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福州是一个有着2200年厚重历史的城市,这里不有是独具风情的闽南风光,聪明勤劳的闽商也遍布全世界,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出过不少的名人,我最近无意间走进了福州附近一个小村,就给了我莫大的震撼,林浦古村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东北隅有个林浦村,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北临闽江,面对石鼓名山,依山傍水,民风淳朴。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人文福州,此话真的所言不虚,林浦村由狮山、濂江、绍岐、福廉4个自然村组成,村子里主要是姓林的大家族,林姓人家,历来注重教育,宋代朱熹来林浦讲学的古书院保存至今,仍然维护的很好,这里也是福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朱熹讲学的古书院-,名字叫做濂江书院,村里还有一个宋朝时候的皇家宫殿,外观看着毫不起眼的林浦泰山宫,是林浦村的核心文物景点。建筑物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484平方米,由泰山宫、天后宫、总管殿组成。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时间过去了几百年,行走在宋宫,依然可以感受到木雕的精美细腻,38代林家人世代守护,据林家第38代子孙讲,他们晚上就住在行宫的一隅,每晚2十二点都会把整个行宫巡视一遍,才去睡觉。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宋朝皇帝为什么要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修建一座行宫呢?原来在宋德佑二年(1276)农历五月初一,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九岁的赵昰为帝,是为端宗,升福州为福安府,号召恢复宋室江山。不久,文天祥也从温州赶到了福州,参加抗元斗争。福州一时成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赵昰与文武官员再次渡海南逃。祥兴二年(1279),陆秀夫背负末帝赵昺在广东崖山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虽然宋朝已经灭亡了,当年本村老百姓为逃避元政府的将追查,宋帝行宫、陈丞相祠改为社庙,予以祭祀,冠以"泰山"两字以为避讳,俗称"泰山宫",才把这座当年宋朝皇帝的行宫保存的这么完整。在泰山宫里所祀神像,均影射南宋君臣,如以宋高宗赵构为泰山,诸位大臣分列两旁。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深藏在福建小村里的宋代皇帝行宫,林家38代后人世代守护

在行宫屋顶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木雕,色彩明艳的木雕,显得厚重细腻,里面雕刻的是封神榜人物,。据林浦民间传说:南宋末年,宋军军队撤离福州之前,陈宜中将多下来的军粮,挨家挨户地发放到当地老百姓手中。这些军粮,让当地老百姓吃了三五年。一直到了今天,林浦村在元宵节的祭祀中,还会有分米的仪式,也是为了纪念当年宋军的义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