最著名的油畫。但《蒙娜麗莎》同時也是被歪曲得最厲害的作品:它有成千上萬種複製品,有的甚至面目全非。《蒙娜麗莎》還是最少被人們看到的作品之一,因為盧浮宮裡爭相欣賞的觀眾太多,誰也沒機會在它面前久留。


《蒙娜麗莎》都見過,但你知道她背後的故事嗎

油畫《蒙娜麗莎》,畫家:達芬奇


基於上述怪現象,歷史學家安德烈·沙泰爾(Andre Chastel)曾把達芬奇名作《蒙娜麗莎》稱作“未被人賞識的名畫”。是貴婦還是妓女?

《蒙娜麗莎》是一幅女子的半身像。她坐在陽臺上,背景是一片廣闊風景的俯瞰圖。她雙手交叉,身體半側,微笑著面對觀眾。畫上的女子是誰?藝術史專家們對此有過許多評論。傳統的觀點認為她叫蒙娜麗莎,是意大利紳士法蘭西斯科·焦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蒙焦孔達(La Joconde)。可是另一些評論家指出,她應該是朱利安·德·美弟奇(Julien de Medicis)公爵的情婦,本是羅馬的一名高級妓女,名字叫帕奇菲卡·布蘭達諾(Pacifica Brandano)。畫中女子超群的美貌以及她那令人銷魂的著名微笑,似乎證實了第二種說法。

達芬奇為模特兒安排的姿勢突出了她成熟的體形、豐滿的胳膊和乳房。她身在豪華的府第,穿著貼身的襯衣,領口微露出隆起的乳房。有人認為,達芬奇作畫時模特兒並沒有穿任何衣服。然而,她並沒有任何挑逗性的姿態,甚至相反的是,她交叉的雙手完全符合當時良家婦女的舉止規範。

她的微笑也表現出介乎於輕浮與莊重之間的含糊狀態。這種帶有神秘色彩的微笑,賦予她一種撩撥人心但又非放蕩的面部表情,從而使畫像不致流於粗俗。

這種表現效果恰恰是作品的價值所在。以往的皇家收藏藝術品清單中,在說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時曾先後用過“一個戴面紗的妓女”和“一個富有美德的意大利貴婦”這樣截然不同的描述。16世紀時的一些畫家曾經肆無忌憚地模仿達芬奇的這幅畫,他們或是讓模特兒脫掉衣服,畫出裸體的蒙娜麗莎:或是按照《蒙娜麗莎》的姿勢畫出其他婦女的形象。

然而,《蒙娜麗莎》動人的美不僅僅表現在她的姿態和微笑上。它同時也是完美油畫技法的產物。

達芬奇運用的油畫技法讓模特兒融入灑滿金光的神奇風景當中。在女子的身後,寬闊的原野一直延伸到海邊,地平線上隱約可見起伏的山巒。柔和的光線和自然的過渡色彩,使女子的逆光輪廓,協調而自然地置於較為明亮的風景之中。被藝術史專家們稱作“漸隱法”(sfumato)的色彩技巧,在《蒙娜麗莎》與其背景之間,形成了一種巧妙的聯繫:身處理想境界的女子本能,也予人以某種夢幻般的感覺。

萊昂納多·達芬奇簡介:

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yard de Vinci)1452年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村(Vinci)。達芬奇可能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最偉大,至少也是最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於1519年去世。

達芬奇早年在佛羅倫薩藝術家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門下學藝。他學習了青銅鑄造技術。

1490年,達芬奇在米蘭進行了鑄造法蘭西斯科·斯佛爾札公爵巨型騎像的工作。但這件作品終究沒能完成。在佛羅倫薩,達芬奇還與許多科學家頻繁接觸,並掌握了大量的科學知識,這使達芬奇後來在建築學、音樂、水利學、地質學、解剖學和植物學等領域達到很高的理論造詣。

達芬奇在1482年至1500年間,以及1506年至1513年間生活在米蘭。法國人佔領米蘭期間,達芬奇在曼圖亞、佛羅倫薩和羅馬從事藝術創作。1517年,達芬奇應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之召來到法國,在昂布瓦茲(Amboise)附近的克羅盧塞城堡度過餘生。

除了為米蘭恩施聖瑪麗亞教堂畫的著名的壁畫《最後的晚餐》和《聖母子,聖安妮及小施洗者聖約翰》(草圖)(倫敦,國家美術館)以外,達芬奇還留下了一些繪在木板上的人像和宗教題材的油畫,如《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都見過,但你知道她背後的故事嗎

壁畫《最後的晚餐》,畫家:達芬奇

達芬奇的大部分作品都沒能完成,如《三王朝聖》(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只留下了一幅傑出的草圖。

在20世紀,被宣揚到神化地步的《蒙娜麗莎》引起了不少人的慾望和仇恨。

1911年8月24日,《蒙娜麗莎》在盧浮宮失竊。警方盤問了許多人,詩人阿波里奈(Apollinaire)和畫家畢加索(pablo picasso)也受到傳訊,但沒有任何線索。此案實際上是一個意大利工人所為。他想使《蒙娜麗莎》回到其祖國,而且他也順利達到目的。兩年之後,當達芬奇這幅名畫在佛羅倫薩出現時,人們才明白事情的真相。

1957年1月13日,一個玻利維亞人朝《蒙娜麗莎》投擲石塊,畫面的玻璃被打碎,油畫本身也遭到輕微損傷。這個破壞者身無分文,想到監獄過冬,才想出這種辦法。除此之外,達芬奇的這幅名畫還遭到許多諷刺和歪曲。最典型的便是達達主義藝術家杜尚(Marcel Duchamp)在1920年發表的一幅長有小鬍子的《帶鬍鬚的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都見過,但你知道她背後的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