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范成大,世称范石湖。从南宋孝宗登基以后,南宋书法步入了比较活跃的时期,形成了以陆游、朱熹、范成大以及张即之四大文人为代表的“南宋四家”。但总的来说,整个南宋书坛朝下坡趋势发展,取法趋同,不能尽去前贤烙印。但范成大作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其不仅诗人也是政客,而且他入世为官也是非常成功,官至参知政事及大学士。在文学方面他因“田园诗”而遐迩闻名,在书法方面,他师从于唐宋名人。在书法成就上,范成大的书法师承蔡襄,古往今来,多被赞誉。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范成大(1126年—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书法家。官至资政殿学士,领洞霄宫,加大学士。追封崇国公,谥文穆。其书法师法黄庭坚、米芾,与陆游、朱熹、张即之被誉为"南宋四大家"。南宋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其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等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书法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范成大在南宋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书家。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与陆游相比,范成大仕途较显,才能得到充分施展,也正是由于他经营四方的游宦生涯,诗文创作取得较大发展,收获颇丰,使得自己长短篇章传播天下,后世亦因此将他视为文人。归隐石湖期间,范成大最终完成了文人形象的自我塑造和文学风格的自我确立。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我们古时候就一直有着书如其人的说法,“书品即人品”,但范成大却在《跋司马温公帖》中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说“世传字书似其为人,亦不必皆然。杜正献之严整而好作草圣,王文正之沉毅而笔意洒落,敬侧有态,岂皆似其为人哉惟温公则几耳。开卷俨然,使人加敬,邪僻之心都尽,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范成大与当时的世人看法有所不一,提出了字与人品不一定相关联的说法。认为人品的高低和书法的好坏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书法艺术的评价更为独立,引导人们用更加艺术和科学的方式评价书法而不是主观的联系到书法者的人品,如认为颜真卿的字得庙堂之气,认为蔡京的字则有一种趾高气昂的奸相。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在之后许多评品人依旧摆脱不了这样的历史局限性,可范成大在南宋当时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虽然他并不是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论调,但我们今天看到这简短的文字,也不得不感叹范成大面对书法时那强烈的自我意识。由此可见,范成大在书法艺术的研究上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时的世人的看法的局限性,同时这也是其人格精神中很重要的一点。此外,借助书法艺术他还来表达一些自己的喜恶。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文人墨客想要学习前人的书法主要是靠碑刻临摹。南宋,古代的碑刻技术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直接的书法墨迹的流传不能满足大多数学习的需要,因此,人们为了学习书法,碑刻成为了主要的学习方式。除了碑刻之外,另一种说法叫做碑帖,有的是所谓的帖,但那也是经刻工刻出来后再拓下来的,在经过了几道工序之后,出来的效果和最初的书写已经完全是两回事了。虽然碑帖是一种能够广泛流传书法,让人学习的方法,但是这种翻版的拓印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利于书法研习的深入,因此,范成大提出了这种看法。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范成大认为,如果学习书法的时候只看碑本,那么学习到的也只不过是书画的形状的描摹,没有用心的揣摩和思索,要尽量能够以一种探索的心去研究书法的笔法和精神气质,看出笔法的前后连贯,加上自己的领悟,最终才能够获得一定的收获。如果是仅仅死板的临摹书画是无法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很难有所突破的。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范成大的自身的书法思想是在学习北宋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和自身的广阔的看法提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进一步推动了南宋书坛的发展。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范成大可以理解为一个典型而又成熟的摹本,使后人临摹与学习,对于范成大归属于成熟书体的范畴时,并不是说其作品是一层不变的,虽说从字体的表象上来看比较的刻板,但是这并不是说书法艺术过于拘束,放不开,法度严谨,如果真是这样他也不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出来,自然也就不会有众多书家为范成大而疯狂迷恋的,所以说对于后人来说他的创作理念是一本可供参考的范本,也是书家们对自己艺术语言上的融合与变通。只要我们以及广大学者们细心咀嚼,研究揣摩,将有用之处归为我们认可的范畴中,必定能够开创一片新的视野。

与米芾齐名,主张临摹真迹的一代书法大师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两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