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年紀輕輕的,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

年紀輕輕的,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

不知從何時起,在上一輩人眼中讓人無比嚮往的朝九晚五式的工作,已越來越被80-90年代出身的年輕人感到厭倦。

“每個月總有那麼30幾天不想上班。”

“沒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會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

“上班就是在浪費時間與青春。”

......

諸如此類的言論,頻繁出現在社交網絡中,使“上班”聽上去像極了一個很喪的詞。

據國內求職網站發佈的《2017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顯示:近三年應屆畢業生的離職率正在持續飆升,其中2016年高達26.5%。

01 上班 ≠ 工作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觀點:“上班”和“工作”完全是兩回事。大部分人說自己“不想上班”,其實並非“不想工作”。

早在2016年的談話節目《圓桌派》中,有一期“待著:不想工作怎麼破

?”,陳丹青曾一語道破:

不是不想工作,是不想上班。周圍很多年輕人,太討厭上班,工作是喜歡的,可以更精確地講,是不喜歡在上班——那種組織化的環境底下生活。

“上班”是一種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商業交易行為”,公司付費購買你的勞動時間,你就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去做規定的事情。

而“工作”,則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或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之一。

簡而言之: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所以,千萬不要混淆了“上班”和“工作”的概念。那些整天嚷嚷著不想上班的人,可能只是不想上班,而非不想工作。

工作有很強的驅動力,陳丹青說,他也不喜歡上班,卻可以像蟲子一樣醒來就工作,一直到深夜。

02 不上班,可以做什麼?

在不上班的人群中,有這麼兩類對比鮮明的狀態:混吃等死、得過且過的消極狀態;和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積極狀態。

消極選擇:家裡蹲

“蹲族”,顧名思義,即不上班、整天蹲在家裡無所事事的無業青年。

國內心理學自媒體Knowyourself在相關文章中寫道:“這群人高學歷、無業、既不熱血也不奮鬥,他們在一線城市裡租房混日子,回不去家也留不下來,終日無所事事。”

“蹲族”這一時代的產物,充分驗證了那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或許是這個時代過於鼓吹“努力”了,以至於每個人都像上緊了發條般,不得不上進,拼命去尋找值得自己奮鬥一生的目標。

陳丹青說:有些人天生就對這個世界不感興趣,卻無法選擇地被生了下來。他們看了看這個世界,發現沒什麼可活的,於是選擇了離開。

年紀輕輕的,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

積極選擇:自己給自己打工

積極的不上班的狀態比較複雜,但有一個共同點:從“為別人打工”,轉變成了“為自己打工”,基本可以分為這麼幾類:

【創業】

作為創業者,大多目標性強,不喜歡被條條框框約束,不一定性格外向、有領導力,但大多不受約束、渴望財務自由。

創業比較適合那些有一定人脈資源和獨立想法,並且抗壓能力較強、接受充實忙碌狀態的人。

【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自由到五花八門:自媒體人、自由撰稿人、旅遊達人、自由貿易者、沙畫師、飾品手藝人、攝影師、糕點師等等。

自由職業也是一種職業,它更多依賴於一個人的某項特殊技能,基本上那些能靠自由職業生活的人,在自己的專屬領域都有一定人脈資源且極其自律。但混得好不好,就是一個不一而足的問題了。

【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也是新時代的產物,是指同時做著好幾件事的年輕人。時代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元,互聯網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更加便捷,遠程辦公和線上工作的便利性使一個人擁有了同時做好幾件事的可能性。

身邊那個白天看上去默默無聞的同學,也許下課以後會偷偷繼續搗鼓一些別的酷炫事情。快節奏的生活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人們越來越不安於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有研究文章總結道:在斜槓風潮背後,反映的是趨於疲軟的全球經濟形勢,和年輕人越來越強烈的不安全感。選擇斜槓,是因為許多人不再相信社會的穩定性,也不相信依靠長期勤懇的努力便能獲得成功和階級的躍升。

“這個時代讓人心碎之處在於,它讓個體為實現自我奮鬥,但奮鬥卻不必然實現自我。”

在時代風潮變化之際,多學種姿勢自我防禦,總歸是不會錯的。

年紀輕輕的,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

03 上班不易,實習且珍惜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在即將踏入社會之前,仍然陷在深深的迷茫中。

是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還是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業?哪一份工作能夠支撐自己的生活,哪一份工作又能點燃自己的夢想?

百般思慮,不得其解。到了最後,為了就業,匆匆入職。然而,剛剛離開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往往對上班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和體會,把“上班”和“工作”混淆一體,想從上班中獲取工作才能帶來的快感。

但是,工作越久越發現:上班的本質,其實還是為了賺錢謀生。它背後所折射的含義是:生活在物質社會,你要生存,就得上班。

年紀輕輕的,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

所以大部分人哪怕上班沒那麼順心,或正在做著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也只能忍氣吞聲,日子久了,倦怠感自然而來。

於是,在夜以繼日的忙碌中慢慢迷失自我。彷彿一天之間的生活,不過是在“上班”和“下班”之間,按下一個shift鍵而已。

如果真的要判斷一個職業、一家公司是否適合自己,還是需要儘早地深入瞭解行業環境,去諮詢有經驗的老師或學長、學姐,或者去面試、去實習。通過實際的工作實踐,才能獲得真切的感受。

不要讓越來越多的思考和顧慮,將你的腳步限制在校園和寢室的方圓之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