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四种断舍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种断舍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尘世繁杂,压力丛生,现代的人们开始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断舍离、为生活做减法。通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过上梦想的生活,这就是“断舍离”。

“断舍离”的生活理念,由山下英子的同名书籍《断舍离》引申而来,提倡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重新审视你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梳理自己,找到内心焦虑与不安的源泉,不再从外界获取力量,而是从深层次更加了解信任自己,获得来自内心的能量。

行为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所有权依恋”,就是说我们总是倾向于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无论是有形的汽车、房子,还是无形的观点、看法,所以,初恋女友总是特别好看,老房子住着就是舒服。

依恋过去的心智模式会成为我们的障碍,无论是物品还是其他,都需要常常清零。

“断舍离”的理念,也应该用在我们的心智上,而不仅仅是扔东西。

四种断舍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001 物品的断舍离

我们从小被教育“一粥一食来之不易,要珍惜”,家里总是留了很多没有坏但是永远派不上用场的物品,生存空间一次又一次被挤压。

有时候,极大的节俭就是极大的浪费,即使保存的是以后真的用得上的东西,当你需要的时候,你也要付出3个成本:第一,把它找出来的成本;第二,一直保存它的成本;第三,没法用更好的东西的成本。

你的时间难道不值钱吗?

不扔东西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从心底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我们使用的物品,都真实的反映自我的评价。如果你经常购买打折的物品,潜意识里你是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高端的昂贵的物品。

也许我们现在只是一个上班族,物质上不是那么富足。没关系,你可以用买十件打折衣服的钱用来购置一件得体大方的适合自己的衣服,穿上它,想象你的偶像或者你想成为的人是怎么生活和工作的,按照你想像的去做,你要相信那件衣服有神奇的魔力,可以带领你去到你想去的地方,帮你挖掘出全新的自己。

002 能力的断舍离

如果你把你的能力当作生命,很多人可能会发现——你固定作一件事情已经很久了,长久以来,你对外界的判断是稳定的,你的反应是固定的。因此才有了那句话:“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是要到75岁才埋。”

英特尔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盘制造商,1985年,当连续六个季度收入下降后,英特尔下决心放弃存储器生意,去做处理器——结果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英特尔是最大的CPU生产商。

所以不要抱着过去的成就不放,过段时间,就要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现在在招聘市场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哪些能力正在升值?哪些正在贬值?

假如今天你的行业开始转型,你的组织开始倒掉,你会凭借什么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找到下一份更好的工作?

四种断舍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003 知识的断舍离

苏格拉底曾站在大街上自豪地宣称,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每天都被无数的商品、信息、观念、娱乐、工作等狂轰滥炸着,而所思所想也都是欲望、成功、地位等。以至于脑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偶尔停下来,也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

现阶段,整个时代恰好进入了推崇“个人成长”的全盛期,只要你想学,网络上各种音频视频课程应有尽有。一方面是”知识付费“提供的铺天盖地的知识洪流,一方面是身处洪流里,越学越慌张的我们。

当知识涌来的时候,当然不能全盘接受,问自己:这个信息对我当下要做的事情有用吗?这个信息的有效性会持续多久?你会发现:大部分热点新闻,2周以后会完全过去,基本没用;每个领域有很大一部分系统知识已经过时,并不一定要学完;只有核心的通用知识,放到未来仍旧有用的知识,是值得保留的。

身处知识信息过载的时代,唯有化繁为简、为我所用,才能沉淀,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

四种断舍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004 人际关系的断舍离

有时候,那些不那么擅长交际的人,反而显得纯粹。

出道这么多年,梁朝伟很少传出过负面新闻。他不喜欢交际应酬,总是和外界保持着一定的疏离感。

一拍完戏,大家出去喝酒唱歌,梁朝伟却总是一句:“你们玩,我回家。”

内向又不爱交际的他,却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有声有色,比任何人都享受孤独。

他喜欢读书,从沈从文、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读到劳伦斯·布洛克。

他还专门请了在英国教王室画画的老师教他画画,从中体悟生活。

他还去上了4天3夜的禅修班,在简陋的房屋中感受自己。

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而梁朝伟正是将这种简单活到极致。

断舍离强调“需要、适合、舒服”的,朋友也是这样。

挚友只需三五个,价值观一致;朋友可能多一些,趣味相投,能玩到一起;弱联系的熟人更多,了解彼此的背景,有事情可以互相交换意见资源;商务伙伴则成百上千,为了流通资源。

你需要将你的人际关系清理、分层。

总结一下,断舍离的核心,在让你通过放下手头的东西,去抓住你一直忽略的东西。在清理中,我们可以发现障碍自己的心智模式,理解自己的真实喜好,通过清理,给新的可能性和人生超链接留出空间。

摆脱负累的“冗杂”,回归自己的本心,就会活得轻快洒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