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天呢!高大上的許昌學院竟然曾被笑稱為“溝北大學”!

“1978年我作為‘七七級’的學生進入這所學校,2017年我以教師的身份從這所學校退休,屈指算來正好40年。”8月29日,坐在記者面前的許昌學院食品工程學院原黨總支書記趙建勳,說起自己的人生經歷,談到學校的發展過往,感慨萬千。

趙建勳所說的學校就是許昌學院(原許昌師專)。這所歷史悠久的高校,從1978年恢復辦學至今,改寫了眾多求學青年的命運,見證了許昌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

1978年,正是這所高校發展的關鍵之年。

天呢!高大上的許昌學院竟然曾被笑稱為“溝北大學”!

轉折——1978年恢復辦學 走上正規發展道路

1978年的春天,趙建勳帶著行李,和150名新生一起走進許昌師專報到。從此,他與化學班裡的34名同學,從這所讓他們終生難忘的學校,開啟了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春。

高考制度的恢復,使我國的人才培養重新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大學夢”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重新拿起書本。1978年11月,已在禹縣淺井公社扒村大隊當了兩年知青的劉革雨(現任許昌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經過刻苦努力順利通過高考,帶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入列 “七八級”。

“當年,能夠考上大學,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也是改變命運的關鍵一步。我作為一名下鄉知青能夠考上許昌師專,要感謝時代的機遇;能夠從一名普通大學生走到今天,更要感謝許昌師專的培養和教育!”回想往事,劉革雨十分感慨。

命運軌跡發生改變的,除了學生,還有學校。1978年12月,錄取趙建勳、劉革雨的這所學校正式恢復名稱——許昌師範專科學校(現許昌學院)。然而,距離上次使用這個學校名稱,已有15年之久。

1942年8月,河南省第五行政區聯立師範學校在新察院成立,這是許昌學院的建校起點。1949年10月,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該校獲得了新生。1959年,國務院批准建立許昌師範專科學校(大專); 1963年,改為許昌地區師範學校(中師)。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改革開放的大幕徐徐拉開。從這一年起,這所老牌師範專科院校和全國一樣,開始全面調整、恢復和發展。這一年,該校迎來極為特別、充滿傳奇的“七七級”“七八級”共488名學生。

天呢!高大上的許昌學院竟然曾被笑稱為“溝北大學”!
天呢!高大上的許昌學院竟然曾被笑稱為“溝北大學”!

奮起——師生逆境中發憤圖強 成為同類高校佼佼者

“那時的許昌師專,大門朝西開設,佔地75畝。由於學校地處許昌北郊,且原校門前有一條河溝,而被市民和師生們笑稱‘溝北大學’。”說起當年學校的這個“別稱”,許昌學院原黨委副書記汪慶華不由地笑了。

汪慶華也是許昌師專的學生,屬於稍晚的“七九級”。在他的記憶中,當時學校的食堂還很簡陋,學生只能露天蹲在地上就餐。宿舍也由教室改就,學生床鋪緊密相連,與“大通鋪”一樣。

“那時的條件艱苦啊!可就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教師備課認真積極。我記得有不少學生還讓外地同學寄來題目,師生一起探討一起學習。”許昌學院工會原主席王志遠作為1978年恢復辦學後的首批教師,為“七七級”的數學班授課。說起學校發展初期的狀況,他記憶深刻。

師生一心,其利斷金。經過初期的調整和完善,許昌師專逐漸步入規範發展、穩步建設時期。

許昌師專原副校長、已經83歲高齡的許高厚教授,談起該校的畢業生,一臉的自豪:“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我省教育界出現‘三陽一昌’(南陽、洛陽、安陽和許昌)的說法。其學校教學水平之高,畢業生素質之高,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誇讚。”

天呢!高大上的許昌學院竟然曾被笑稱為“溝北大學”!
天呢!高大上的許昌學院竟然曾被笑稱為“溝北大學”!

蝶變——曾經的“溝北大學”實現華麗變身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乘著我省高等教育發展的良好機會,許昌師專加快了發展步伐。2002年5月22日,許昌學院成立慶典大會隆重舉行。

許昌學院的成立,實現了許昌師專幾代人的夙願,實現了由專科升為本科的歷史性跨越,也結束了許昌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沒有本科院校的歷史。喜事不斷,2003年10月30日,2000餘名師生聚集在新落成的許昌學院新校區大門前,舉行了隆重的新校區大門落成開通儀式。

“怎麼也沒想到學校發展得這麼快,怎麼也沒想到學校規模這麼大!”說起該校近年來的發展,汪慶華連用兩個“怎麼也沒想到”。如今的許昌學院從當初城市郊區的70餘畝發展到東城區的1000餘畝,教職工從數十人發展到1500餘人,在校生由400多人發展到23000多人,從三四個學科發展到62個本科專業和16個專科專業,並且擁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試點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有6個河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作為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試點、首所省市共建的轉型發展學校、首批“示範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許昌學院入選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項目,已經完全從師範類專科學校轉變為一所理工為主、多科協調、富有特色的綜合性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了華麗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