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飯口

飯口指餐館、飯館進餐人數最多、業務最忙的時間。通常是中午和晚上正餐時間。飲食店應在飯口時間配備足夠的服務人員,全力接待好顧客。

開堂

飲食業店鋪開始營業稱為開堂。開堂前廚房進行原材料粗加工和精加工,準各調輔料;招待員清掃店堂,安放好桌、椅,備齊小餐具,然後打開大門營業。

收堂

飲食業店鋪停止營業稱為收堂。收堂後不再接待顧客,售票員結賬,廚房收撿存貨,招待員繼續為已就餐的客人服務(添飯,加湯等)。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湧堂

湧堂指餐廳、飯館的營業高峰。即就餐顧客人數達到滿座的時候。

吊堂

餐廳、飯館為準備貨源或工人輪休,營業處於低峰時,以少數品種維持營業的行語。

冷堂

冷堂指餐廳、飯館的營業處於低峰,就餐顧客稀少,店堂冷清的行語。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亮堂

亮堂指餐廳、飯館的營業冷清,基本上無就餐顧客的行語。

走班

餐廳、飯館午後吊堂時,一部分人員離開崗位外出休息一段時間,稱之為“走班”。

正餐

正餐指飯店、餐館供應的午飯、晚飯。現在的消費習慣,顧客多在正餐時間內吃午飯和晚飯。因此,必須作好正餐供應,以適應顧客需要。

便餐

便餐指顧客進餐無一定的特殊要求,根據飯店供應的品種,隨便買幾份菜佐酒、下飯,稱為便餐。

零餐

是飲食行業中與包訂席桌相對而言的供應方法。顧客隨到隨吃,吃啥買啥,稱做零餐供應。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散座

飲食店鋪為零餐顧客提供的餐位,也指零餐點萊的顧客。

點菜

跟據餐廳提供的菜簿、菜牌所列菜點,食客按其所好,隨意選擇,自行定菜,叫做點菜。

合菜

餐館根據食客每人或幾人所定的金額,配成幾種適合顧客需要的菜稱合菜。

通常由兩葷兩素一湯,或三葷一素一湯組合而成。其菜餚用料的貴賤,則取決於預訂合菜者所出價錢的多少。

包飯

餐廳、飯館中的一個服務項目。由飯館和顧客雙方約定,一方按月付給規定的飯金,一方負責供給飯食。包飯的標準可高可低,包一餐、三餐均可。另外,凡單位開會向餐廳、飯館訂的會議伙食,每人每天按一定價格收費,也稱包飯。

出堂

本指南堂館的一項經營業務,即派廚師出堂,上門為客人操辦筵席。現亦稱顧客到店買飯買萊後端出店外為出堂。菜餚出堂也稱“外賣”。

設施術語

招牌

寫有店名,掛在門前或寫在門面牆壁上作為店鋪標誌的牌子。飲食業歷來很講究招牌名稱。有的名稱十分文雅而富詩意,如頤之時,不醉勿歸小酒家,帶江草堂,星臨軒,小雅等。

櫥窗

飯店、餐館等店鋪用以顯示經營特色和烹飪技藝,招徠顧客的宣傳設施。川菜餐館的櫥窗一般是以涼菜間作為展示菜品的窗口,常以名酒、菜點或半成品陳列其中。櫥窗陳設,應具有豐滿樸實,美觀大方,清潔衛生的特點。

望子

望子也叫“酒帘”、“酒望”、“酒旗”。古時酒家懸掛的布招,用布綴於竿頭,懸在門前,招引顧客。

幌子

幌子即“望子”,又指“酒旗”。古時店鋪用來招引顧客的布招,又特指酒店的望子。

堂口

覺口又稱“堂面”、“店堂”。餐廳、飯店中客人用餐的地方。

雅座

指餐廳樓中陳設比較精緻、座場比較舒適的小房間。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賬臺

收款結賬的服務工作臺。通常設在店堂內門口的左右側。根據服務方式(或“先吃後付”,或“先買後吃”)的需要,設人或兩人結賬。凡以先吃後付方式服務者,其賬臺應面對店堂,便於收款人員與食客聯繫,以節省顧客結賬時間。

座頭

舊時計算飯鋪、餐館規模大小的單位。一個座頭即一張餐桌。

餐位

進餐客人的座位。又作為餐廳、飯館規模的計算單位,以一客一座的形式計算。

餐桌

供進餐用的桌子。有圓桌、方桌和條方桌多種。

圓桌

餐桌的一種。有大、中、小之分。大圓桌一般用於宴會,有十個座位(圓面直徑約為160釐米),最大的可坐二十人,在宴會上作首席用。中圓桌設八個座位(圓面直徑約為140釐米),多用於零餐散坐。小圓桌坐四人(圓面直徑約80釐米),常見於小吃、麵食、點心店和冷飲店。

八仙桌

餐桌的一種。用料考究,製作精緻的一種大方桌,每方可以坐兩個人,一桌共坐八人,故名。傳統筵席和家宴時常用八仙桌作為餐桌。

長桌

餐桌的一種。舊時中餐多用此桌,一般只坐三方。現多用於西餐、宴會或咖啡

店。

桌圍

裝飾餐桌的桌布。用綢緞製成,上繡盤金花用於餐桌的圍邊,其作用是美化場

面。舊時多用於官府士紳舉辦的宴會上。

桌布

鋪設於餐桌上的專用布料,有裝飾餐桌和保護進餐客人衣褲的作用。桌布一般

為純棉製成,也有滌棉或塑料薄膜製成的簡易桌布。

轉檯

餐廳、飯店特製的桌面。圓形,置圓桌檯面正中,菜放其上,可以轉動。客人可按自己的喜好取食菜餚。

落臺

筵席服務放置瓶酒、飲料、備用小餐具,以及傳送、整理菜點的桌子。又稱為

“備餐檯”,多置於方便服務員工作的地方。

菜牌

書寫、公佈本店當日供應菜餚的名稱、價格的掛牌,供顧客點菜之用。因多用白粉書寫,故又稱“粉牌”。

粉牌

見“菜牌”條。

水牌

原為供人寫字用的特製木板,用水洗去字跡後可再寫,故名。後用作飯店菜目

牌的代稱。又稱“粉牌”、“菜牌”。

菜簿

飯店餐館中供顧客點菜使用的,記有菜品名稱、銷售價格的簿子。有的飯店每

席一本,有的飯店每個服務員一本,隨身攜帶,供客人索閱點菜。

手牌

餐廳、飯店中送到客人手上,供其挑選菜品的小型菜牌。多用木像框或塑料框製成。

酒席擔子

從前包席館和南堂館出堂所用的席擔子,用以盛裝餐具、用具、調料、湯以及菜餚,挑到客家,上門辦席。

抬盒

裝盛菜餚、點心的木盒子。舊時,為了給人祝壽或喪悼,由主辦人出資請包席館做一桌現成的菜點,裝入抬盒,由人抬著去,多作“供席”之用。

服務態度

服務員在接待顧客中,禮節、禮貌、儀容、語言等表現的總稱。以主動、熱情、耐心、周到為其衡量標準。它是服務質量好與不好的重要標誌之一,服務態度,關係到企業的聲譽和經營成果。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禮節

社會生活中人們所應遵循的禮法條規和道德標準,為大家共同遵守的禮儀程式。餐館日常服務工作中的禮節是:迎請顧客,招呼問好,安座介紹,上飯上菜,送客道別。宴會服務的禮節是:恭迎顧客,招呼問好,敬茶送水,照顧安座,依序斟酒,上菜上飯,撤換餐具,站立侍應,送客道別。

禮貌

通常指一個人在語言和動作上一種謙遜、恭敬的表現。日常服務和宴會服務的

禮貌是:招呼請座,稱呼得當,請不離口,態度謙和,行走輕快,禮讓得體,道別熱情。宴會服務的禮貌要求更高一些。不可當著賓客打噴嚏、咳嗽、搔癢、抽菸;不可打聽賓客職業、年齡、收入;不可指手劃腳、交頭接耳、評頭品足、高聲喧譁;不可與顧客搶前爭路,隨意打斷賓客談話。如果違反以上

各點都是失禮的。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迎賓

一種服務程式。也指餐廳、酒樓大門前迎接顧客,介紹本店風味特色,前行引座的服務員。設置迎賓表達了酒店、餐廳對顧客的熱情歡迎,融治了服務員與顧客之間的人際關係,反映了餐廳、酒樓的服務檔次,表現出服務人員的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

班前例會

餐廳工作人員每日上崗前例行召開的短會。前臺班前會主要檢查服務員服裝和

儀容,交待當班客人訂座情況,廚房菜品準備情況,講解當日菜單,安排勞動組合;廚房班前會檢查廚師著裝和個人衛生,交待存貨、進貨情況,安排當日菜品和勞動組合。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宴會服務

餐廳、酒樓的一整套服務程序。包括宴會前的擺臺、熟悉菜單、瞭解客人、迎賓、認客、安座、上香巾、斟茶等服務內容;宴會開始後斟酒、水、飲料,走菜,介紹菜品、分菜,上小吃、水果、香巾,換小餐具等服務內容;宴會結束後的核賬,送客,撤臺,清理小餐具,清掃餐室衛生等服務內容。

服務到桌

服務到桌指售票或開單到桌,杯、筷送到桌,酒、菜、飯送到桌,是接待零售顧客的一種傳統服務方式。

先吃後算

顧客先進餐、後付款,稱先吃後算。餐館的一種傳統服務形式。較先買後吃的服務方式更方便顧客。先吃後算有兩種方法。一是開單制:廚房憑單做菜,餐後憑單到櫃檯結賬。二是喊堂制:菜喊進廚房,餐後憑盛器計價,喊賬上櫃,櫃檯收款。後者要求服務員口齒清楚,喊出韻味,牢記價格,結算準確,動作敏捷,不錯不亂。

安座

安排座位之意。服務員接待零餐和筵席顧客的工作內容之一。安座應體現主

動、熱情的服務精神。見顧客進店,服務員即應主動迎上去,安排在適當的餐位上。習慣上,老年人和腦力勞動者,一般喜歡安靜,可安排在靠壁的地方;牽帶嬰幼兒的顧客,可安排在設有痰孟的附近等等。若進餐顧客較多,而某些餐桌又未坐滿時,可徵得顧客同意後“鑲座”,既能滿足客人需要,又可發揮設備的利用率。

開單

開單指餐廳服務員把顧客所點的菜品、酒水、飲料等用菜單的形式作出記錄。

單據一般一式叄份(一份交顧客、一份交廚房、一份交櫃)。單據必須註明桌號、顧客有否特殊要求(如“免紅”、“辣輕”、“清真”等)。

點酒

顧客就餐時選擇自己喜好的酒品,稱為點酒。點酒服務要求服務員能熟練地掌

握酒的分類、名酒特色,各種名酒的產地、價格及飲用方式,由服務員介紹後請顧客選擇。也可以由顧客自行選定酒類品種。

執臺

在筵席中臨場直接服務的工作稱執臺。臨場服務的人員叫執臺服務員。執臺

服務員的主要職責是:迎客安座,斟酒,上菜,介紹菜品,分菜,撤盤,上香巾,送水果,結賬,送客等。

上酒

宴前,執臺服務員根據筵宴主辦人的要求,事先將需用的白酒、果酒、啤酒、飲料等放置於落臺上,稱為上酒。通常,上酒的數量要較要求的數量多一些,以備臨時增加的需要。

上菜

上菜指服務員送菜上桌。服務技術之一。零餐散座的上菜,應以先冷菜、酒,後熱菜、湯、飯的次序,依序上桌,不可亂套。高級筵席,則須嚴格按菜單順序進行,不能錯亂。上筵席菜,須從第二主人即下方左邊入桌,不可從主賓和其他客人的座位側端上。端菜時菜不能高過客人的肩頭,更不能從客人頭上過去。每上一道菜之前,應將菜放在落臺上,先整理檯面,撤換菜盤,或移動盤位,留出空位後再上。同時須注意檯面菜盤擺的形狀。檯面是三個菜盤,可擺成三角形,四個菜盤可擺成方形或菱形,五個菜盤可擺成梅花形。移動的菜

盤應往下移。新上的菜應放於主賓面前。整形的全雞、全鴨、全魚之尾不能對著主位。上菜的動作要自然、大方、敏捷、輕巧,手要穩,心要細,不流湯汁,不可失誤。

史上最全川菜餐飲後廚行話,你聽都沒聽說過

走菜

服務員將廚房烹製好的菜餚端送上桌。

打划子

飲食行業內部幫助執臺服務員傳菜的稱呼。

托盤

飯店、餐廳、酒樓服務員派送酒水、菜點的服務程序。托盤要求:左手肘臂彎曲成直角,手肘離腰,手指托盤,掌成凹形,行走做到頭正、肩平、上身直。托盤服務體現了餐廳服務工作的規範化和文明禮貌水平。

斟酒

高級筵席服務技術之一。事先應瞭解各種瓶酒的性能,熟練地掌握鐵蓋、木塞

蓋、膠蓋等各種瓶酒的開瓶方法。開瓶前不宜搖動酒瓶。開瓶時瓶口不可向著客人,左手握緊酒瓶中部,右手持開刀,動作要輕、穩、準,避免瓶口破裂。斟酒時,先用左手持酒瓶,右手用潔白餐巾擦淨瓶口,然後換右手從客人座位的右方斟酒,動作要自然大方,輕輕倒入杯內。將斟好時,要順勢輕輕轉動瓶口,避免酒液四濺或漏滴在客人身上。不同的酒杯斟不同的酒,不能錯亂。斟酒的順序應從主要客人斟起,其次是宴會主人,然後從左邊依次斟完。斟酒的量以倒入酒杯的八分為好,客人要求滿斟時亦可斟滿。

分菜

舊時,主人以煮夾菜,分奉客人表示敬意,稱“分菜”或“奉菜”。四川飲食行業則

指宴會中,根據主人的要求,服務員用餐具將部分菜餚均等地分夾於每個食者的接食盤中(湯菜則用勺分別舀於食者的口湯杯中)。服務員分菜時,首先應照顧主要客人,依序而行。分菜是一種較高的技術,動作要輕,不能把湯汁濺落在客人身上,要注意分菜均勻,不能先多後少,更不容許只分給一些人,不分給另一些人。分菜的方法可細分為:執臺分菜,落臺分菜,托盤分菜。

撤盤

撤去筵席檯面上已經吃完或留下極少菜餚的盛器叫撤盤。撤盤的主要目的既是

為了使席面美觀,又是為了解決席面上陳放不了菜盤的問題。服務人員在撤盤時要注意掌握適當的時候,否則會對筵席氣氛帶來不好的影響。

上茶

服務程式之一。上茶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讓進餐的客人感受到得

到了熱情的接待。對有飲茶嗜好的客人,可根據需要提供其它服務。上茶時,應先注入少量開水於茶盅(碗)內將茶葉悶一悶,待茶葉發開後,再衝入開水(水不宜多,以七分為度)端上供飲。茶冷了要換水,上茶時手不能拿著茶杯口,有的要用托盤端上。

上毛巾

舊時稱“打帕子”。以前為餐館招待的一個服務項目,現為餐館筵席服務的一

個程序。筵席進行中,服務員至少要上三次毛巾:一頭、一尾、一中。如天氣炎熱或筵席規格高的,還要多上幾次。冷天的毛巾要燙,熱天的毛巾溫熱即可。若客人因特殊需要,應主動送上毛巾。毛巾要求清潔衛生,一般要噴上香水,行業內也稱之為“上香巾”。

上飯

餐廳和飯館的服務程序之一。分便餐和筵席兩種。便餐上飯多根據食客要求,

按所需的數量每人一碗上,亦可盛於一大的容器內,並放入飯瓢,同時配上人數所需的飯碗,任顧客自取。筵席上飯則宜少,上飯時間一定要在客人示意後方不失禮,亦不致造成浪費。

上水果

餐廳筵席服務工作中的一個程序。客人用餐完畢,將檯面清理乾淨以後,上時鮮水果,供客人清口、解酒之用。水果要新鮮質好,清潔衛生。有的需要去皮,有的需要懈散,有的還需插上牙籤。裝配成形態美觀、色彩豔麗的果盤上席,如果是整果則應上“每人每”,用盤子裝好並配上水果刀。

撤臺

便餐、筵宴終了,客人離席,服務員撤走檯面上的杯、盤、碗、盞等大小餐具,稱撤臺。

結賬

顧客用餐完畢,結算賬務稱結賬。適用於先吃後算的服務方式和承包筵席。現

在也稱為“買單”。

清場

清場指服務員送走客人以後,對客人用餐場地的清掃和整理,是筵席服務工作

的最後一道程序。清場的內容主要包括:清點水酒併入箱裝好;清點餐用具,特別是價值昂貴的餐用具(如象牙筷、銀餐具等),擦洗乾淨、放入餐櫃;搞好桌椅和地面的衛生;關好門窗、切斷電源等。最後還要請招待組長檢查後服務員方能離去。

送客

服務程式之一。顧客就餐結束,準備離開時服務員應及時在餐室或餐桌旁站立

送客,並應彬彬有禮地向客人說“走好”、“歡迎再次光臨”等謙語。送客體現了餐

廳對顧客的尊重,也體現了餐廳的服務質量。送客服務程式之一。顧客就餐結束,準備離開時服務員應及時在餐室或餐桌旁站立送客,並應彬彬有禮地向客人說“走好”、“歡迎再次光臨”等謙語。送客體現了餐廳對顧客的尊重,也體現了餐廳的服務質量。

翻檯

為提高餐桌的利用率,在營業時間內多供應顧客,第一輪用餐完畢,立即安排第二輪,稱為翻檯。節假日中承包筵席較多,一輪安排不完,可在用餐時間上提前或延後,作翻檯處理。

帶青

麵條中加放綠葉蔬菜,如萵筍葉、菠菜、豌豆尖等,稱帶青。

免青

麵條中不放綠葉蔬菜,稱免青。

免紅

麵條中不加紅油辣椒,稱免紅。

提黃

指表面條至顏色變黃時就起鍋,不要煮得太軟。

幹蔸

幹蔸也稱“幹撈兒”。麵條在面蔸裡瀝去水分,碗中只有調料,不另加湯汁稱為

幹第。

白提

白提指剛煮好且不加調料、湯汁、臊子的麵條。

帶壯

要求湯麵裡的油大一些,麵條的份量多一些。

大青

麵條中的綠葉蔬菜稱大青。

小青

麵條中的蔥花稱小青。

喊堂

喊堂也稱“鳴堂叫菜”,飯鋪的傳統服務方式。服務員給客人安座後,先擺上小

餐具,即介紹菜品,然後把定下的菜飯,以口喊形式通知廚房;待顧客餐畢結賬,又以口喊形式,通知收款臺,稱為喊堂。

鑲座

飯口時間零餐散座顧客擁擠,服務員主動與已在座的顧客商量,再安排顧客同

桌入座用餐,稱鑲座。

飯上叫

飯上叫指顧客在用餐過程中需要加菜的招待用語。這類情況就必須特殊處理,

菜出得越快越好。

帶快

招待用語。一般是指為照顧趕急的顧客而要求廚房出菜(或食品)快一些。

回燒

招待用語。指將顧客食用之剩菜再燒一次之意。如豆瓣魚打去刺渣後,加些蔬

菜或豆腐回燒,以供食用。

幹盤子

不見油、汁的下酒菜。可以是醃滷類的,如醃肉、滷肉、香腸、煙燻鴨和鹽水

等;也可以是乾果、幹豆、豆製品,如鹽炒花仁、沙胡豆、五香豆腐乾之類。

亮鍋飯

四川農村集市或中小城鎮的賣飯方式。把煮飯的爐、鍋都擺在進出店堂的顯

眼處,“亮”給顧客看見。亮鍋飯通常不用甄,將燜鍋飯直接舀入鍋裡熱著備用,具有熱烙、滋潤的特點。

帽兒頭

農村集市小飯鋪和城鎮四六分館盛飯時,先於碗中舀一些飯,再以木飄盛飯於其上,稍緊壓成圓形。因其圓形似舊時人們帶的瓜皮帽,故稱帽兒頭。

便湯

方便顧客的湯。一般用毛湯加調料兌對而成,也有加小菜燒的。便湯不收費,是飯館的一條不可忽視的便民措施。

甜湯

甜湯指放醋後帶酸味的便湯。也有稱無鹹味的便湯為甜湯的。

兩吃

一種菜餚同時配以兩種不同味碟蘸食,稱為兩吃;或一種原料做成兩樣不同風

味的菜餚,如兩吃鱖魚。

雙上

某一菜餚同時上兩份。

水碗

普通筵席上用以洗滌調羹的盛有白開水的碗。與甜羹或須用調羹取食的甜菜同

上。

水肉

水肉指燒豬、燒方將酥皮剝去後餘下的肉。通常是不食用的。若顧客需要,亦

可再加工烹製後供其食用。

過中

在筵席中冷碟後面上的麵點,供客人食用,稱為過中。

過橋

過橋也稱“過江”。飲食菜點的一種進食方式。如過橋抄手,即是把抄手舀於

一碗,調料另盛於一小碟內,食客將抄手在周料中蘸食。這種食用方式,稱“過橋”。食用過江豆花,亦是豆花與調料分盛於碗喋中,將豆花在調料中蘸食,稱“過江”。

隨手

隨手,服務員工作時所拿的抹布的代稱。因隨時拿在手中,故名。

收撿

飲食行業在每天供應完畢以後,對剩下的原輔材料、餐具、用具,為了避免變質、丟失而進行的處理、存放工作,統稱收撿。收撿是廚房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都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剩下來的半成品、成品、原料,當燒的燒,當餘的餘,當進冰櫃的進冰櫃,才不致造成浪費和損失。

宵夜

從前,部分四川人習慣於每日吃兩頓飯,有的人家於兩餐之外,還要在夜晚八九點吃點東西(多為酒菜、麵條之類),稱為“宵夜”,又稱“消夜”,有借飲酒消遣的方式度過這一個夜晚的意思。

高醋矮醬油

傳統飲食俗語。即將醋盛於高壺內,醬油盛於矮壺內,同置餐桌(或餐櫃)上,以示區別。此習已約定俗成,老幼皆知,至今四川仍在沿用。

打牙祭

打牙蔡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後泛指吃一頓豐盛的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