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不可高估的人性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一位讀者給良叔留言,談了她的身世,蠻可憐的,4歲的時候父母便離婚了。

她認為自己在缺少父愛的環境中長大,使自己的性格也存在不少缺陷。

當她說起父母離婚的原因時,讓我感覺有點奇葩。

她4歲那年,一家三口都待在平房裡,突然發生了地震,很猛烈的那種。

媽媽趕快跑到裡屋去抱她,當她倆到客廳時,發現父親已棄她們不顧,逃的無影無蹤。

後來地震停息,一家三口都沒有大礙,但是剛烈的母親,就此認定父親是個靠不住的男人,主動要求離婚。

本來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就此分裂。

這是一個悲劇吧?

試想,如果沒有那場地震,一家三口魚水相處,女兒健康長大,一切都那麼美好和諧。

然而,老天故意玩了個寶,把一家三口推到生死關頭,似乎要考驗一下他們。

結果就是,那個男人在這個測試中不合格。

那麼錯在這個男人嗎?當然,畢竟一個有了妻女的男人,要有些擔當。

但是,我覺得更多的錯只在老天,因為老天給他出了這樣的難題。

如果老天給全天下的男人都出這樣的難題,又有多少人合格呢?

這還真的難講,我想應該會有不少,但是多數男人都逃過了這個測試,可以繼續做好丈夫和好父親。

不可高估的人性

我是在為那個逃跑的男人開脫嗎?

還真的不是,我只是想客觀地說說這種情況。

腦科學研究發現,對恐懼的反應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人腦有個叫“杏仁核”的區域,是控制恐懼的中樞,有些人特別敏感,有些人會遲鈍一些。

而“杏仁核”會對恐懼做出反應,從而控制身體的反應,比如說顫慄、逃跑等,而且這種反應會直接跳過大腦的理性區域。

簡單講,恐懼產生讓你逃跑的反應只在0.007微秒;而別人摸你一下,你感知到是0.1微秒左右;你產生一個理性的想法大概在1.1秒左右。

你看這就是真相,恐懼是脫離理性的,指導的行為是一種自然反應。

人和人在這方面唯一的區別是:“杏仁核”敏感與否。

所以,你能看到有些人膽大,很多東西都不害怕,那只是他的“杏仁核”比較鈍感,而不是自控或者道德約束的結果。

而那個父親也許就是個“杏仁核”敏感者,遇到恐懼就會受到更大的支配,等自己理性跟上來時,才會想到:我老婆和孩子呢?

我知道,這太像為“慫”找藉口了,但這就是人性。

人性不過就是如此。

我看過很多戰爭時期以及文革時期,描寫人性的書籍,說實話,看完整個人都憂鬱了很多。

在極端的環境下,人性的各種惡會瞬間氾濫,幾乎無人能夠獨善其身。

然而,現在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碰到檢驗人性的時刻,反而我們會聽過很多關於人性光輝的故事,因此會想當然地高估人性。

然而,那些故事展現的並非“人性”,而是“神性”。

不可高估的人性

不記得在哪兒看過的,一位政治家曾說:

我們悉心維護的和平與穩定,就是不希望人性的惡被釋放出來。

所以,我們真的要感謝這個太平年代,我們不用接受人性的測試題,因此也沒有機會見識人性本來的面目。

但是,我們卻不能對這種本性毫無察覺,否則,不幸遇到時,巨大的反差會讓人無法接受,而做出遺憾的決定。

不可高估的人性

就像那位讀者的母親,心中憤恨難忍,但是也許接受丈夫的“慫”,無論對女兒還是自己,都是個理性的選擇。

因為關於人性的測試,這輩子可能也就這麼一次了,而且,如果把測試範圍擴大,可能通過的還真沒幾個。

-END-

不可高估的人性

週一下午的華強北。 ——攝於2019年4月1日

徐大維,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著名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 良分文化CEO, 簡書籤約作者。平時給大家解答工作、生活中的疑難雜症,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良叔”, 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