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赤峰市委副書記、市長孟憲東在赤峰市人民檢察院《關於全市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情況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近日,赤峰市委副書記、市長孟憲東在赤峰市人民檢察院呈送市政府《關於全市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情況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近兩年來,全市檢察機關精心設計,周密組織,高質量地開展了提起公益訴訟工作,不僅為依法解決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國有資產管理等領域的突出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試點任務。希望市檢察院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按照中政委和上級檢察機關的要求,繼續加強和規範提起公益訴訟工作,積極推動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促進公益損害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赤峰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赤峰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如何發力的?小編帶您速覽《關於全市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情況的報告》,一起尋找答案吧!

赤峰市委副書記、市長孟憲東在赤峰市人民檢察院《關於全市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情況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一、基本情況:從2015年7月起,赤峰市被自治區確定的7個試點地區之一。在赤峰市委、政府的有力領導支持下,全市檢察機關著力構建“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新模式,通過提起公益訴訟推進解決粗放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等領域的突出問題,促進依法行政。對於具體案件,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從立案、出庭、證據、鑑定等多方面達成共識;堅持運用“刑事證據思維”來收集、研判證據,指派分管副檢察長出庭支持訴訟,保證了案件質量。

兩年試點期間,共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51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40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13件,覆蓋所有旗縣區,其中林西縣檢察院提起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被最高檢察院確定為訴訟程序典型案例,排序在全國12件訴訟程序案例之首,也是全區唯一入選的典型案例。全市共挽回被損毀國有林地384.66畝,挽回生態公益林177.536畝,促成恢復被非法開墾和佔用的草原162.65畝,挽回被非法開採的資源總案值44.847萬元,累計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排放廢氣和其他大氣汙染物企業3家,保護被汙染土壤40畝,督促回收和清理生產類固體廢物6萬餘噸,督促關停和整治其他造成環境汙染的企業(不含大氣汙染企業)84家,向汙染企業和個人收回罰款51509元,督促有關行政機關因受讓方不履行出讓合同依法解除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1份,涉及國有土地64.4畝,涉及金額3221萬元。

公益訴訟工作全面展開後,全市檢察機關繼續加大了工作力度。出臺《關於加力推進生態檢察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導全市檢察機關全要素髮揮檢察職能作用,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推進內設機構改革,將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部單獨列為一級內設機構,為加強民生檢察、生態檢察工作提供組織保障。積極與河北省承德市檢察院對接,擬簽訂兩地《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司法協作的協議》,解決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性要求和司法管轄制度之間的矛盾。目前,市檢察院在對食品藥品安全領域行政檢察時,發現違法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藥品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4件,現正在調查核實中。12個旗縣區檢察院新發現行政公益訴訟線索26件,履行訴前程序12件,已報請自治區檢察院批准提起訴訟1件。

二、工作總思路:以習近平總書記“檢察官是公共利益的代表”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踐行市委政府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部署,繼續完善“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工作格局,堅決把公益訴訟服務大局的效能發揮好、保護公益的價值實現好,為法治政府建設貢獻檢察智慧、提供司法保障,保持我市公益訴訟工作在全國全區的領先優勢。

三、工作舉措:(一)探索開展行政檢察監督工作。依據《監察法》有關規定,市檢察院與市紀委監委擬聯合將“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平臺”升級改造為“紀法銜接平臺”,加大對行政執法監督力度。依據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有關規定和自治區檢察院、自治區政府法制辦《關於加強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監督銜接配合的意見》要求,市檢察院擬出臺《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督實施辦法(試行)》,提請市委政府批准後實施,強化行政檢察監督。(二)堅持與行政執法部門聯合行動。2017年,市檢察院與市農牧業局聯合開展“呵護草原生態,共建綠色家園”專項活動、與市公安局聯合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領域專項監督活動取得良好成效。2018年,與市政府法制辦加強協作,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由檢察機關和行政執法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最大限度地使違法行政行為在訴前程序階段得以糾正,使公益訴訟工作在訴前程序階段得以結案。目前,市檢察院正在與市國土資源局就開展相關活動進行對接。(三)努力消除信訪隱患,化解社會矛盾。做好訴前程序工作,我們將繼續推動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努力使損害國家和公共利益的行為在訴前程序階段就得到糾正和整改;做好訴訟程序和訴訟後期執行工作,當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得不到糾正,公益持續處於受損害時,檢察機關將依法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裁決,並跟進監督判決執行情況,以修復受到損害公益;突出民事公益訴訟,將更多的司法辦案資源放在直接追究實施侵害行為的法人、公民侵權責任上,積極推動相關主體主動保護公益,努力使公益恢復和治理一步到位。(四)進一步加強檢察隊伍專業化建設。在單獨設置行政和公益訴訟內設機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辦案組織建設,貫徹忠誠乾淨擔當的要求,全面提高隊伍政治業務素質,提高辦案能力。把公益訴訟案件審批權限提升到檢察長的權力清單,規範辦案流程,創新辦案模式,確保辦案質量。堅持依法規範監督,不違背立法精神,不越權解釋,把規範司法行為貫穿公益訴訟工作始終,做到精細司法、精細辦案。堅決摒棄就案辦案、就事論事,注意思考和總結,敏銳把握案件的規律,主動服務於全市工作大局。針對目前我市在損害環境領域方面缺乏專業化、具有公信力的司法鑑定機構的實際,擬以建立規範的鑑定評估體系為目標,組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專家庫,為公益訴訟提供專家諮詢、出具專家意見。(五)堅定執行政法部門黨組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公益訴訟工作不僅法律專業性強,政策性更強,事關全局,敏感度高,責任更重,必須堅持講政治與講法律有機統一,緊緊依靠黨委領導、人大監督和政府支持。重大事項要及時報告市委,主動爭取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