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孩子3歲看大,家長要抓中孩子3歲敏感期,可以這麼做

一同特殊的孩子,總是引起幼兒園李院長的注意,不同於其他孩子,悠悠總是喜歡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藏起來,不僅如此,悠悠還不太合群,秩序感也很差。本是4歲的孩子,卻總是還停留在3歲的階段,園長真切的告訴家長,也許在悠悠三歲的時候,錯過了孩子很多敏感期的正確引導,才造成了孩子現在的狀態。 

萬物都有自己的生長時節,錯過這個時節,可能就無法補救。

孩子也是一樣,0-6歲的孩子,是在無數個敏感期中成長過來的,每一個敏感期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而且,敏感期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時期。

孩子3歲看大,家長要抓中孩子3歲敏感期,可以這麼做

敏感期是孩子最佳學習時期,家長切勿錯過

在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詳細羅列了兒童0-6歲不同階段所面對的不同敏感期,很多敏感期會重複出現,也會交叉出現,但越是縱橫交錯的敏感期分佈,越是網羅成孩子成長的織網。

很多家長不太理解現代教育中所說的兒童敏感期,通俗的講,敏感期就是孩子自我探索、掙扎、反對、否認等一系列認知和行為的爆發期

兒童通過無數個敏感期,去獲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獨特認知,所以,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敏感期是孩子最佳學習時期。

0-1歲的孩子靠觸感、聽覺、視覺對這個世界進行認知,這個階段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外界的東西拿來研究,比如把一個球用嘴去啃,用手去拍,爬到草地上看蟲子,用手打人感受手部力量。

2歲的孩子出現自我意識的爆發期,通過簡單的情感連接、情緒處理去對外界和自我的連接產生意識。

孩子3歲看大,家長要抓中孩子3歲敏感期,可以這麼做

3歲,是幼兒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分水嶺,因為在這個時期,幼兒進入了集體生活中,幼兒開始出現處理外部社交關係和信息的能力。

這意味著,3歲的孩子開始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小人,站在自己的內部和外部關係中間。所以很多老人會說,“三歲看老”,說的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將極大可能奠定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3歲看大,家長要抓中孩子3歲敏感期,可以這麼做

3歲敏感期奠定孩子一生

3歲左右的孩子,敏感期的關鍵詞是——執拗,這是孩子在完成上一階段的秩序敏感期後的一種內在模式。就是說,一旦成人試圖去破壞孩子當前的狀態和秩序,孩子就一定會產生焦慮。

  • 語言的快速發展

3歲左右的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進入快速發展期,不僅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複述他人的言語,並且加以分析。

語言,讓孩子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並更加清晰的把所見所聞進行描述。

語言對孩子的作用,不僅是表達和複述,還有對不同人物的關係連接、邏輯思維的開發有幫助,他們認為自己表達出來的就是他們的世界裡合理存在的。

比如爺爺愛我,將人物的情感表達出來,他就對家人的愛有了認知。

  • 自我意識強勢建立

除了語言,自我意識的強勢建立,也是這個階段孩子最明顯的狀態。

比如對自己的物品有極強的保護欲,對自己愛的家人會盡力保護,對自己想擁有的東西會執意爭取。這種自我意識,被大多數家長認為是“執拗”,但這是合理的。

因為孩子一定要通過這樣的執拗,去爭取到了,才會明白“世間的一切需要爭取才能得到”。

如果家長阻止,或者沒有幫助孩子成功建立自我意識,孩子在日後會形成膽小怯懦的性格。

  • 秩序規範力求完美
有個媽媽,孩子剛3歲,她說自己快要瘋掉了,孩子什麼事兒都力求完美,鞋子不能髒,畫筆要一定放在櫃子上,爸爸和媽媽必須要一起坐下來吃飯。這一切在家長看似崩潰的行為,卻是孩子對秩序規範力求完美的敏感期。 

對秩序規範力求完美,在成人世界裡是不能理解的,因為我們已經在小時候經歷過了,已經形成了理性的秩序規範概念。

可是在幼兒世界裡,他們對這樣的概念全無,所以一定要通過一種近乎完美的操作,才能理解,才能完全掌握,以便於日後的成長。

孩子3歲看大,家長要抓中孩子3歲敏感期,可以這麼做

想抓住孩子寶貴的3歲敏感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 通過讀物預先了解孩子可能出現的狀況

對於第一次做父母的人,都會面對孩子每個階段突入襲來的狀況,所以,提前預知孩子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好比我們突然面對。

澤澤的媽媽,是我見過比較有“先知”的媽媽,這麼說是因為她總會提前預知孩子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比如她買了一本正面管教的書,從兒子1歲開始,她就開始把書作為一把量尺,去對照兒子的行為。

當然,個體差異也會有所不同,但儘可能的去預知下一階段孩子會怎樣,她真的做到了!

能夠在孩子發生狀況前,有所瞭解有預案,這要比臨時抱佛腳而暴跳如雷好得多。而且,還能夠促進親子關係的良性發展。

  • 不要用成人的視角審判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習慣於用一種審判的姿態去審視孩子,今天孩子哭鬧說孩子脾氣大,明天孩子不吃飯說孩子挑食,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很多不穩定因素,孩子不能從一而終的保持一個狀態,這是孩子再正常不過的狀態了!

所以,請摘掉家長們的有色眼鏡,不要把孩子看做是“小調皮”,也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做參考物,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方式去理解孩子所發生的行為。

尤其是當孩子進入3歲時,有了自我意識,一旦家長的審視遭到孩子的反對,那就容易拉遠親子關係,也就無法為教育做更多的工作了。

3、為孩子的敏感期制定應對策略

孩子狀況百出,家長應接不暇,不如提前制定好應對策略!

萌萌每天早上上幼兒園都要因為選衣服而浪費很多時間,導致上學遲到。後來園長媽媽告訴萌萌的家長,不要早上起來讓萌萌選衣服,儘量讓孩子在晚上選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而且,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要給孩子提供太多的選擇。 

孩子對於穿衣吃飯選擇過多,就會造成一種遊離狀態,導致注意力低下。

孩子有千條作法,家長也要有萬條對策才是啊!不然如何稱之為家長呢!

策略的制定,也要講究技巧,不能對抗孩子,不能讓孩子發現,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告訴他你的“小計倆”。

養育孩子就像澆灌一顆美麗的盆景,每個階段適宜的溫度、陽光、水分都要有。而盆景最重要的時刻,就是開花之前,我們要盡力去了解可能發生的情況,不要總去審視,提前制定好應對策略,才能澆灌出一個美麗的盆景!

今日互動:你抓住了孩子的3歲敏感期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