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撤地設市二十年丨玉溪脫貧攻堅幹在實處、走在全省前列

撤地設市二十年丨玉溪脫貧攻堅幹在實處、走在全省前列

撤地設市二十年丨玉溪脫貧攻堅幹在實處、走在全省前列
撤地設市二十年丨玉溪脫貧攻堅幹在實處、走在全省前列

“通過土地流轉,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289元,比土地流轉前的2013年整整增加了3499元,一舉摘除省級貧困村的帽子。”6月6日,站在大片綠油油的柑橘地的埂子上,新平縣平甸鄉磨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普朝忠感嘆這天翻地覆的變化,20年前,因山勢陡峭、土地貧瘠、乾旱缺水,土地效益十分低下,磨皮村2013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

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玉溪脱贫攻坚干在实处、走在全省前列

磨皮村柑橘掛果(資料圖) 曾永洪 攝

這只是玉溪脫貧攻堅成效的一個縮影,中國改革開放40年、玉溪撤地設市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消除貧困、補齊短板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扶貧資金投入不斷加碼

敢為人先是玉溪人的本色。在脫貧領域,玉溪各級領導幹部不斷大膽探索,孜孜尋求新的減貧模式,創造更大的脫貧效果,早一天讓群眾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玉溪市在總結多年“插花戶”扶貧工作得失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扶貧方式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一次性補貼,幫助發展生產的扶貧方式。扶貧工作從分散、零星的“插花戶”方式向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開發式扶貧轉變,從質和量兩個方面推動扶貧工作實現歷史的變革和飛躍。

1998年撤地設市後,玉溪不等不靠,持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堅持自力更生與國家扶貧相結合,堅持治窮與治愚相結合,堅持開放與開發相結合,堅持區域開發與扶貧到戶相結合,堅持把扶貧工作與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九五”期間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472.71萬元,“十五”期間,以解決溫飽為目標,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15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後,玉溪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優先保障重點。認真落實金融扶貧政策,積極爭取各類金融機構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生態環境治理等扶貧開發項目的信貸資金支持。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助學貸款、婦女小額貸款、康復扶貧貸款實施力度。給予縣區更多扶貧資金整合使用的自主權,支持縣區圍繞本縣突出問題,把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社會扶貧資金捆綁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9.84億元,比“十一五”時期增加4倍。截至2017年底,全市9個貧困鄉鎮、75個貧困村和“直過民族”拉祜族整鄉整村整族推進項目完成投資35.2億元(其中行業扶貧投資27.6億元,是專項扶貧投資的3.7倍)。

形成全社會幫扶大格局

玉溪是全省16個州市中唯一沒有國家、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片區縣的州市,但這並不意味著玉溪沒有貧困鄉鎮和貧困村,相反,玉溪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的問題尤其突出,部分地方的貧困程度仍然很深,攻堅難度很大。如果這些貧困鄉村和貧困群眾不能率先脫貧,玉溪就不可能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我市緊緊抓住“誰來扶”這個核心,著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扶貧工作隊,建強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部,緊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制定出臺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方案》和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金融扶貧、兜底保障、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1+N”配套政策措施,精準施策,形成了脫貧攻堅“組合拳”,為脫貧攻堅提供製度保障。

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玉溪脱贫攻坚干在实处、走在全省前列

市委書記羅應光帶頭開展扶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工作

率先小康,時不我待。為了讓全市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讓貧困鄉鎮早日出列、貧困村早日脫帽,玉溪不斷創新機制,持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形成全社會幫扶的扶貧大格局。2015年,全市以“掛包幫”“轉走訪”為主要措施的扶貧攻堅戰已緊鑼密鼓展開。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真扶貧、扶真貧,創新完善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扶貧參與機制,精確配置社會扶貧資源,集中力量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貧困群眾的實際困難。開展“掛包幫”和“萬企幫萬村”活動,全市共有632個單位2.47萬名領導幹部掛包貧困鄉鎮、貧困村和幫扶貧困戶,做到貧困鄉、貧困村和貧困戶全覆蓋;有99家民營企業與75個貧困村簽約幫扶全覆蓋,1萬餘戶貧困戶從中受益。2017年,在貧困地區的37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貧困戶2252戶,戶均增收9500元以上。

全面小康已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撤地設市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玉溪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面落實“六個到村到戶”和“五個一批”政策措施,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2017年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綜合評價為好,全市2011年至2017年累計減貧32.92萬人。截至2017年底,僅有3946戶12440人未脫貧,縣、鄉、村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198個貧困行政村、9個貧困鄉鎮脫貧退出,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0.78%,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玉溪脱贫攻坚干在实处、走在全省前列

新平縣建興鄉帽合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後新貌

貧困地區收入水平明顯提高。全市貧困鄉、貧困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5369元增加到2017年的9368元,增長74.5%,年均遞增14.9%,比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4.9個百分點。

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玉溪脱贫攻坚干在实处、走在全省前列

又是一年豐收季(資料圖) 蔣燕 攝

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與1978年相比,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由91.32萬畝增加到120.99萬畝,增長32.5%,旱澇保收面積由58.82萬畝增加到65.56萬畝,建成農村小型水利工程30餘萬件,受益人口163.98萬人。全市公路里程達17321千米,是改革開放初期1979年的3.9倍,全市納入統計的673個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達100%,全市鄉鎮通客車率達100%。實施易地搬遷近4萬人;實施危房改造220673戶,貧困地區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廣播電視戶戶通,行政村通寬帶、有標準衛生室和職業醫生、有文化活動室,鄉鎮有綜合文化站。

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玉溪脱贫攻坚干在实处、走在全省前列

峨山大龍潭迭所村衛生所條件大大改善 蔣燕 攝

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立和落實。貧困戶參加基本醫療、大病保險、大病救助保險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100%,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做到應保盡保。玉溪市各項教育指標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教育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繼續保持全省前列,建檔立卡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子女實現“零”輟學。

今後,玉溪市委、市政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扶貧扶智扶產業,嚴格落實“四個不脫”,繼續落實“掛包幫”“萬企幫萬村”和駐村幫扶等機制,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管理機制和持續增收長效機制,持續開展“回頭看”“回頭幫”,激發扶貧內生動力,始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精準施策、真抓實幹,確保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幹在實處、走在全省前列,最終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玉溪日報記者:崔永紅

審核:楊雪

終審:李向文

~ ~ ~ ~ ~ ~ ~ ~ ~ ~ ~

長按二維碼掃描關注“玉溪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