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中國詩詞大會》長大了,電影化出題讓詩詞更美

納蘭驚夢/文

中國詩詞之美,美在詩情有畫意,“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副高潔隱士獨立於世,於幽靜竹林裡撫琴高歌的畫面躍然紙上。

中國詩詞之美,美在詩意抒胸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如挾天風海雨撲面而來的字詞,皆是作者嘆生命之脆弱渺小的喟嘆。

《中國詩詞大會》長大了,電影化出題讓詩詞更美

而《中國詩詞大會》自2016年亮相熒屏以來,便始終以創新的節目結構編排和現場情景化的表演方式,通過不同階層參賽選手的個性表達方式,帶領觀眾欣賞詩詞之美,領略中華文化厚重與精華,將它比作是一場詩詞美學的教程絲毫不為過。

所以當《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再度以詩意盎然的姿態再度出現在全國觀眾面前,不論是忠實的鐵粉還是新入坑的年輕粉絲都難抑好奇之情——這回《詩詞大會》又將以什麼樣的形式帶領觀眾一起領略中華文化跨越時空的精神寶藏呢?

答案很快就在第一期節目裡被揭曉:本季節目新增了全新的出題方式“身臨其境題”,由出題人置身於詩詞的誕生地,帶領觀眾一起尋找當年作者揮斥方遒的蹤跡,並在實景之地提問,也讓答題者身有沉浸答題之感,頗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味道。

《中國詩詞大會》長大了,電影化出題讓詩詞更美

像第一道“身臨其境”題,便是由身為西安人的康震漫步於恢弘的大明宮含元殿遺址,站在基址之上昂首四顧蒼天白雲,提問答題人“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中那句並非描繪大明宮。這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式的出題方式,結合出題人的釋意,無疑更拉近了觀眾與詩詞之間的距離。

可以說,審美的情景是傳播詩詞之美的重要方式,《中國詩詞大會》也正是在前幾季節目的基礎之上,不斷根據節目本身內容創造出富有沉醉的審美情景。本季的電影化出題,更是通過審美情景從單一的演播廳轉移到打破時空的詩詞發源地,實現了“詩由情而生,情卻因詩更濃”的審美興趣昇華。


《中國詩詞大會》長大了,電影化出題讓詩詞更美

如果說,極盡璀璨炫目的舞美效果,搭配怡情適景的配樂,在最大程度上給觀眾創造了身臨其境的感官感受;那麼“身臨其境”便是最大程度上創造了尋覓當年詩情的情境。如此對於節目製作精益求精的態度,對於創造一檔全國電視觀眾喜聞樂見文化視聽盛宴的追求,正是《中國詩詞大會》經久不衰的魔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