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指數發佈現場圖片

7月10日,2018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滬發佈,新加坡、香港、倫敦位列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上海排名提升一位至第四。亞洲航運中心崛起趨勢愈加明顯。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包含3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主要從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個維度來反映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發展的內在規律,全面衡量並真實反映一定時期內國際航運中心港口城市綜合實力。

領導致辭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上海市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趙永峰

上海市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趙永峰表示,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與波羅的海航交所強強聯手、深入合作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共同編制發佈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客觀、科學、全面地分析了當今全球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的發展現狀、特點和潛力,真實反映了各個航運中心的競爭力水平和發展趨勢,是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歷程中的重大創新,已經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向外界展現建設進度的重要指標。

作為“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的指定發佈地,北外灘擁有悠久的航運歷史文化積澱和深厚的航運服務產業基礎。從170年前的貨船碼頭,到九十年代的“東大名路航運一條街”,再到如今的“航運服務總部基地”,北外灘已集聚了4000多家航運服務企業和36家航運功能性機構,在航運經濟、航運保險、航運信息、航運金融衍生品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是中國大陸航運要素最齊備、航運企業最集聚、航運產業鏈最完整的區域之一。

當前,上海正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積極推進“五個中心”建設,全力打響“四大品牌”,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北外灘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繼續堅持高端引領,瞄準航運金融、海事法律、“三遊”經濟、航運人才服務等領域,不斷加快高端航運業態集聚,全力打響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基地品牌。同時,上海將繼續發揮北外灘“航運智庫”的作用,積極對接和支持航運指數的開發與研究,不斷提升在國際規則和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進一步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共同打造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曹文忠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曹文忠先生講到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國際形勢複雜,航運業肩負重任。當今國際經貿形勢錯綜複雜,中美貿易紛爭愈演愈烈,逆全球化的思潮抬頭,貿易保護主義持續發酵,貿易戰硝煙四起。據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5837億美元,其中以海運方式進出口3990億美元,佔比近七成。美國的貿易制裁將直接打擊清單內貨物企業的出口積極性,導致貿易訂單的減少,進而降低對航運的需求,這給全球航運市場帶來了下行預期。面對美國進口關稅的提高,中國航運企業應當努力拓展其他海外市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找機會。今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滬舉行,這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也給航運企業提供了一個廣交朋友的大舞臺。航運產業鏈上的各大企業都應主動對接進口博覽會,靈活調配內部運力,構建多元化航線佈局,增強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

第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已進入衝刺期。上海港是中國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最密、覆蓋面最廣的港口。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02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3%,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八年保持世界首位。根據規劃,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離2020年還剩不到兩年的時間,可以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已進入衝刺期。作為國家通訊社,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助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是新華社義不容辭的使命。為此,我們聯合各方連續數年在上海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和波羅的海交易所合作發佈“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二是和上海市交通委、虹口區政府合作發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藍皮書》;三是組織評選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大事件。這一系列活動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向全球航運界傳遞了“上海聲音”。

第三、簡要介紹一下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的基本情況。中國經濟信息社是新華社的直屬機構,統一管理和運營新華社的經濟信息業務,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服務領域最廣、產品種類最全的經濟信息服務機構之一。目前,中國經濟信息社承擔著四大國家級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任務:服務國家金融信息安全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新華財經”、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華絲路”、服務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新華信用”、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同時,中國經濟信息社還是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經濟研究中心建設主體,履行經濟思想庫和智囊團的職能。比如在海洋信息研究方面,已形成了海洋智庫、產業研究、課題諮詢、政策輔導等信息服務體系。

主旨演講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表示,對國際航運中心有一個基本的定義,現代國際航運中心是國際航運船舶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集聚規模整體位於世界前列、具有突出創新能力和魅力的全球港口城市。我們按照這個來對比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從競爭力和影響能力角度來進行評價和關注。

從早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提出的時候是比較弱的。2005年之後,以洋山港建成、上海港國際吞吐量達到首位等為標誌,我們整體評價達到了中等。到2016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展現出了“虹吸能力”,進入較強行列,也就是新成就、新起點的體現。今後逐步向“強”去發展,縱觀當今世界航運中心,並不存在一個超強的中心。

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新成就。

1.國際航運船舶流集聚規模居世界前列。上海港2010年以來集裝箱吞吐量規模連續8年居世界第1位。2017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023萬標準箱,郵輪旅客吞吐量297萬人次,成為全球第四大郵輪母港。2016年底,上海共有國際航運及其輔助企業2193家,其中國際船舶運輸企業69家,國際船舶代理 99家,國際船舶管理117家,無船承運人1864家,外商獨資船務公司43家,船舶交易服務機構1家,航運經紀企業22家。

2.國際航運資金流快速集聚。上海作為我國航運金融保險中心,業務種類實現眾多突破,業務規模明顯擴大,居於國內領先水平。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據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2017,上海居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6位,全球金融中心引領城市行列。2016年底主要銀行對航運產業授信總額2360億元,航運相關企業貸款餘額1454億元人民幣,融資租賃餘額239億元人民幣,船舶租賃餘額210億元人民幣。這些都是在上海國際航運資金流方面取得的成就。

56家財產保險公司經營航運保險直保業務,經營船舶險業務35家,貨運險業務55家,有3家再保險公司經營航運相關再保險業務,另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367家。

金融國際化程度仍有待提升,亞洲金融中心城市地位不及香港、新加坡和東京,國際航運業務結算以美元為主,資金成本長期高於國際市場,國際吸引力不高。海事責任險、離岸能源險和整體保賠險業務弱小,再保險能力弱,一定程度制約了我國航運企業的發展。從航運衍生品FFA的交易情況來看,上海自2012年啟動FFA的結算,仍在探索階段,交易不活躍,倫敦交易所(LCH Clearnet)、新交所亞洲結算行(SGX)、奧斯陸交易所(IMAREX-NOS)、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等世界四大FFA交易所。

3.國際航運信息流聚集取得突破。國內已經呈現出顯著的“虹吸效應”,僅虹口區集聚航運及相關服務企業就達4295家,集聚了波羅的海航運公會上海中心、波羅的海交易所分支機構和Inmarsat中國區總部等國際組織的二級機構。世界第一大海運企業中遠海運集團落戶上海,其核心集裝箱運輸、能源、碼頭和重工等核心板塊相繼落戶北外灘。在中國港口協會、上海航運交易所、中小航運企業聯盟等功能性機構基礎上,吸引中國船東協會、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等相繼轉移到上海,北外灘集聚的航運功能性機構達到35家。

在文化方面,上海共有20所高校在本科及以上開設12個航運領域的學科專業,7家大學佈局航運中心研究機構,船員服務和航運人才穩步推進。上海航海博物館在文物收藏、社會教育、航運科普宣傳等方面作用日益顯現。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一帶一路”貨運貿易指數與“海上絲綢之路”運價指數等得到國際市場認可,海運“達沃斯”國際海運年會、BIMCO全球會員大會、中國航海日等相繼在上海舉辦,“上海聲音”在世界海運的影響力日益提高。

在相關的國際上的評價上,國際航運組織大都集聚歐美,亞洲區域組織集聚規模也落後於新加坡。《經濟學家》公佈的“2017年全球宜居城市”,上海在全球 140 個城市中排名第81位,亞洲第9位;科爾尼全球化城市指數(GCI),2017上海在全球128個城市中排名第19位,亞洲第6位。這是我們值得去努力的地方。

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任務。

1.鞏固國際航運船舶流中心地位,完善深水碼頭佈局和集疏運通道建設,使碼頭吞吐能力保持適度超前,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集疏運系統適應城市發展和吞吐量穩定增長需要。推進郵輪碼頭工程、綜合交通配套和口岸配套設施建設,拓展郵輪產業鏈,積聚郵輪上下游企業,豐富提升郵輪產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管控措施,加快岸電設施推廣和應用,推動綠色航運發展。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動貿易相關數據的開放與共享。

2.持續吸引航運資金流、信息流集聚。搭建和完善航運法律服務、高端航運人才、船舶交易等各類航運功能平臺建設,營造高品質的綜合服務環境,吸引各類航運服務機構落戶。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航運保險註冊制改革,出臺有關融資租賃的財政扶持政策,積極探索與國際接軌的稅收政策,推動航運金融衍生品業務發展。推進長三角區域港口合作和長江經濟帶港航發展,服務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實施,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區域治理與航運資源配置能力。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上海海事大學原黨委書記於世成

上海海事大學原黨委書記於世成表示,一、“上海航運服務”品牌的含義。1.我們講到上海航運服務的時候可以泛泛而談,而現在談的是要把“上海航運服務”作為品牌來建,顯然有特定的含義。從品牌的角度來說,“上海航運服務”要求是要航運要素集聚,比如說中遠海運的總部放在上海,這就是航運要素集聚。

2.作為“上海航運服務”品牌,政府管理要規範、高效。要提升“上海航運服務”品牌的含金量,上海關於航運管理的服務是很好的。他舉了2015年天津港的“812爆炸事件”的例子,說明要講品牌政府的管理必須要規範、高效。要有其他城市港口沒有的含金量,否則談不上品牌。

3.“五個中心”建設互相融合。上海原來是“四個中心”,這幾年增加了一個科創中心。我們一直說國際航運中心不要單槍匹馬,就航運講航運這是不科學的。現在上海提出要“五個中心”建設互相依靠、互相支持,才有上海航運中心建設進一步的發展。

二、“上海航運服務”發展現狀。我們各種場合都在談“上海航運服務”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是說它發展,說它進步的。今天上海要進一步提升高端航運服務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上海航運服務”的發展現狀有兩點不足。1.與國際對標,差距明顯。從海事法律服務來說,倫敦處於領先地位,從支持航運業發展的舉措可操作性強來說新加坡處於領先地位。新加坡對航運非常重視,而且這個重視是規劃重視、資金重視、操作性的具體方案落到地。你可以發現國際上的各大船舶公司都認為新加坡的航運支持是最接地氣的。從自由貿易港來說,香港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在這三個方面,我們與倫敦、新加坡、香港是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的。

2.戰略定力不夠,政府也好企業也好,包括我們搞研究的各個方面,整體上急於求成的心態都比較普遍。從領導角度來說,提這個問題很正常。但是航運中心建設到今天,不是造一個碼頭,造一條船,我們講的高端航運服務業影響力的提升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資金的問題,確實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

三、持續增強“上海航運服務”品牌國際影響力。規劃現在已經有了,大家也很熟悉,比如說《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國發〔2009〕19號;“十三五” 時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規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共上海市委關於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中共上海市委關於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到2020年是3年時間,按照上海的規劃講,經過5年努力(2018-2023),使上海“五個中心”的核心功能顯著增強。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勞合社大中華區負責人、勞合社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璁

勞合社大中華區負責人、勞合社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璁表示,航運保險是世界現代保險制度的起源,也是中國保險業的起源。航運保險是發展國際航運和國際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上海國際自貿區建設的深入推進,航運保險成為連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的關鍵點,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國際航運佔世界貿易總量的90%,航運業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隨著世界航運中心向亞洲轉移,中國在全球航運市場的影響力逐年增加,特別是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五個中心”的建設步伐加快,成效逐漸顯現。“五個中心”相互支撐,相互促進,良性發展。我們很欣喜的看到,2017年上海航運業發展成績喜人,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023萬標準箱,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遊輪港完成旅客吞吐量297萬次,同比增長2.7%,繼續保持全球第四,亞洲第一。長江口深水航道超大型船舶雙向通航試驗順利實施。“一帶一路”航貿指數正式發佈。

航運業是國際化程度極高的行業,並且受到來自國際經濟、政治、金融乃至科技各個方面的影響。目前國際航運業仍未完全擺脫冰點,來自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不斷增強,全球主要經濟體貿易轉型和合作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相比國際航運面臨的變化與高度不確定性,國際航運保險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客戶的投保需求和風險形勢都在發生快速改變。港口風險是重大挑戰之一,巨型集裝箱船發展,帶來了累計風險激增。同時新興科技也在改變航運業風險格局。比如說無人駕駛輪船將引發更高的網絡安全風險,這給保險定價和條款的設計提出了新要求。

船務公司為擴大規模效應,兼併收購,保險成本預期持續降低,這也為長期低迷的全球航運保險帶來更大壓力。隨著世界航運中心向亞洲轉移,中國已經成為繼英國之後的第二大航運保險市場。中國航運保險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近年來,隨著各項激勵性政策出臺和落實。中國航運保險向上海聚集明顯,為上海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帶來新機遇。面對來自政策和市場的機遇和挑戰,中國保險業特別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各家保險機構要充分抓住機遇,正視挑戰,通過不斷創新來適應發展,進而引領不斷變化的保險需求。

一是要提升航運保險新產品的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海上責任保險,港口責任保險。二是滿足客戶全方位多方位的投保需求,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航運保險解決方案,充分藉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契機,支持上海“一帶一路”橋頭堡作用的發揮,為沿線國家航運企業提供保障,推進航運保險發展的新高地。四是打造富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培養和吸引國際化風險保險人才,促進創新能力的發生。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一帶一路”是一項偉大工程,蘊含重大發展機遇,也面臨新的發展環境。“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保險公司開拓國際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擁有全球專業能力的再保險公司帶來更多的業務機會。勞合社曾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勞合社正在和中國保險業合作,積極保障中國經濟海外利益。勞合社與國內保險機構共同為我國航運事業保險銀行。我們也積極與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同業加強溝通合作,共同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出謀劃策。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斌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斌表示振華重工非常重視國際化發展,目前在港機領域岸橋產品連續20年全球市場份額第一,連續10年全球市場份額70%以上,產品進入101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振華重工為洋山四期全自動化無人碼頭,目前也處於行業領先水平,最近聯手上海港結合碼頭航運信息和公司內部數據,整合全球資源,在目前實現全球設備信息查詢等功能基礎上集成電商平臺作用,逐步實現二手物資交換,設備智能運維等功能。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振華重工也是全球最大的特種船運輸企業,這也是振華重工的核心競爭力和獨門武器。

指數發佈

新華社總經理室副總經理兼上海分社副社長潘海平,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曹文忠,波羅的海交易所亞洲區負責人Chris Jones,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副總裁張鳳明共同發佈 2018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上海市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趙永峰,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俞曾港,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李蒞,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局長洪衝,上海海事大學原黨委書記於世成,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經濟師賈大山,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張林,上海市虹口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強,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袁泉,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黨委書記張東蘇,勞合社大中華區負責人、勞合社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璁長,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斌共同見證。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指數發佈現場圖片

解讀“2018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中國經濟信息社指數中心楊瑞

中國經濟信息社指數中心楊瑞介紹,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今年指數研發過程當中增加了智慧航運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專題研究,整個指數從研究方法論、綜合及分項評價結果及專題解讀三個維度評價。評價原則方面,始終堅持真實性、全面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四大原則。樣本選擇充分考量港口吞吐量、港口設施、航運服務等關鍵指標,並融合國際航運專家委員會意見篩選出43個港口城市作為樣本池。其中,亞洲18個,歐洲12個,美洲8個,非洲及大洋洲5個。指標選取方面,從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個維度,表徵國際航運中心內在特質和發展規律。數據均來自於權威機構,規範穩定,口徑統一。

綜合對比2014-2018年的結果,總體較為穩定,新加坡、香港、倫敦、上海、迪拜位列前五,上海憑藉快速發展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及長三角城市群協同發展效應,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排名升至第四位。其中,新加坡、香港、倫敦等是典型的傳統型航運中心。創新引領型航運中心則是以上海、迪拜、寧波舟山、廣州、深圳等為代表的亞太地區航運中心,這些航運中心依託科技創新、腹地經濟、城市連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實力型航運中心。從全球區域排名分佈方面來看,全球前十,六個在亞洲,三個在歐洲,一個在美洲,亞洲樞紐地位穩固。航運經紀服務方面,倫敦依然佔據領先地位,以新加坡為首的亞洲第二梯隊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灣區是航運中心與腹地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經濟集聚區。目前,世界灣區主要包括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倫敦灣區,其獨特的區域發展模式,為地區經濟提供了重要增長點。近年來中國灣區經濟表現強勁,粵港澳灣區、滬杭甬灣區、環渤海灣區和北部灣灣區發展迅速,開始引領亞太新灣區的發展。滬杭甬灣區,港口密集,通江達海,坐擁上海、寧波舟山世界頂級良港,共有23個港口,21個機場以及40座大型橋樑,高端製造、現代物流與發達的互聯網產業高度融合。

自2013年10月,中國首次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積極響應,目前,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航線發展方面,主要包括中國—東南亞航線、中國—南亞航線、中國—中東北非航線和地中海地區航線。其中,中國—中東北非航線和地中海地區航線輻射範圍較廣,沿線覆蓋國家達25個,主要掛靠港口38個。從海上絲綢之路航運市場環境方面,近年來,沿線國家港口設施與通關效率逐步提升,中國、印度上升趨勢尤為明顯。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波羅的海交易所中國區總經理李賢明

波羅的海交易所中國區總經理李賢明認為,國際航運中心成功的標誌不僅取決於一些傳統的指數,比如吞吐量、規模,而是要更多取決於這個港口的戰略位置,以及提供的專業服務和政府政策等因素。最近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顛覆性技術都在改變航運業傳統的一面。港口也在越來越多的使用新科技變得越來越智能,新技術不僅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同時也節約成本。現在有一些港口已經實現了全自動、無人操作、24小時不間斷裝卸貨物服務。另外,大數據越來越多用於優化企業流程,用於智慧港口,提高港口的競爭力。港口在投資於技術的同時,也要更多的投資於人才。

從全球十大航運中心的排名來看,首先是新加坡再次蟬聯榜首,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同時新加坡這個國家也是在創新技術上最為領先的國家。新加坡政府提供了非常有利於創新的政策支持,這同時也是一個乾淨、清潔和舒適的國家。新加坡同時也是全球航運企業最願意入駐的城市之一。同時香港變化非常大,作為傳統的航運中心,現在已經融入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所以這一次香港獲得了第二名的排名。倫敦原本是全球公認的全球金融和航運中心,但是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方面滑落到第三名。倫敦在航運人才方面,仍然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城市,但是如果從技術、港口基礎設施來看倫敦仍需要努力。第四名是去年排在第五名的上海,上海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為繁忙的集裝箱碼頭,也有更多的政策來吸引國際航運企業入駐上海。同時,上海還有一個在2020年成為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的願景。第五名的迪拜主要優勢是處於非常好的戰略位置。從前五名的排名來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向東方轉移的趨勢。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新華社上海分社融合報道中心主任賈遠琨

新華社上海分社融合報道中心主任賈遠琨表示,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回望中國航運發展歷程具有特殊意義。改革開放浪潮推動上海一步一步走向國際航運市場中心,城以港興,港以城榮。廣闊的經濟腹地、密集的運輸網絡、科學的運轉機制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優勢。賈遠琨提出,上海具備全球資源的配置能力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體現:

一、資源集聚: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八年保持世界首位;上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1.12億人次,排名全球第四;上海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三;上海港年靠泊郵輪512艘次,成為全球第四、亞洲第一郵輪母港。上海作為國際樞紐的磁力不斷加強。資源優勢在國家戰略的推進下更優更強。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積蓄能量。上海港37%的貨量來自於長江沿線,從上海乘坐國際郵輪的遊客四分之三來自於長三角,上海港國際貿易集裝箱吞吐量中“一帶一路”國家佔據35%,並且增長勢頭非常強勁。上海港在長江沿線20多個港口投資,並建立起統一高效的管理系統,真正發揮龍頭作用,帶動長江流域構建完整的物流網絡,溯江而上,物流體系的完善推動了產業轉移和優化佈局,為航運樞紐提供了更多優質貨源。近期,上海發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明確部署了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航運運營中心的行動安排,即建成智慧高效的集裝箱樞紐港、品質領先的航空樞紐港和國際一流的郵輪母港。

二、能級提升:航運金融、保險、經紀、仲裁、信息等高端航運服務的不斷強化潛移默化地引導著資源的流向。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在高端航運服務配置功能還需要加強。高端航運服務業是一項系統工程,迫切需要補足的服務門類下大力氣推進,在航運經紀、航運金融、海事仲裁等多個領域,上海都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未來要實現從有到優的突破。截至2017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班輪公司、排名前四的郵輪企業、全球九大船級社、國有和民營主要航運企業均在上海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上海航運交易所的集裝箱運價指數成為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的風向標。上海海事仲裁案件數量全國佔比達90%,上海海事法院正著力打造國際海事司法中心。未來,更多國際知名航運服務企業、國際航運組織和功能性機構將加速入駐上海,更多航運報價、航運仲裁、航運創新也將不斷落地,推動上海航運服務品牌走向全球、服務全球。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的國際航運中心。

三、開拓創新:港口作業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引領型轉變。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憑藉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逐漸從跟隨者變成創造者,打造國際航運市場的“中國樣本”。2017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試運行,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化碼頭。創新活力不只體現在裝卸作業上,口岸通關管理也更加智能化、信息化。2018年5月,上海口岸沿用近30年的集裝箱設備交接單實行電子化試點,實現24小時報送,提高報關效率,還緩解了交通擁堵。更大的活力來自於體制創新。啟運港退稅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吸引1700多家航運相關企業落戶,這些都得益於上海的創新。未來三年,創新將不斷走向縱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將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新技術應用,實現航運產業轉型發展。與此同時,樞紐港建設需與城市發展相協調。上海將打造航運科技創新高地,實現能源清潔、能耗節約、汙染物受控、土地岸線資源集約利用。

上海:亞洲航運中心的崛起

波羅的海交易所亞洲區負責人Chris Jones

Chris Jones表示,航運包括很多細分的行業,中國還有“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的連接性、陸海聯運的有效性有很大的提升,而且也讓行業相互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在整個價值鏈上每一個部分都很重要,共同協作才使得海運市場不斷繁榮。“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通過分析航運行業中各個地區的優勢和劣勢,為全球航運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如果沒有直接和間接的支持,航運中心是很難繁榮發展的。另外,指數還鼓勵減少航運業對環境的汙染。

Chris Jones認為,新加坡排名靠前主要是集聚效應,同時也包括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新加坡一直致力於東西方的連接。新加坡的海運行業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在航運越來越多向東方轉移的情況下,排名前10的城市有超過一半都在亞太區域。當然這得益於製造業從東方向西方的轉移貨物要不斷地從新加坡、青島、寧波、上海、釜山、香港運出。但這並不只是一個亞洲製造的故事。從行業來說,航運市場正在發生不斷變化,上海、新加坡、香港的造船、承運等業務越來越廣泛,波羅的海航交所也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波羅的海運價指數未來將更多考慮到幹散貨和集裝箱的運價。Chris Jones表示,租船和船東的關注點也慢慢向東方轉移,波羅的海航交所已經有270年的歷史,自從建立伊始就致力於促進海運行業發展,未來要在指數和報告方面不斷趕上以亞洲為中心的國際經濟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