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開國中將,血戰新開嶺全殲國民黨千里駒師,塔山阻擊戰被林彪點名上一線指揮


開國中將,血戰新開嶺全殲國民黨千里駒師,塔山阻擊戰被林彪點名上一線指揮

說起塔山阻擊戰,人們津津樂道的我軍指揮員往往是林彪、程子華、吳克華等人,但實際上,作為前線主要指揮員之一的胡奇才同樣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譽為虎將的胡奇才一生參加戰鬥無數,功勳卓著,曾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33團、第11師政治委員,八路軍第129師第770團政治委員、山東縱隊第1支隊司令員、東北人民自衛軍第3縱隊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1軍副軍長、遼東軍區司令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紅軍就是我的家,我哪裡也不去!”

胡奇才原名胡其財,1914年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念過幾年私塾,給地主當過長工,賣過豆腐,受盡了地主的欺壓凌辱,自幼萌生了通過當兵改變命運的想法。黃安地處大別山,是紅四方面軍發源地之一。1927年,革命風暴席捲黃安,在中共黃麻特委領導下,黃安、麻城地區農民舉行暴動,建立了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受苦受難的農民奮起投入到革命鬥爭之中,胡奇才也加入了少年先鋒隊。1930年4月,15歲的胡奇才參加紅軍,被分配到紅1軍第1師第1團1營1連當戰士。他苦練殺敵本領,最終成為連裡的優秀射手。

1932年1月,成立後的紅四方面軍發起商(城)潢(川)戰役,決心奪取商城,向北擴大蘇區。紅軍採取圍城打援戰術,一舉擊潰增援商城的國民黨軍。胡奇才在追擊逃敵時負傷,子彈穿過胸肌打穿右臂。一個月後傷口癒合,但傷臂無法伸直,右手也無法用力,組織上動員他到後方招待所當服務員。“不!我要上前線打敵人!”面對胡奇才的堅決態度,上級沒有責怪他,反而對其勇敢精神表示讚許。其後,他被分配到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警衛營2連當班長。為了恢復右臂功能,胡奇才利用夜間偷偷練習單槓。由於無法握緊單槓,他總是摔下來,但每次都忍痛爬起來繼續練習。一段時間後,右臂功能居然逐步恢復,連舉槍射擊也自如正常了。鑑於他參加紅軍以來有著20多次戰鬥和3次負傷的光榮經歷,組織批准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爾後被提升為排長,3個月後又被相繼提升為紅四方面軍紅4軍第11師第32團3營9連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

1932年10月,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並親任“剿匪”總司令,對鄂豫皖蘇區實施第四次“圍剿”。由於中共鄂豫皖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張國燾的戰略指導錯誤,紅四方面軍未能打破敵人“圍剿”而不得不實施轉移。期間,胡奇才與連長帶領全連戰士與敵人浴血戰鬥,成功掩護李先念等師領導安全轉移,胡奇才也因此被提升為3營政治委員。在敵人優勢兵力的圍追堵截下,紅軍一邊與敵周旋,一邊且戰且退。11月,紅四方面軍自陝西戶縣分前後兩個梯隊轉移,方面軍總部隨後梯隊行動,胡奇才所在的32團擔任後衛。後梯隊在行進途中與國民黨軍兩個旅遭遇,紅軍前後梯隊被攔腰截斷。在此危急時刻,胡奇才所在的本來擔負後衛任務的3營立刻變身為尖刀營,迅速組織援救。他和營長陳再道各帶1個連,一陣猛打猛衝並頂住敵人數次反撲,掩護方面軍總部和後梯隊迅速通過敵人阻截地域。在戰鬥中,一顆子彈從他左腿射入,從膝關節穿出,但他忍痛繼續指揮部隊後撤,最終帶領部隊脫離險境。

開國中將,血戰新開嶺全殲國民黨千里駒師,塔山阻擊戰被林彪點名上一線指揮

◆紅四方面軍第4軍團以上幹部合影,後排左四為胡奇才。

為儘快擺脫敵人,方面軍在行軍途中對傷病員進行遣散。考慮到胡奇才腿部受傷後行動不便,團政治委員張成臺想把他安排到老百姓家中養傷,胡奇才當即回答:“叫我離開紅軍,我萬萬不能從命。紅軍就是我的家,我哪裡也不去!如果非要把我丟在老百姓家裡,那就現在給我一槍好了!”看著這位性格倔犟、打起仗不要命的部下,張成臺內心矛盾糾結,最終同意他繼續隨部隊行動。紅四方面軍跋山涉水,克服千難萬險,最終於1933年2月抵達川陝,開闢了新的革命根據地。胡奇才腿傷痊癒後調至第31團1營擔任政治委員。

紅軍立足未穩,國民黨川陝邊區“剿匪”督辦田頌堯調集38個團近6萬兵力,對我川陝蘇區實施“三路圍攻”。方面軍決定依託有利地形,採取“收緊陣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對敵實施節節抗擊。4月,胡奇才率1個連在屈家山一帶阻擊敵人時遭數倍於己的敵人包圍,他果斷命令分散突圍,最終率全連安全返回師指揮陣地,受到師長倪志亮和政治委員李先念的表揚。在突圍過程中,他頭部負傷,雖未傷及要害,但自此落下病根,一旦發作起來頭疼欲裂。5月中旬,紅軍開始反攻,將國民黨軍左路縱隊9個團分割包圍於空山壩地區,敵軍全線崩潰,紅軍乘勝追擊,接連收復失地,最終取得反“三路圍攻”的勝利。在戰後的部隊擴編中,胡奇才被提升為33團政治委員,團長張厚昌。

儘管敵人的“圍剿”計劃被粉碎,但紅軍處境並未根本好轉。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胡奇才率部跟隨。6月,方面軍先頭部隊和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在夾金山北麓勝利會師。中央確立了紅軍主力向北進攻以創建川陝甘蘇區的戰略方針,但由於張國燾的猶豫不決,紅軍在走與留的問題上延誤了時機。7月中旬,紅4軍軍長王宏坤命令胡奇才等率部開赴茂州,並強調要從雁門關過鐵索橋。胡奇才將雁門關誤聽為燕門關,致使部隊走錯了路,被撤銷政治委員職務。直到兩個月後,他又被重新安排到第12師第35團擔任政治委員。張國燾拒不執行中央北上戰略方針,擅自命令紅四方面軍全部南返阿壩地區。胡奇才不得不率部在敵人圍追堵截下三過雪山草地,許多戰士在惡劣環境中白白失去了生命,這讓他心痛萬分。紅四方面軍為打破敵人圍堵,決定對國民黨軍實施攻勢作戰。胡奇才隨第12師翻越4000多米高的夾金山,突破國民黨軍把守的紫石關,並一鼓作氣攻下天全要隘,殲敵2000餘人。就在形勢有所好轉之時,張國燾又犯了冒險主義錯誤,強令紅軍進攻國民黨軍重兵把守的名山、邛崍等地,並向成都方面發展。經過激戰,紅軍損失近萬人,不得不撤出。在連續作戰中,胡奇才率部頑強抵抗國民黨軍的一次次進攻,成功掩護方面軍機關安全轉移。12月,他被提升為紅4軍第11師政治委員,師長陳再道。1936年4月初,紅四方面軍由於連續減員而再次整編,胡奇才出任紅4軍第12師政治委員,師長張賢約。由於廣大紅軍幹部的堅決鬥爭,也由於形勢的逼迫,張國燾最終不得不同意紅四方面軍重新北上。10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實現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個翻譯官”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國性抗戰爆發。根據國共兩黨協議,陝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原紅四方面軍和陝北紅軍一部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原紅12師改編為129師第358旅第770團,張才千任團長,胡奇才任副團長。不久,中共中央決定在八路軍中恢復政治委員制度,鑑於胡奇才不僅能打仗,還善作思想政治工作,他被任命為第770團政治委員,同時被派往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8月,胡奇才被派往山東從事敵後工作,擔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8支隊副支隊長。

開國中將,血戰新開嶺全殲國民黨千里駒師,塔山阻擊戰被林彪點名上一線指揮

◆1943年,胡奇才率魯中軍區2團在臨朐冶源殲滅日軍一個小隊 。

1938年底,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中共中央確立了“鞏固華北,發展華東和華南”的戰略指導方針。胡奇才按照縱隊首長指示,率領第1團和縱隊炮兵連、特務連約600餘人攻打日偽盤踞的安丘縣城。由於敵情不明,他沒有倉促進攻。經試探性攻擊,發現守敵火力強大、備戰充分,為避免貿然出擊造成過大傷亡,他指揮部隊撤出戰鬥,事後縱隊首長對他的臨機處置予以肯定。

1939年9月,胡奇才改任山東縱隊第4支隊政治委員。期間,他結識了從魯迅藝術文學院畢業的王志遠女士,經組織批准,他們喜結連理。而正是此次結婚,他才有了現在的名字。原來,胡奇才一直使用胡其財這一名字,向組織遞交結婚申請後,時任中共山東分局書記的朱瑞在報告上批示“同意胡奇才同志和王志遠同志結婚”。自此以後,他改名為胡奇才。

1940年9月,山東縱隊進行第四期整軍,所轄部隊被編成4個旅和3個支隊,胡奇才任第1支隊司令員。一年後縱隊進行第五期整軍,原第4、第8支隊合編為第1旅,胡奇才任副旅長,旅長王建安。胡奇才到山東任職後,一直率領部隊同日偽軍作戰,先後指揮大小戰鬥十餘次,殲滅日軍數百人。1943年3月,山東軍區組建後實施一元化領導,下設6個二級軍區,胡奇才被任命為魯中軍區參謀處處長。翌年8月,魯中軍區根據山東軍區統一部署,決定對日軍實施局部反攻。胡奇才奉命參與指揮攻打沂水的戰鬥。由於他在戰前準備充分,戰時指揮得力,部隊發起進攻後順利解放沂水,擊斃日軍31人,俘20人;斃傷偽軍200餘人,俘偽縣長以下800餘人。緊接著,他又協助旅長王建安在葛莊打了個漂亮的伏擊戰,斃傷日軍300餘人,俘31人;斃傷偽軍1000餘人,俘367人,另繳獲日軍野炮1門及大批武器彈藥。

1945年5月,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根據黨中央和山東軍區統一部署,胡奇才率部對盤踞在山東的日偽軍發起反攻作戰。6月5日,魯中軍區發起安丘戰役。胡奇才奉命指揮第2團包圍偽軍駐守的臨朐冶源據點。駐守臨朐縣城的日軍派出一支33人的小隊增援,胡奇才發揮其擅長的“圍點打援”戰術,在臨朐城外伏擊了日軍小隊,日軍除1人被俘,其餘均被擊斃,另有1名翻譯官被俘虜。冶源一仗,當地百姓拍手稱快,群眾還編成歌謠傳唱:“胡奇才,真勇敢,指揮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個翻譯官。”

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山東軍區將軍區主力組建為8個師和12個警備旅,胡奇才被任命為第3師副師長,師長王建安。

血戰新開嶺,全殲國民黨軍“千里駒”

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決定抽調八路軍和新四軍各一部挺進東北建立根據地。此時的東北已成為國共雙方的爭奪焦點。美國為扶持蔣介石打內戰,出動第七艦隊幫助國民黨軍向東北運送了兩個軍。已在秦皇島登陸的國民黨軍一部,正沿營口至葫蘆島一線進行登陸偵察。胡奇才隨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抵達東北後,被任命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第3縱隊司令員。根據上級指示,3縱的任務是在大孤山、大東溝、莊河、皮子窩一線佈防,阻止國民黨軍隊在這一區域登陸。接受任務後,胡奇才立即下部隊檢查戰備情況,組織部隊構築工事,演練打擊海上和灘頭目標,做好抗敵登陸準備。

1946年1月,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第2、第3縱隊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吳克華任司令員,胡奇才任副司令員。在隨後時間裡,胡奇才率部參加了瀋陽和本溪保衛戰。5月,吳克華調任遼東軍區工作,胡奇才被任命為4縱司令員。不久,4縱奉命將所轄3個旅依次改稱第10、11、12師,隨後利用東北暫時出現的休戰局面開始對部隊進行整訓和大練兵運動。

1946年10月,東北國民黨軍採取“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方針,對我南滿解放區發動進攻,企圖首先消滅或驅逐東北民主聯軍南滿部隊,爾後集中全力進攻北滿。國民黨軍出動8個師約10萬人,分三路向南滿大舉進犯。當時4縱的3個師分別部署於三個方向,彼此相距100多公里,均處於防禦地位,在數量和裝備上均無優勢。胡奇才對毛澤東關於在運動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的作戰指導思想領會深刻,決心集中兵力將國民黨軍“斷其一指”,挫其銳氣,使戰局發生於我有利的變化。恰在此時,胡奇才接到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電報,林彪指示4縱集中優勢兵力,以運動戰的方法,尋找戰機,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上級指示更加堅定了胡奇才的戰役決心,他果斷命令,以縱隊一部在沈安線正面遲滯國民黨軍前進,通過節節抗擊爭取時間,掩護我後方機關轉移,同時收攏部隊,集中主力,在運動中捕捉戰機。

開國中將,血戰新開嶺全殲國民黨千里駒師,塔山阻擊戰被林彪點名上一線指揮

◆新開嶺戰役,胡奇才率4縱共斃敵3000餘人,生俘國民黨軍25師師長李正誼、副師長段培德以下5000餘人,開創了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戰場以8個團全殲國民黨軍1個整師的先例。

4縱的作戰目標是孤軍冒進之國民黨軍第25師。該師是蔣介石嫡系部隊,半美械裝備,善於長途奔襲,故有“千里駒”的稱號。師長李正誼是黃埔四期畢業生,雖有一定作戰經驗,但貪功自大,求勝心切,認為我軍不堪一擊,急於尋找我主力決戰。

胡奇才指揮部隊通過主動放棄部分陣地,共斃傷敵1000餘人。敵25師佔領賽馬集後,只留守少量兵力駐守,其主力向鳳凰城疾馳。胡奇才當即決定,集中兵力殲滅賽馬集之敵,同時調動敵主力回援,以在其回援途中伺機打擊。經過一晝夜激戰,我收復賽馬集,殲滅守敵200多人。國民黨軍第52軍軍長趙公武急令李正誼回師賽馬集,以確保本溪側翼安全。

10月27日,敵回援至距賽馬集附近的雙嶺子地區,胡奇才指揮5個團對其發起攻擊,但激戰未果。後得知,敵25師力量已得到加強,且裝備精良,我在兵力兵器方面並不佔絕對優勢。胡奇才決定主動撤離,以重新尋找戰機。通過重新研判形勢,他對兵力部署進行了調整,決心將敵誘至對我有利的新開嶺地區予以殲滅。

李正誼不知是計,對且戰且退的我軍窮追不捨,不知不覺鑽入4縱佈設的口袋。胡奇才令第10師擔任主攻,沿老爺嶺、黃家堡子一線從東北方向攻其側翼;第12師從西北方向發起進攻,佔領新開嶺以東公路兩側高地以斷敵退路。由於山高路滑,行軍困難,第10師未按時到達攻擊位置,做困獸之鬥的敵25師趁機突破我部分阻擊陣地,攻佔了對戰局至關重要的老爺嶺陣地和公路兩側制高點。10月31日,總攻開始,第10師數攻老爺嶺不下,傷亡數百人,而敵增援部隊正在趕來。緊要關頭,胡奇才臨危不亂,一方面統一思想,堅定作戰決心不變,另一方面調整戰鬥部署並加強一線指揮力量。他命令第10師山炮連從老爺嶺當面山頭對敵工事實施直瞄射擊,命令縱隊炮兵團集中火力對老爺嶺進行覆蓋式打擊,命令師、團組織集團衝鋒。經過浴血奮戰,我軍奪回老爺嶺,並迅速依託該陣地炮轟蝟集於山下的國民黨軍及敵師部駐地黃家堡子,摧毀其電臺並給敵以重大殺傷,敵軍頓時潰不成軍,士氣全無。胡奇才揮師追擊,敵25師悉數被殲。

新開嶺戰役,共斃敵3000餘人,生俘敵師長李正誼、副師長段培德以下5000餘人,同時殲滅敵增援部隊1500餘人。是役開創了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戰場以8個團全殲國民黨軍l個整師的先例,也是4縱成立以來首次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果最輝煌的殲滅戰。中共中央給遼東軍區發來賀電,中央軍委也向東北民主聯軍各部隊通報了新開嶺戰役經驗,尤其對4縱集中優勢兵力殲敵有生力量的戰略部署給予了充分肯定。這當然也是對胡奇才指揮能力的一種肯定。就指揮藝術而言,胡奇才通過這一戰役完成了由戰術指揮員到戰役指揮員的飛躍。軍事專家對新開嶺戰役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能進能退,進退皆不失主動。有包圍有穿插,包圍則十倍於敵,穿插則以一當十。既頑強又機動,頑強在攻其一點(關係到全局的點),不及其餘;機動在大步進退,伺機殲敵。”

塔山阻擊戰,林彪點名要他到一線指揮

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發起夏季攻勢,漸次拉開對國民黨軍的戰略反攻序幕。胡奇才指揮4縱與兄弟部隊一道先後收復通化、連山關、本溪、安東等廣大地區。其後,部隊進行了兩個月的軍政整訓。9月,時任遼東軍區參謀長的吳克華調回4縱任司令員,胡奇才改任副司令員。對這一任命,胡奇才能夠顧全大局,自覺服從組織安排,並積極投入到緊張的備戰工作之中。

這時,全國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我軍對國民黨軍實施戰略決戰的條件業已成熟。為適應大規模作戰需要,東北民主聯軍自1948年l月1日起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4縱相應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4縱隊,胡奇才依舊擔任副司令員。8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簡稱東野)司令部成立,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緊接著,東野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擬定遼瀋戰役作戰計劃,計劃之一是集中兵力攻取錦州和打擊增援錦州之國民黨軍,切斷東北國民黨軍與關內聯繫,將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就地殲滅,為解放全中國創造有利條件。

4縱遵照東野命令參加遼瀋戰役。10月4日,東野命令4縱、11縱等部,在錦州和錦西之間的塔山地區阻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林彪命令其嚴防死守,不惜一切代價阻擊國民黨軍援軍於塔山一線,爭取6到7天時間,掩護我軍主力順利攻打錦州。

塔山,無塔也無山,是一個海拔只有59米的山頭,山腳下是一個只有百戶人家的塔山堡(也叫塔山村)。塔山南距錦西不足10公里,北距錦州國民黨軍外圍陣地約30公里,錦州、錦西兩城相峙,塔山堡虎踞中央,是國民黨軍由錦西、葫蘆島方向增援錦州的唯一通道。

我軍自成立以來,一直把游擊戰和運動戰作為克敵制勝的法寶,如今要在一個無險可守的塔山打一場攸關戰役全局的陣地戰,既無經驗可以借鑑,也無取勝的絕對把握。身為4縱副司令員的胡奇才陡感責任重大。當天深夜,他輾轉難眠。他認為,守衛塔山固然重要,但如果守山不守村,就會犯下馬謖“失街亭”那樣的錯誤。塔山堡就像我整個防禦陣地的門閂,如果失守,就向敵人大門洞開,而守住它則可拒敵於門外。次日拂曉,他再赴塔山陣地視察。他發現守衛塔山堡的兵力只有1個連,隨即果斷增派兵力,使駐守兵力達到1個營。他還同縱隊其他領導一起研究,將兵力在前沿和縱深呈梯次配置。事實證明,這一調整對塔山阻擊戰的勝利至關重要。

開國中將,血戰新開嶺全殲國民黨千里駒師,塔山阻擊戰被林彪點名上一線指揮

塔山的重要性同樣引起國民黨軍的高度重視。蔣介石抽調4個軍共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由侯鏡如指揮增援錦州。10月10日,國民黨軍出動3個師兵力在空軍、海軍掩護下,分多路對我塔山防禦陣地發起試探性攻擊,打漁山島被其趁勢奪取。該島雖小,但對防衛塔山意義重大。胡奇才迅速組織兵力於當晚將其奪回,並俘敵30餘人。

與此同時,林彪電令4縱,指定胡奇才到塔山前線第12師指揮作戰,並命他每天向東野司令部上報情況四次,報告當日敵我態勢、人員傷亡和彈藥消耗等情況。據胡奇才後來回憶,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被上級直接點名到一線指揮,足見塔山阻擊戰對遼瀋戰役全局的重要程度。他接到電令後,立即冒著炮火趕到第12師指揮所,向師領導班子傳達上級命令。他要求該師用最好的連隊堅守陣地,必須在塔山堅守6至7天,保證我軍主力攻下錦州。他再次奔赴塔山堡檢查陣地準備情況。他預料敵人會對我防禦陣地實施猛烈炮火打擊,於是讓炮兵對已築工事進行實驗性攻擊,結果發現不夠堅固,遂立即要求重新構築,務必使其成為能夠抗敵炮火飽和攻擊和確保我方兵力生存的堅固堡壘。

在接下來的數日,國民黨軍像瘋了一樣對塔山一帶進行一輪又一輪的猛烈攻擊,炮彈像雨點一樣傾瀉在我防禦陣地上,以師為單位的集團衝鋒一波接著一波。敵人使出所有辦法,甚至連敢死隊都用上了。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我軍將士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誓與陣地共存亡,堅決打退敵人一次次進攻,塔山陣地始終巋然不動。15日,戰事進入白熱化程度。隨著錦州方向的炮聲日趨激烈,攻擊塔山的國民黨軍在蔣介石嚴令之下集中5個師,不顧一切對我發起猛攻,曾數次攻進到第12師前沿陣地,但均被擊退。隨著錦州方向炮聲逐漸稀疏,自知大勢已去的國民黨軍放棄了徒勞攻擊,垂頭喪氣地撤了兵。

塔山阻擊戰作為我軍陣地防禦戰的典範而永載史冊。我軍廣大將士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固然起了關鍵作用,但離不開領帥機關的正確決心和縱隊首長對上級意圖的積極貫徹,同樣也離不開胡奇才等優秀指揮員的靠前指揮。戰後,東野司令部在給中央軍委的報告中稱:“這一防禦戰之頑強,對我當時攻擊錦州,取得調整部署與攻擊準備時間,起了決定的作用。”戰後,林彪專門邀請胡奇才做客,要他談談塔山阻擊戰的體會。林彪還補充說:“塔山村的那個營放得好,就像一個釘子!”

開國中將,血戰新開嶺全殲國民黨千里駒師,塔山阻擊戰被林彪點名上一線指揮

◆胡奇才接見廣州軍區工程兵部隊。

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6000餘人,成功拖住了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東進集團,使我主力攻打錦州的作戰目標得以順利實現。在這次阻擊戰中,我軍也遭受了不小的傷亡,僅胡奇才親自指揮的第12師在13日當天就傷亡1000餘人。胡奇才對此感觸良多,他在回憶錄《坎坷的路》中寫道:“得天下不易,我們無數先烈換來今天的勝利和平安的日子……他們的事蹟永存,他們的英名永存。”胡奇才晚年在客廳懸掛一張寬1米、長1.5米的《塔山阻擊要圖》,圖上不僅詳細標註了戰役經過,還對敵我兵力態勢等要素做了詳盡的文字備註。

1949年3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東野改稱第四野戰軍,4縱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胡奇才被任命為副軍長。這時,他的舊傷再度發作,不得不轉至北京治療。其間,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都向他表達了不同形式的慰問。建國後,胡奇才被任命為遼東軍區司令員。1950年8月,東北軍區空軍司令部成立,胡奇才被任命為副司令員。10月,改任遼西軍區司令員。1952年5月,胡奇才入朝參戰學習,並臨時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9軍副軍長。年底,他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5年3月,胡奇才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他時常深入一線,幫助解決國防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在推動技術革新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為我國國防工程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58年,黃河中游爆發洪水,鄭州鐵路大橋被沖垮。他遵照中央指示,克服重重困難,組織工程兵成功架設起一座浮橋,確保了祖國南北通暢,周恩來總理對此給予高度評價。1975年9月,胡奇才退居二線,任軍委工程兵顧問組組長,1985年4月離休。在晚年歲月裡,他依然關心黨、國家和軍隊建設,關心改革開放,並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達其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之志、赤子之心。1997年7月3日,胡奇才逝世,享年83歲。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