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为什么《封神演义》不能与四大古典小说并驾齐驱?

为什么《封神演义》不能与四大古典小说并驾齐驱?

《封神演义》它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奇特的形貌。作者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绎》、《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封神演义》在艺术描写上偏于叙事而忽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因而多数人物性格并不鲜明,铺叙故事则有重复雷同之处,尤其是数次设阵破阵,更有千篇一律之感,情节发展也有不够严谨的地方。据传作者创作此书有“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之意,实则略逊一筹。但明清以来,它在民间仍得到广泛的流传。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可以说是桂枝一芳,数百年来受到喜爱,并成为脍炙人口的视屏形象。蓝天野、傅艺伟版的《封神榜》至今让人津津乐道、难以忘怀。作者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总共一百回。

《封神演义》为什么这样一部堪称中国古代小说园林长青树的宏伟著作不能进入四大古典小说之列呢?甚至在明代小说中也屈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之后呢?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封神演义》借鉴甚至是抄袭了《西游记》其中的段落。这里仅举一例:

为什么《封神演义》不能与四大古典小说并驾齐驱?

初登上界,乍见天堂;金光万道吐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宝殿妆成。两边有四根大柱,柱上盘绕的,是兴云布雾赤须龙;正中有二座玉桥,桥上站立的,是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灿烂映天光,碧雾朦胧遮斗日。天上有叁十叁座仙宫:遗云宫,毗波宫,紫霄宫,太阳宫,太阴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獬豸;又有七十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聚光殿,聚仙殿,传奏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福禄台,禄星台,台下有千千年不卸奇花;丹炉,八卦炉,水火炉,炉中有万万载常青秀草。朝圣殿中,绛纱衣,金霞灿烂;彤廷阶下,芙蓉冠,金碧辉煌。灵霄宝殿,金龙攒玉户;集圣楼前,彩凤舞珠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叁拥四簇;层层龙爪翱翔。上面有紫巍巍,明晃晃,圆丢丢,光灼灼,亮铮铮的葫芦;顶左右是紧簇簇,密层层,响叮叮,滴溜溜,明朗朗的玉佩声。正是:“天官兴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希。”金阙银銮并紫府,奇花异草满瑶天。朝王玉免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若人有福来天境,不堕人间免污泥。——出自《封神演义》第十二回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迭迭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

——出自《西游记》第四回

为什么《封神演义》不能与四大古典小说并驾齐驱?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初次随太白金星上天界进入南天门的一段细致生动的描写竟然在《封神演义》中被偷梁换柱用到了小哪吒的身上。经过对照《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共有三十二首诗词是相同的,通篇相同之处如此之多不可能是偶然为之,只能是其中一部书抄袭另一部。经过考证《西游记》比《封神演义》成书更早。

我们先来看看两部小说的作者吧:《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吴承恩(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任蕲州荆王府经善(掌讲授之事,相当现在秘书一职)。任职期间,吴承恩长期到蕲州民间采风,广泛搜集素材,从而著就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

  目前,已知最早刊本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 即明天启舒冲甫刊本) 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年-1627年),也就是说,《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一定晚于《西游记》,不早于公元1592。《西游记》的创作时间是16世纪中叶,吴承恩五六十岁才开始写西游记,中间还中断过写作,吴承恩开始写书的时候许仲琳才刚出生,所以,应该是《西游记》更早。

为什么《封神演义》不能与四大古典小说并驾齐驱?

再看两部小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整理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又名《西游释厄传》、《西游证道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绎》、《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为什么《封神演义》不能与四大古典小说并驾齐驱?

两部书中很多人物重叠,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哪吒和二郎神杨戬,而脍炙人口的哪吒闹海和二郎神收服梅山七圣的经典故事更是《封神演义》的再生创作。还有慈航道人(观世音菩萨)、接引道人(接引佛)、老子(太上老君)等等。只不过两部书的历史年代有很大差别,一个是唐代、一个上溯到商周。可见《封神演义》从《西游记》中确实取经了很多内容。是后期修饰作品的文人或说书人擅自加入,还是作者随手抄袭?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加大胆地假设:两本书的作者可能是一个人!如果是后者,这将颠覆我们对于这两本名著的全面印象!虽然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又非常之低。(至今对《封神演义》的作者属谁仍有疑问。比如说:书中卷二第六回回前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为什么不是卷首。为什么其他卷皆没有。所以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作者是另有其人。无论如何,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不是片面的单向关系”。)综上所述,抄袭之说虽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封神演义》的经典地位,但无可否认的是《封神演义》还是一部与《西游记》异曲同工、并驾齐驱的伟大的神魔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