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一個哨所夫妻站,一段邊關兩人看,一份責任記心田,一段佳話留世間。這是對馬軍武、張正美夫婦的寫照。他們是中國千千萬萬民兵中的一對普通夫妻,“不穿軍裝、不吃軍糧、不拿軍餉”,但卻像一顆釘子般牢牢鉚在32號界碑旁,這一鉚就是32年。今天,軍報記者繼續推出特稿《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敬請關注!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全文3200字

閱讀大約需要17分鐘


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中國軍網記者 孫偉帥 特約記者 王傳峰

通訊員 羅未來


堅守的收穫


2014年4月29日,馬軍武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正在新疆考察的習主席冒雨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場,看望兵團幹部職工。座談會上,作為民兵代表的馬軍武站起來向習主席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並簡要彙報了他和妻子張正美在中哈邊境桑德克哨所屯墾戍邊的情況。


得知馬軍武夫婦長期在條件極為艱苦的邊防哨所忠於職守、不辱使命的事蹟後,習主席由衷地稱讚道:“真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你們。”


習主席問:“多少天能見到一次人?”


馬軍武回答說:“過去,冬天幾個月見不到一個人。現在人多了,還有旅遊的。”習主席又一次說:“了不起!”


馬軍武激動地站起來再次敬軍禮,堅定地說:“請主席放心,我會永遠守下去。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士!”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2014年4月29日,習主席親切接見馬軍武。新華社 圖


很快,習主席同馬軍武親切握手的照片在互聯網上刷屏。同一時刻,張正美卻仍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直到下午3點鐘,正在地裡種菜苗的張正美收到馬軍武發來的手機彩信,她才知道“要見老馬的人竟然是習主席”。


馬軍武“火”了。


習主席接見馬軍武之後,很多到阿勒泰旅遊的人都會來找找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西北民兵夫妻哨,想看看這對夫妻究竟是什麼樣子。


“那人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就是馬軍武!”張正美邊說邊樂了起來。


張正美說的這件事發生在前兩年。那一天,馬軍武蹲在院門口修補車胎。這時,一隊遊客來到了門口。其中一位男士環顧四周,最終把目光鎖定在了馬軍武身上。


“老鄉,麻煩問一下,那個‘戍邊英模’馬軍武在哪裡?我想找他合個影。”


還沒等馬軍武說話,導遊一個箭步跨過來,說:“這哪是什麼老鄉啊!這方圓幾十里根本沒別人,他就是馬軍武!”


馬軍武放下扳手,邊搓手邊站了起來,並露出了他那招牌式的、憨厚的笑容。


“啊?你?你就是馬軍武?”遊客吃驚地望著眼前的這個男人。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馬軍武在瞭望臺上勘察邊情。楊東東 攝


的確,在馬軍武的身上你很難找到“主角光環”。他個頭不高,但很結實;皺紋很多,皮膚紅裡透著黑。這樣的膚色讓人一看就知道,他一定長期經歷著陽光的暴曬和狂風的吹打,他必定是來自荒漠或高原這樣的苦寒之地。


如果沒有特別要求,馬軍武的身上永遠都穿著一身迷彩服。巡邊穿著,種地穿著,開會穿著,領獎也穿著。在他看來,這身迷彩早已不是一身普通的衣裳,隨著歲月的流逝,這身迷彩好像已經成了他的皮膚。堅守的根系,也在這身迷彩裡越扎越深。


很多遊客來軍武哨所,是因為順路。但也有人是專程來到這裡,好像是在尋找某種答案。


張正美記得,那一年,一位操著南方口音的商人來到了他們的哨所。在參觀了地窩子、展覽館,以及馬軍武夫婦居住的房子後,“用一種帶著憐憫的目光”看著張正美。


“他雖然嘴上沒說出來,可是我能感覺到,他覺得我和老馬很可憐。”張正美回憶到,“我當時就大聲地告訴他,你不要用這樣的眼神看著我。我雖然守在沒有人煙的地方,但我有心疼我的爹媽,有陽光樂觀的兒子,我還有疼我愛我的老公,我一點都不可憐。而且,我們做的事是對國家有意義的事,這都是我最最珍貴的‘固定資產’!”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馬軍武夫婦升國旗。劉錦安 攝


說完這段話,張正美明顯地感覺到那位商人表情的變化。他當時如何回應,張正美已經不記得了。但張正美記得,第二年的同一時間,這位南方商人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又一次專程來到了哨所。他說,不為別的,就是想讓家人也感受一下在最艱苦的地方生髮出的幸福感。


曾有一位70多歲的上海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軍武哨所。老人沒有像其他遊客一樣,好奇地打量各處,在走進展覽館的瞬間,老人失聲痛哭。


張正美對這件事印象極為深刻。那一天,她沒有勸阻,而是在一旁靜靜等待著老人不再流淚。哭聲止,老人望望穿著迷彩服的張正美,用顫抖的聲音說:“難為你們了,這麼多年還守在這裡……”


張正美不知道在老人的身上發生過怎樣的故事,但有一點她明白,這位上海知青一定在這裡度過了極其難忘的青春歲月。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馬軍武給青年民兵講述戍邊故事。資料圖


張正美還在這裡見過一名年輕士兵的眼淚。


軍武哨所時常會被邊防哨兵作為交接哨的地點。接哨的沒有來,剛剛完成任務的哨兵就會到馬軍武家歇歇腳。每到這時,馬軍武和張正美都會把家裡好吃的東西一股腦拿出來給這些“年輕的小娃娃”,走時,張正美也一定要在每個人的軍裝口袋裡再塞一個雞蛋。


那一次,一隊哨兵在他們家中歇腳,一名湖北籍的小戰士悄悄躲進了廚房。細心的張正美悄悄跟了過來,小聲地問:“小夥子今年多大了?”


小戰士一聽到張正美的聲音,急忙轉身,邊轉身邊用衣袖擦了擦眼睛:“報告張阿姨,我今年18了。”


張正美沒有過多追問,只是看著眼前這個眼眶發紅的戰士,她的心裡滿是心疼。張正美走過去,拍拍小戰士的肩,說:“有時間要多給媽媽打打電話。”


在馬軍武和張正美的哨所裡,收藏過許許多多人的情感和故事。最讓他們感到珍貴的,便是這晶瑩的眼淚。他們覺得,這是最真實的情感表達,而他們是可以讓別人放下心理戒備的人。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馬軍武夫婦。資料圖


的確,在馬軍武和張正美的身上好像有種天然的親和力。坐在他們身邊,你絲毫不會覺得拘束。臨近過年,馬軍武正在準備炸丸子,張正美則用電餅鐺一鍋鍋地炒制葵花籽。屋裡暖意融融,一次“壓力山大”的採訪就這樣被他們化解為一場無比輕鬆的拉家常。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馬軍武作為嘉賓受邀參加現場活動。


這是馬軍武第二次在天安門廣場現場觀看閱兵式。上一回,是2015年9月3日。兩次受邀,同樣震撼。當閱兵方陣以排山倒海的氣勢通過天安門廣場,馬軍武“激動得落下了眼淚”。


同一時刻,距離天安門廣場3500公里的軍武哨所、乃至整個185團場都守在電視機旁。大家不僅想看威武的閱兵式,更想在現場觀眾席裡找一找馬軍武。對張正美來說,對185團場來說,甚至對整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來說,馬軍武能夠受邀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就意味著他們的堅守是能被人看得到的。


這是他們堅守的收穫,但又絕不只是他們堅守的意義。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馬軍武和張正美填寫水情測量表。楊東東 攝


關於未來


2019年,馬軍武和張正美都過了知天命的年紀。這一年,在他們家中也發生了一個變化——添丁,馬軍武和張正美當了爺爺奶奶。


擦拭著桌上小孫子的照片,馬軍武滿臉笑容。因為戍邊,他無法常到北屯市的兒子家去看望小孫子。兒子和兒媳要上班,張正美便暫時住在兒子家,幫忙照看孩子。於是,每天和張正美打個微信視頻看看小孫子,成了馬軍武現在最大的樂趣。而在這之前,他幾乎不用微信。巡邊歸來,看看視頻裡小孫子可愛的模樣,馬軍武覺得“天倫之樂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今年春節,馬軍武的兒子會帶著妻兒一起來哨所團聚。這是馬軍武作為“大家長”以來的第一次團聚,更是32年巡邊生涯的第一次春節團聚。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張正美和小孫子打視頻電話。孫偉帥 攝


以往,馬軍武和張正美總是趕在大年三十下午回到團部的父母家,匆匆吃口年夜飯,馬軍武就騎上摩托車回到哨所。要是遇上糟糕的天氣,馬軍武就會提早一天把張正美送回去,獨自留在哨所度過萬家團圓的除夕夜。


因此,今年的農曆新年對於馬軍武來說,是無比開心的一年。沒有人真的喜歡孤獨。只是,當肩上扛著如山的責任,當心裡裝著非凡的使命,就註定要長時間與孤獨作伴。


2018年,馬軍武家小屋的旁邊,蓋起了一棟二層小樓。小樓落成,上級增派了民兵輪流住在這裡,加入馬軍武和張正美的巡邊隊伍。即便如此,除了外出開會,馬軍武依舊沒有離開這裡。這裡,有太多牽掛。


為加強邊境管控,前些年在一道鐵絲網的基礎上又加了一道。32號界碑剛好被框進了兩道鐵絲網中間。現在,馬軍武沒辦法再像從前一樣,每天路過都摸一摸界碑,但他覺得沒關係,看得見,就心安。這裡,是他的哨所,是他的家。

特稿丨32號界碑:我的哨所我的家(下)

馬軍武和張正美為32號界碑描紅。劉錦安 攝


這些年,馬軍武和張正美去過最遠的地方除了北京,就是江西新餘。去那裡,是為了給兒子娶媳婦。短短3天,兩家敲定了婚期,馬軍武夫婦便又匆匆趕回哨所,“那裡離不開人的”。


“打算守到啥時候?”採訪即將結束,記者問道。


“退休吧!”張正美先回答。


坐在一旁的馬軍武沒吭聲,沉默了幾秒鐘,他抬頭望向窗外的夜色,轉過頭來笑著說:“等我再也挑不動界河水的時候。”


“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碑就在房後頭,界河邊上種莊稼,邊境線上牧牛羊。”這是記者來到185團的第一天就聽到的順口溜。兩天過去,記者終於明白了這順口溜背後包裹著的如金子般的精神——歷盡艱辛而沉默不語,以最匍匐的姿態守護著祖國最西北的一角。


匆匆逝去的日子不是流水,而是血脈;巡邊護邊的工作不是職業,而是生命。這是馬軍武和張正美的寫照,亦是所有兵團戍邊人的寫照。


(軍報記者微信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