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中國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節

中國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節

大家好!今天愚人節,你被套路了嗎~大家可以在“新浪體育APP-看點”的焦點圖上找到最近兩天的文章。再也不怕找不到吐槽啦!

VAR又惹事兒了

其實這也是球迷一直擔心的問題。這是發生在上港和重慶比賽之中的事情。比賽進行到第83分左右,斯威前場打出配合,馮勁突破時送出直塞球,卡爾德克得球后腳後跟回做,馮勁跟上推射空門得手。此時,助力裁判舉旗示意此球為越位,卡爾德克激動的攤開雙手,顯得十分不解。而當值主裁馬寧也並沒有使用VAR。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這個其實很好解釋,這個球由於在重慶隊7號隊員拿球射門時,球還沒有進門,裁判員的哨聲已經響了,比賽停止,即成為“死球”狀態,因此,裁判員不能夠再通過VAR來查看這個球是否是不越位了。如果這個球在球進門之後,裁判員再鳴哨判罰越位犯規,那麼就可以通過VAR技術來糾正這次錯判的越位了。

分鍋時間到。

最大的鍋,是邊裁的。

先來看看邊裁的站位吧,他並沒有跟住上港的最後一名防守隊員,導致自己看越位線根本就沒有看清。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這也不算什麼其實。因為畢竟有VAR了。但是他並沒有很好地理解VAR是怎麼用的,而是第一時間舉旗示意主裁判越位。在VAR出現之後,邊裁拿不準的越位最好的方法就是等著,等你完成射門以後再舉旗,什麼都不耽誤,也不太怎麼捱罵,因為畢竟不會改變場上形勢。這個之後會再說說。

其次,就是主裁判馬寧也有問題。在看到邊裁舉旗示意越位之後,馬寧第一時間就吹停了比賽。也就是上面逗妹說過的,在球還沒進門的時候鳴哨,這就不能再用VAR觀看了,因為後續已經成為了死球時間。那馬寧的鍋在哪裡?

即使這個球助理裁判舉旗,但對於裁判員來說,依然可以不鳴哨,因為IFAB在VAR指南中明確提出,裁判員應當進行延遲判罰,可以等到球進門之後由VAR認定是否越位。也就是說,看到邊裁舉旗之後,馬寧最正確的做法是先等著,等進攻球員完成一腳射門,無論結局是什麼——進球、被擋出、出界等等,這時候再鳴哨。

這其實是國際上的一個慣例,就是在這種越位存疑後有個明顯的進球機會,邊裁一般都是先追著跑,等球員完成射門後,再舉旗,這時候就該啟用VAR了。如果不越位,進球有效;如果越位,射門數-1,越位次數+1,還能提升一下射正率,也挺好~~

逗妹想起聯賽首輪,蘇寧VS貴州的比賽,也有這麼個鏡頭。特謝拉單刀晃過門將打進一球(吐槽一下,您老還停一下來個大力的…咋不拿頭頂呢~~)這時候邊裁的旗子舉起來了,示意越位。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逗妹看當時微博也有人吐槽,你帶球帶半天都沒舉旗,剛進完球就把旗子舉起來了。這邊裁就深諳VAR視頻裁判之道,如果在他射門之前舉旗,不僅干擾球員,也干擾主裁判。萬一跟馬寧似的,主裁判鳴哨了,或者特謝拉看見這個之後不打門了,最後視頻一看,鍋全是自己的,不行,自己這鍋不能背。

“文身”那些事兒

“韋世豪傷了?”“沒聽說啊?”“那他咋用繃帶把自己纏起來了?”

這或許是中國杯時很多球迷的心理活動。在媒體的跟進之後,我們恍然大悟,原來是文身的問題。

於是,各種爭議鋪天蓋地,幸好,在這輪中超的比賽中,我們沒看見包的跟粽子似的張琳芃…那麼,這個“文身禁令”是不是就這麼過去了?恐怕不會,下一次國家隊集訓比賽,我們應該還會看見這種“奇景”。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說實話,其實逗妹並不喜歡文身,逗妹覺得身上白白淨淨的最好,弄那麼多花花綠綠的東西實在是不好看。但是,這只是逗妹個人的審美選擇,逗妹覺得不好看,但也不會阻止覺得文身好看的人去紋。相信很多人跟逗妹是一個看法。

代溝?

但是,為什麼我們的足球隊卻要在中國杯的比賽中讓球員遮擋文身呢?在逗妹看來,這反映了兩個時代文化的代溝。

“文身”是人類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在現在的很多原著民聚落中,我們還能看到很多文身的影子。世界有很多民族都習慣於將自己氏族的圖騰紋在身上,以起到“同族相認”的目的。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契丹人蕭峰”,胸口就紋了個狼頭,雖是金庸杜撰,但這是文身的一種意義。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或者說是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文身的形象並不正面。

我們大多通過文學作品或是歷史故事來了解文身,比如《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和浪子燕青三員大將都是遍體花繡。除了他們,豹子頭林沖的臉上也有刺青,這是由於高俅高衙內父子的陷害,戴罪之人才有的印記。同時,岳飛的“精忠報國”也更像是岳母懲罰,才在他的後背刺青。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因此,在古代漢族,更多的是武人、或是戴罪之人,身上才會有刺青。而且,在史書或是古代很多小說描寫中,如果某個人物身上有刺青,那麼作者絕對會提到,以著重表現這名人物的某個特點。

隨著時代的退役,“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這樣一種觀念也在漸漸消除。年輕人們更喜歡將自己喜愛的圖案紋在身上,但是老一輩人依然保持著一個觀點:紋紋身的沒什麼好人。

中國文化一直是保守的,即使在現在,紋身也並不被全社會所接受。紋身比較多的,也基本上以運動員或者“社會人”為主。相反,老師、醫生等或一些知識分子家庭,在逗妹的印象中家長是不會允許孩子紋身的。

即使在足球界,紋身多起來也似乎是近年才有的事。

之前范志毅勸誡張琳芃的視頻大家想必也看了,他絕對是以一個前輩的角度在分享心得,出發點真的是為張琳芃著想。他所說的是“把手臂上的東西(紋身)拿掉,這至少會對你的商業前景有影響。”即使我們再怎麼呼籲紋身只是表達渠道,身體只是一種載體,但全社會對於紋身的寬容度並沒有那麼高。大家想想坐地鐵的時候遇見個一身花的大哥坐你旁邊,你怕不怕?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不說別的,2002出線那支中國隊,有紋身的沒幾個吧?這或許,就是代溝。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三流學校抓紀律

俗話說一流學校抓學術,二流學校抓活動,三流學校抓紀律,垃圾學校抓衛生。這是前兩天最流行的一句話,至於這“三流學校”說的是誰,大夥兒不言自明。

這真不是自嘲。以國足目前這個成績,咱還真是老老實實地當回三流,抓抓紀律也挺好,真的。

球員形象是展示球隊精神面貌的最佳途徑,比如賈秀全禁止國青球員染髮,徐根寶嚴肅清理上海全運隊染髮球員。汪嵩也曾說過,他當年入選國青的時候,剃寸頭基本就是入隊的儀式。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你這不是扼殺了他們的天性麼?!”“現在孩子天性釋放的太強烈了,抑制一點好。”

孩子總是容易被外界的新奇事物所誘惑,小球員們亦如是。所以正是在這個階段,作為教練或者領隊的成年人,需要約束小球員的行為,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其實,我們在這一階段做的其實還很不夠。

在沈祥福指導和孫繼海帶的那一批國青球員中,他們抱怨道現在的小球員基本功太差了,而且從訓練的努力程度上也並不如自己的那一代人。還有小球員抱怨道,現在的訓練太苦了,自己累得都不想玩王者榮耀了…

有個老生常談的論調,就是現在球員的雜念太多了,他們無法靜下心來踢球。錢掙太多了,誘惑也就多了。如果沒有人管,那墮落真的不是說說而已。教練管你,有時候真的是為你好。

菜是原罪

俗話說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

當然,逗妹也承認,“文身”,並不應該在“學壞”的那個範疇裡。上文也說過,這更多的是一個東西方文化的隔閡。

西方國家的紋身文化來源無非以下幾種,作為部落圖騰的文身,這和我國少數民族很相似;西方社會文身的由來,其實是由於當時打仗,死的人太多,把文身當編號用。

近代以來,歐洲文身得到很大發展的原因,是因為二戰以後,那些在戰爭中痛失親人的倖存者,在身體上紋自己摯愛之人的名字或他生前最愛的事物,達到永恆紀念的目的;在美國和南美,文身更是一種監獄文化和黑幫文化。之後,才漸漸走向了時尚。

在中國的漢族文化中,文身可以說是沒有“底蘊”的,我們並沒有那麼深的文化積澱。當然,球員們追求時尚可以理解,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運動員都不紋身了,那應該就沒有紋身的人了吧…畢竟,運動員是最容易彰顯個性的人。

但是,在追求這花花綠綠手臂之前,咱們能不能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幹好了?比如說,踢球?

或者說您喜歡哪位球員,學著人家文身沒問題,順帶學學人家其他的啊。

您比如說喜歡科比,科比也有文身,學學他努力訓練,學學他凌晨四點訓練(雖然這個被科嫂打臉了哈哈),學學他那種不到比賽最後一刻不放棄的拼搏精神;而不是誒他這文身挺好看的,我文一個,之後該幹嘛幹嘛了。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隕落的天才

話說回來,中國足球不缺天才,當然你們可以說體制不成熟。可能我們把太多的罪歸結為體制了,完全不從自身找原因。誠然時代在發展,但是中國足球最輝煌的年代恰恰是90年代後期,市場化限制剛剛放開的年代。

在那時候,只要你有能力,對自己的要求嚴格,踢出來都不成問題。

也許現在很多球迷對郝海東、范志毅那一批大佬頗有微詞,說他們球霸。但是他們那一批人,至少知道怎麼成為一個優秀的職業球員。他們站在了中國足球的巔峰,卻沒有被那些燈紅酒綠所迷惑。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但是,在他們身後,有多少人忘了自己的初衷,他們在花花世界遭受了太多誘惑,或許,真的是教練小時候沒有太管他們。踢球,首先需要的是做人。

溫俊武年少成名,19歲就登陸中國頂級聯賽,同年爭取到廣州太陽神主力位置,年薪20萬,被譽為“彭偉國接班人”、“南粵技術足球的最後傳人”。但1999年溫俊武因陷入賭球泥潭被掃地出門,一步步走向墮落,他的下墜人生中充滿了金錢、貪慾和自我毀滅。2008年溫俊武因殺人被判死刑,緩期2年,之後被改判為有期徒刑,2029年出獄。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還記得曾經的國門安琦麼。2005年8月13日晚,安琦在球隊輸球后赴南京當地的一家夜總會喝酒尋歡。14日凌晨,安琦與同行的光頭男子攜兩名陪酒女回到球隊下榻的國瑞大酒店。隨後,與安琦同室的張姓女子報警稱有人要對他實施強姦,此人正是安琦。據說他現在在賣草莓。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2008年8月,在中國國奧隊與巴西國奧隊的比賽前,有球迷目睹三名中國國奧隊球員與幾位衣著暴露的女子舉止親暱,隨後便傳出國奧球員的“開房門”,事件主角直指周海濱,而南勇也在國奧的內部總結會上怒斥:“居然有國奧隊隊員在比賽期間私自離開駐地,去外面酒店開房。”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還有劉雲飛、潘毅等等,中國足球缺的是對自己要求嚴格的球員。這些都是鬧出醜聞的球員,除了他們,還有多少天才讓我們惋惜?05世青賽那一批人,不說別的,陳濤、朱挺這批人早已消失於人們的視野了;鄧卓翔驚豔過我們,但因傷墮落;還有董方卓,他出山了,現在在做基層的足球工作,如果當時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一點,不知現在?

逗妹認為,儘管總局對文身球員的要求有些過於嚴苛,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規範:你們作為國足球員,代表的是國家形象,至少精神面貌方面要做好吧。

無意為球員開脫,也無意為總局開脫。基本上一有大賽,球員和總局就捱罵,逗妹也不在乎多罵這一句。只想說,如果一名球員真的有能力,比如帶領國足挺進世界盃,那你紋的跟安德森似的都沒人管你,你依然是國家英雄。但是,如果能力沒達到那份兒上,好好踢球才是第一位的(沒說不能幹別的啊)。

想起當年NBA的著裝令,大衛-斯特恩在2005年實行了“Dress Code”,要求運動員在參加NBA比賽、發佈會或活動時不能穿T恤,不能穿不帶袖的衣服,不能穿短褲,不許戴墨鏡,不許戴耳機,不許戴大金鍊子。運動員進出體育館也一定要穿著正裝,包括替補席上有傷病的球員,也得穿著正裝。

在大衛-斯特恩看來,那會兒的球員形象並不是特別好。NBA黑人球員比較多嘛,他們又有獨特的音樂天賦,整個NBA跟嘻哈集中營似的,這確實不太好。當然完全沒有diss嘻哈文化的意思,但是作為一個面向全社會的聯盟,這種精神面貌至少不正式。

還有個導火索,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在一次全體運動員宴會上,一般球隊都穿正裝出席。然後“夢之隊”那幫人穿啥的都有,領隊拉里-布朗直接急了,好像叫了幾個人直接回酒店,覺得丟人……

嗯,所以別說啥面子工程,或者遏制天賦,有點兒規矩還是好的,至少精神面貌好一點。

最後來回顧一下中國足球的一些奇葩事件。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對了,今天愚人節。逗妹說的好多話都是謊話。

中国足球可能天天都是愚人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