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傳統保險弊端解決迫在眉睫,區塊鏈保險推動向保險社會過度

國人不愛買保險,有數據為證。一般而言,保險行業有兩個公認的指標來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參與、購買保險的程度,一個叫保險密度(即人均保費額),另一個叫保險深度(即保費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在這兩個指標上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傳統保險弊端解決迫在眉睫,區塊鏈保險推動向保險社會過度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的產生。

一,我們大多數人習慣依賴“熟人”關係,應對風險靠互助。中國從古到今都是熟人社會,人與人在長期的交往和認同中形成了穩定的關係網絡。不論是個人還是家庭,應對風險主要靠關係網絡中的互助。比如,養兒防老就是典型的家庭內部應對風險的互助行為。

二,後天匱乏保險方面的知識,並且保險行業亂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人的保險意識是在不斷加強的,大多數人已經有了購買保險的意向,但是很多人遲遲沒有采取行動。不行動的原因是因為對保險業的不信任。很多的傳統保險產品設計有缺陷,國內保險業不成熟,一些產品設計和定價有缺陷,比如存在賠率過低、應當包含在保險責任內的風險未被納入等問題。而且傳統保險“理賠難”也一直飽受詬病。甚至一些保險公司會故意提高理賠的難度,儘量使鑑定不通過,不輕易讓客戶拿到理賠款。

三,傳統保險推銷行為像傳銷。保險公司大量招募推銷員,因為行業存在很強的流動性,保險公司會鼓勵他們做“組織發展”。也就是說上級代理人層層發展下線,後者需要呈上“業績”。想賣出一份保單給陌生人,難如登天,老業務員也不容易做到,更別提新人了,所以新人大多靠自保(就是自己買一份保單)或賣給親友來實現轉正,然後再謀求層層上升。所以絕大多數的保險業務員,都幹不了多久,差一點的在自保之後,再無進展,只能離開;強一點的,把“五同”——同學、同事、同宗、同好、同鄉利用完之後,也無法再發展。由於這種模式,很多人都把保險當做傳銷看待。

四,騷擾式的推銷方式讓人抓狂。我們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歷,接到陌生來電,一開口原來是推銷保險產品的。這種電話式推銷,不僅讓我們為私人信息的洩露而憤怒,而且如果對方不分時間撥打、反覆撥打,還增加了我們對保險推銷的厭惡感。

保險行業上述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我們的觀念已經發生了改變,正在擁抱保險行業,但是傳統保險的弊端讓我們害怕,我們害怕抱上一隻滿身帶刺的刺蝟,給自己傷的遍體鱗傷。這個時候區塊鏈保險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它是經過大數據調研的,針對不同的人群推出不同的保險,讓每個人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並且它是智能的不能人工干擾的,一旦你投保成功,你不用害怕理賠時又發生變故。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我們的觀念發生改變,這個時候傳統保險行業已經跟不上我們的步伐了,區塊鏈保險的到來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讓我們享受區塊鏈保險推動熟人社會向保險社會的過度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