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自2019年底以來一直是湖北武漢爆發肺炎的前奏。感染人數呈井噴式增長。許多新國家都報告了新的冠狀病毒。很多人對誰是第一個移動新冠狀病毒有疑問?

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狀病毒的來源是什麼?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最近發表了一份由全球27位頂尖公共衛生科學家簽署的聯合聲明: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對新冠狀病毒全基因組的分析壓倒性地證明,新冠狀病毒和其他新病原體一樣,來自野生動物。沒有證據表明野生動物到底是什麼。”有線索表明,浙江舟山的蝙蝠攜帶病毒,穿山甲具有高度同源性,這可能與廣西的蝙蝠有關,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我不相信中間宿主只有穿山甲,但應該有其他的,”27日,院士鍾南山說

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


為什麼新病毒總是寄生在野生動物身上?

病毒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必須寄生在生命中才能生存。自然界中有多種生物,分佈廣泛,因此各種生物都可以成為病毒的儲藏庫。事實上,野生動物和繁殖動物都有病毒。區別在於數量。但由於動物環境相對清潔或人工消毒,不利於病毒的生長。SARS的流行是由蝙蝠攜帶SARS病毒,然後感染中間宿主野生靈貓。最後,野貓被一些追求口福的人吃掉,導致SARS病毒向人類傳播。艾滋病病毒是從黑猩猩和大猩猩身上傳播的,之所以能從野生黑猩猩身上傳播給人類,是因為“受傷獵人”的理論得到了科學家的廣泛認可。也就是說,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的關係就是獵人和被獵殺者之間的關係。曾經有獵人與黑猩猩打交道,他們的傷口被黑猩猩感染,導致艾滋病病毒傳播到人類身上。

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


後記

野生動物是人類社會許多疾病的源頭,打開這片潘多拉魔盒的是那些無知的獵奇者,他們為了所謂的食慾,肆意挑戰法律,把公共安全拋在腦後,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流行病。

事實上,野生動物和養殖動物的營養是一樣的。食用野生動物不會延年益壽,反而會觸犯法律,帶來新的疫情。要充分認識食用野生動物的風險,牢記這些慘痛教訓,遠離“野味”,珍惜生命,敬畏自然,健康飲食,做好個人防護,儘量避免與活禽接觸,不要購買、贈送、接收、殺害、加工或食用野生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