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五代史伶官傳序》 意譯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並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擁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後來都背叛我而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後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裡恭敬地請出箭來,裝在絲錦口袋裡,使人揹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放回宗廟。

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神位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完成。那時,他那神情氣概,是多麼威風!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裡發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道去哪裡好;到了割下頭髮來對天發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溼衣襟的可憐地步。那時,他怎麼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是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的緣故嗎?或者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於人事呢?

《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英雄豪傑,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十個戲子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後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唉!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疏漏積累釀成的,而聰明智慧英勇果敢的人,多半沉溺迷陷於所溺愛喜好的人事物中而窮困無路以至滅亡,難道僅僅只是戲子伶官誤國的嗎?因此作《伶官傳》。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五代史伶官傳序》導讀賞析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有《歐陽文忠集》。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

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不滿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其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時代背景

歐陽修所處的時代,正是北宋王朝開始由盛到衰的時期,社會上各種矛盾日趨尖銳,政治上流弊痼疾日趨嚴重,社會危機越來越令人不安。宋仁宗慶曆初年,以王倫、李海等為首的人民暴動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擾西北邊鏡,屢敗宋軍。在這種情況下,歐陽修憂心忡忡,很耽心五代慘痛歷史再將重演。而宋太祖時薛居正奉命主修的 《舊五代史》 又 “繁猥失實”,無助於勸善懲惡。於是自己動手,重新修史,撰成了七十四卷的 《新五代史》。此文是歐陽修為《新五代史伶官傳》作的序,也是一篇光照千秋的著名史論。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導讀賞析

文章開門見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國家的盛衰,事業的成敗,雖然有天命因素,但主要取決於人事,取決於執政者的思想行為。然後從“人事”下筆,敘述莊宗由盛轉衰、驟興驟亡的過程,論證主旨,並推論指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等見解,藉以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慾。觀點精闢透徹,發人深省。

本文闡明觀點的主要論據,是五代後唐莊宗先盛後衰,先成後敗的歷史事實。後唐莊宗李存勖是五代的風雲人物,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之長子,李克用在臨終之前,以三矢付莊宗要他報仇,叮囑切切。李克用死後,李存勖嗣位,他謹記父親遺言,討劉仁恭,伐契丹,滅後梁,建立了後唐政權。但其稱帝后,卻沉迷於奢侈享樂,驕傲自滿,寵信伶人,縱情聲色,荒廢國事,使民怨沸騰。四方藩鎮見伶人被寵愛,紛紛賄以財物,謀取私利。而那些正直的臣僚因不肯行賄,為伶人讒言所誣陷,竟無辜被殺。後唐國政於是日趨衰敗,動亂接連而生,在位僅三年,李存勖本人死在其寵信的伶人郭從謙之手。

最後在由《尚書》古訓引發作結,發出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吶喊,為當時統治者敲響警鐘,寄語深長,振聾發聵。

歐陽修目睹宋朝積弱不振的現實和當權者的驕奢淫逸,憂心仲仲,通過此文以古鑑今,全文緊扣“盛衰”二字,夾敘夾議,史論結合,筆帶感慨,語調頓挫多姿,感染力很強,成為歷來傳誦的佳作。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寫法特色

1、選例典型而有說服力。

2、闡發時則欲抑先揚,先極贊莊宗成功時意氣之“壯”,再嘆其失敗時形勢之“衰”,通過盛與衰,興與亡,得與失,成與敗的強烈對比,突出莊宗歷史悲劇的根由所在,從而得出“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與人”的結論,令人信服。

3、文章筆力雄健而有氣勢,表達情見乎辭,篇幅雖然短小,卻是一篇搏兔而用全力之作。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歷史資料:伶官作亂

李存勖稱帝后,他認為大功告成,開始迷上了看戲,還經常 油頭粉面的親自登臺表演,並取藝名為“ 李天下”。有一天,李存勖自我感覺良好的在戲臺上吊嗓子,連喊兩聲“李天下”,還沒被自己的優美嗓音陶醉完,就被一個伶人(演員)上去扇了他個耳光。莫名其妙的李存勖問伶人為什麼打他,伶人大義凜然的說:“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兩聲,那還有一人是誰呢?”李存勖聽了大為感動,覺得還是伶人真心為他著想, 那些個文臣武將什麼時候能說這麼高水平的話啊。伶人從此受到皇帝寵幸,不但可以自由出入宮中(不知道包括不包括後宮)和皇帝稱兄道弟,而且還能肆意侮辱戲弄大臣,弄得是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 李存勖還把伶人當作特務,讓他們借全國巡迴演出之際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當官職有空缺時,他置身經百戰的將士於不顧,而去封身無寸功的伶人補缺。在李存勖的縱容下,有一次伶人竟搶了駐守魏州將士們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軍隊上下怨聲四起、 離心離德。

公元926年,李存勖聽信讒言,冤殺了大將郭崇韜,李嗣源也險遭殺害。三月,李嗣源在滿懷怨恨的將士們擁戴下,自立為帝,進兵洛陽。李存勖這時候才想起軍隊的重要性,連忙率軍進攻李嗣源,結果走在路上,那些老婆被搶的士兵們就逃走了一半,李存勖知道形勢危急,便回到洛陽準備據城固守。不過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這時候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從謙看出皇帝已窮途末路,沒有了利用價值,於是趁他吃早飯時發動政變,把愛演戲的 李存勖活活燒死在宮中。“ 李天下”就這樣喪命在驚心動魄的特技效果中。不久,李嗣源攻入洛陽,後來從廢墟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屍骨,葬於雍陵,諡為莊宗。

「國風經典」伶官作亂 身死國滅:《五代史伶官傳序》賞讀

本號以弘揚正氣,傳遞正能量為旨,傳播文化經典、科學精神、文學藝術,實時圖文,評論答問,敬請批評,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